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1
外匯
牛津報告:全球經濟重心東移 上海料在2035年超越巴黎
摘要
到2035年,上海將取代巴黎,躋身全球五大城市經濟體,代表了世界經濟天平正在向東移動。
12月15日,根據Oxford Economics的一項研究,到2035年,上海將取代巴黎,躋身全球五大城市經濟體,代表了世界經濟天平正在向東移動。
Oxford Economics的經濟學家Mark Britton在本周發布的一份研究報告中寫道,已經占全球活動近60%的前780個城市,在未來大約20年的時間將增加近5億人口和32萬億美元的經濟產值。

到2035年,全球城市的經濟產出將增加32萬億美元
Britton寫道,令人瞠目結舌的宏觀數字掩蓋了研究對象城市之間的顯著差異。大贏家是新興亞洲,另有三個中國城市將進入前十名:北京、廣州和天津。
Britton寫道:“世界的城市中心將繼續向東移,特別是西方一些城市的增長可能受到人口老齡化的製約,某些城市甚至人口會減少。”

到2035年,全球十大城市中將有四個來自中國
Britton稱,亞洲城市的總體經濟產出預計將在大約10年左右的時間裏超越歐洲和北美城市的總和,說明了實力天平的變化。十年前,西方城市的GDP總和是亞洲城市的兩倍。
中國之外的亞洲城市也將取得令人印象深刻的增長,到2035年,孟買和吉隆坡等地的GDP將增加4.7萬億美元。但是,中國的城市在此期間將增加約14萬億美元,並且在已經上榜18個城市的基礎上,還有15個城市將進入全球100強。
這些預測基於2015年不變價格和匯率計算。
拉丁美洲的兩個城市—— 聖地亞哥和裏約熱內盧—— 將退出100強;中東的情況可能有逐步改善,如果沙特等國的發展計劃得到實施,這裏的城市可能會得到振興。Britton估計,非洲國家將會有快速的城市化進程,但這需要時間才能轉化為巨大的經濟增長。
Britton警告說,決策者麵臨的挑戰—— 借助人口力量刺激經濟增長—— 可能會成就一些城市,也可能毀掉一些城市。
他寫道:“新興城市快速的人口增長需要強大的管理能力,來確保基礎設施能容納新增人口,包括提供足夠的住房、支持性服務和交通網絡,同時發展和維持城市作為一個有吸引力的生活和工作場所。”
(責任編輯:DF307)
最後更新:2017-12-15 11:4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