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4
外匯
外匯局:未通知支付機構暫停涉及外匯的海外線下掃碼業務!
8月15日,有消息稱,“日前外匯管理局方麵已經通知各大支付機構暫停全部涉及外匯的海外掃碼支付業務,目前涉及此項業務的大機構都在通知相關工作人員進行商討應對方案。”
對此外匯局回複稱,目前,外匯局未通知支付機構暫停涉及外匯的海外線下掃碼(二維碼支付)業務。
另外,螞蟻金服相關人士也對記者表示,目前沒有接到相關通知。
支付百科征詢微信支付相關人士,也表示未接到相關通知。
外匯局方麵稱,自2015年《國家外匯管理局關於開展支付機構跨境外匯支付業務試點的通知》(匯發﹝2015)7號,以下簡稱《通知》)發布以來,外匯局要求支付機構嚴格按照《通知》要求,基於經常項目可兌換原則及交易真實性、合規性原則辦理業務。
據了解,下一步外匯局將繼續堅持支持跨境電子商務發展、便利跨境交易、防範跨境資金流動風險的原則,通過不斷完善製度規範和監管手段,強化對支付機構及其簽約商戶的真實性審核監管力度,規範跨境電子商務外匯支付秩序,並積極支持支付機構合規經營、健康發展。
延伸閱讀
近日外匯局發布通知,自8月21日起,各發卡行均應按照銀行卡境外交易數據采集規範要求,於北京時間每日12:00前報送上日24小時內本行銀行卡境外交易信息。也就是說,境內銀行卡在境外發生的提現和等值人民幣千元以上消費交易信息都要按規定報送。
6月初,外匯局發布新規,要求9月1日起境內銀行卡在境外發生的提現和等值人民幣千元以上消費交易信息都要按規定報送。記者獲悉,外匯局綜合司日前發布《關於銀行卡境外交易外匯管理係統上線有關工作的通知》。通知稱,外匯局將於8月21日至31日開展銀行卡管理係統試運行工作。自8月21日起,各發卡行均應按照銀行卡境外交易數據采集規範要求,於北京時間每日12:00前報送上日24小時內本行銀行卡境外交易信息。
發卡行21日前應具備報送境外交易信息條件
通知明確,各外匯分局應於2017年8月21日前完成對轄內發卡行的驗收工作。發卡行應於2017年8月21日前完成網絡配置、客戶端環境設置、用戶維護等工作,並通過外匯局銀行信息門戶網登錄銀行卡管理係統(銀行版)中完成基本信息維護。
凡開通銀行卡境外交易業務的發行卡,應按照有關規定,接入銀行卡外匯管理係統向外匯局報送銀行卡境外交易信息。發卡行若不能按要求接入銀行卡外匯管理係統報送銀行卡境外交易信息,自2017年9月1日起應暫停本行銀行卡境外交易業務,直至履行信息報送義務。2017年9月1日以後新辦銀行卡業務的境內金融機構,應在具備接入銀行卡外匯管理係統報送銀行卡境外交易信息的條件後,方可開通本行銀行卡境外交易業務。
不少人利用刷卡消費來轉移資產或洗錢
當前,銀行卡已成為個人出境使用最主要的支付工具。據統計,2016年境內個人持銀行卡境外交易總計超過1200億美元。
業內人士指出,國內現行銀行卡境外交易國際收支統計主要采用總量統計模式,隨著國際協作中有關反洗錢、反恐怖融資、應對稅基侵蝕等要求的增加,銀行卡跨境交易統計在金融交易透明度、統計數據質量等方麵需要進一步提升。
據了解,因為中國目前仍沒有完全放開外匯管製,大筆個人資金出海有很多政策障礙。因此,以前不少人利用刷卡消費來轉移資產或洗錢。比如,在境外賭場刷卡購買籌碼後,通過與他人交換或直接退籌進行套現;購買高檔奢侈品、會籍、收藏品後,轉手他人現金收購;甚至此前澳門一些珠寶店、手表店,就允許大陸遊客用銀聯卡進行虛假購買,然後以退貨形式兌現。還有一些人通過倒賣銀行卡,進行境外取現,構成“螞蟻搬家”式“轉移資產”。
業內人士指出,正是因為洗錢者善於尋找政策漏洞見縫插針地做勾當,我國外管局近年來也是正在加大管製力度。今後原本無限製的境外消費,如今一旦超過1000元就會被自動統計,而若長期有超過1000元的境外消費,很有可能視為有洗錢嫌疑,到時就會被重點關注。
新規執行不增加個人用卡成本
此次新規的執行會不會給持卡人的正常消費帶來麻煩?外匯局有關負責人對此表示,開展銀行卡境外交易信息采集,不涉及銀行卡境外使用的外匯管理政策調整,外匯局將繼續支持和保障個人持銀行卡在境外經常項下合規、便利化用卡。銀行卡境外交易信息由發卡金融機構報送,個人無需另行申報,不增加個人用卡成本,外匯局將依法保護持卡人信息安全。
文:支付百科綜合自21世紀經濟報道曾芳、北京青年報
最後更新:2017-08-19 19: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