閱讀943 返回首頁    go 外匯


美股報價烏龍事件追蹤:“脆弱”的數據

摘要

7月4日早晨,中國大部分財經網站和行情終端的美股行情突然出錯。

  當眾多中國內地投資人,在晚間“披星戴月”投資美股的時候,他們或許沒有想過,他們賴以投資的行情軟件可能會出錯。

  北京時間7月4日早晨,中國大部分財經網站和行情終端的美股行情突然出錯,包括雅虎財經、穀歌財經、雪球、彭博等在內的美國行情網站或交易平台出現數據異常,蘋果微軟亞馬遜等10多隻知名美股的盤後股價突然齊刷刷報出123美元價格,令早盤亞洲市場一片騷動。事情雖然已經過去,但內地美股交易的“脆弱性”問題越來越受到各方的關注。

  “跳”不過的代理商

  納斯達克交易所在官網上表示,此次部分美股價格異常的原因,主要是第三方數據代理商對測試數據的不當使用。有部分數據代理商誤將測試數據引入美股的行情庫內,導致美股行情出錯。

  美國威廉·歐奈爾投顧公司旗下市場量化分析行情軟件Panaray的技術人員表示,行情錯誤是因為不少網站通過第三方數據代理商來獲取數據。通常第三方代理商會在導入交易所數據後進行檢測,所以也有包括Panaray在內的多家數據代理商並未公布這些異常的盤後價格。而一旦代理商數據出錯,行情軟件方則無法避免數據的失常。

  既然行情的錯誤在於代理商的失誤,那為什麼還有那麼多網站和交易平台通過代理商來獲取數據?

  Panaray的相關人士表示,大多數國內財經網站和部分國內行情軟件的美股數據都是從第三方的數據代理商處獲得數據。之所以這麼做,源於直接接入交易所數據需要高昂的費用和較強的數據處理能力,絕大部分財經網站都沒有能力或沒有意願去配置。

  據悉,美國的證券交易所以數據流(stream)的形式來提供行情數據。接收初步數據後,企業要具備強大的處理數據(data feed)能力來對這些數據進行可視化優化。“交易所對獲取一手數據的代理商有數據處理資質方麵的資質認證要求,但多數財經網站並不具備這方麵的能力。”該人士表示。

  此外,第三方代理商能為不同客戶定製其所需的可視化數據需求,並對交易所的數據進行分模塊出售。雖然從代理商購買美股數據,公司仍需向交易所支付授權費,但相較直接獲得授權,相關網站和交易平台在處理數據上可以節約成本和時間。

  “脆弱”的交易

  上述事情暴露了內地的美股交易可能正處於一種有風險的數據環境中。

  一方麵,作為投資者,在日常投資交易時,不得不依賴於財經網站或交易平台提供的數據行情。另一方麵,美股行情目前的“代理分銷製度”,本身是一種弱安全的環境。這使得行情數據的準確性處於一種“亞健康”狀態,而投資者隻能被動接受這種行情環境。

  雖然此次美股的小烏龍並未引起交易恐慌,但從盤後迅速掛單到撤單,再到郵件電話的“轟炸”,也間接證實了數據的脆弱性。這再次證明了一句行業裏的習語——數據無小事。

(原標題:美股報價烏龍事件追蹤:“脆弱”的數據)

(責任編輯:DF155)

最後更新:2017-07-08 10:50:29

  上一篇:go 全球央行收緊錢袋子 股票市場接連打噴嚏
  下一篇:go 開啟貨幣政策正常化 歐央行離調轉船頭還有多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