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0
外匯
韓國把加息的火種帶回亞洲 全球緊縮將通向哪裏?
近年來,各國央行似乎開啟了一段加息熱潮,繼美聯儲、英國央行和加拿大央行已經開始收緊政策之路,韓國央行在11月的議息會議後宣布加息25個基點至1.50%,為逾六年來首次,除了斯裏蘭卡以外,韓國是2014年11月印尼加息以來唯一升息的亞洲國家。這也是自2015年美聯儲開啟加息周期之後,首個跟進的的亞洲主要經濟體。那麼,在全球加息潮來臨之際,下一個跟隨的國家會是誰呢?
韓國經濟增長強勁,韓國央行逾六年來首度升息
11月30日,韓國央行宣布升息,為逾六年來首次。韓國央行貨幣政策委員表決通過將指標利率從紀錄低點1.25%調高至1.50%,中止為期五年的寬鬆周期,因出口持續熱絡提振經濟成長。
韓國央行行長李柱烈在記者會上被問到,他是否能對貨幣政策短期方向提供任何指引,他不願對此置評,僅表示他會密切注意經濟成長及通脹率,以評估是否需要進一步升息。
貨幣政策委員會以6-1票數通過升息至1.50%,委員曹東徹投下反對票。他的反對票,加上一些鴿派評論,令韓元下跌逾1%。
韓國投資證券株式會社固定收益策略師Oh Chang-sob表示,對於收緊政策周期是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這一點,現在已經不存在爭議。政策會議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消除了政策方向相關的不確定性。
Meritz Securities的分析師Stephen Lee說:“第三季GDP意外向好,讓韓國央行非常有理由在11月升息。”

美聯儲領頭開啟加息周期,年底或再次加息
美聯儲在6月宣布將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上調25個基點到1%至1.25%的水平,這是美聯儲自2015年開始加息以來的第四次,2017年的第二次加息。
此外,美聯儲預計,到今年年底聯邦基金利率中值將升至1.4%。這意味著在6月加息之後,美聯儲在12月還可能有一次加息。
現任美聯儲主席耶倫更加印證了這一猜想,不久前耶倫再次出席國會聽證會,以“美聯儲將繼續保持逐漸加息的路徑”的表態為她的美聯儲主席生涯作出總結。當前美國經濟的持續複蘇與美聯儲的預期相吻合,雖然耶倫並未明確指出下一次加息的時間,但市場普遍預計,12月加息已是“箭在弦上”。
美聯儲主席被提名人鮑威爾在確認提名聽證會上,為有可能放寬金融業監管的計劃辯護。表明了美聯儲當前的立場;即利率將繼續循序漸進地上調,通脹路徑仍難以判斷,薪資疲弱和勞動參與度低落顯見就業市場仍有改善空間。
而美聯儲加息預期點陣圖顯示,預計會在2018年還會完成3次加息,將利率提升至2.25%。

由於美元在全球流動性供給結構中占有重要地位,無論縮表還是加息,美聯儲貨幣政策中長期內必將對全球利率、匯率、金融市場和貨幣政策取向帶來深遠的影響。全球央行也緊隨美聯儲腳步開啟了加息的曆程。
加拿大央行在今年下半年開啟了加息日程
目前來看與美聯儲貨幣政策較為同步的是是加拿大央行和英國央行。加拿大央行在今年7月和9月出乎意料的曾經兩次加息,將隔夜利率的目標利率從0.5上調至1%。
先前加拿大央行的加息舉措是為了消除加拿大央行在油價大幅下跌期間推出的特別貨幣刺激措施,以緩解加拿大經濟的痛苦。
加拿大央行行長波洛茲此前表示,加拿大央行沒有預先設定的利率路徑,是否加息將主要依據經濟表現。因此,在今年兩次加息後,加拿大央行還需觀察加息後經濟是否會受到負麵影響,但市場預期加拿大央行明年將加息兩次,每次提升25個基點。
英國央行十年來首次加息
英國央行的加息則更多是受通貨膨脹困擾,當前英國GDP並無明顯好轉,但英國的CPI卻從2015年的負增長快速上升到10月份的高達3%。於是英國央行今年11月3日宣布加息0.25%,是其2007年7月以來的首次政策利率調整。
英國央行的加息決定抵消了去年退歐公投後實施的緊急刺激政策。最重要的是,決策者在此次的會議聲明中略去了以前常用的說法:可能需要比市場預期更多的加息。
巴克萊現預計,英國央行將在2018年11月份加息25基點,2019年11月份再加息一次。並補充道,預測所麵臨的風險包括:英鎊大幅升值、周期性下行以及薪資意外升溫。
野村證券(Nomura)在周四(11月23日)發布的匯市分析報告中稱,我們認為英國央行明年將加息兩次。

歐洲央行釋放退出寬鬆的信號
2008金融危機後,歐洲央行亦采取了持續下調政策利率、向市場注入流動性及多輪資產購買的超寬鬆貨幣政策。
歐洲央行將主要再融資利率、邊際借款便利(MLF)利率和存款便利(DF)利率分別調至0%、0.25%和-0.4%的超低水平,資產規模由2018年8月末的1.45萬億歐元擴張至2017年9月末的4.32萬億歐元。
隨著歐元區的經濟複蘇勢頭持續加強,歐洲央行開始釋放退出信號。在今年10月的貨幣政策會議上,歐洲央行雖維持了超低的基礎利率,但從2018年1月起,將每個月購債規模由此前的600億歐元縮減至300億歐元,同時將購債期限延長9個月至2018年9月,已開始釋放退出信號。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基也表示,2018年9月份之後將進入購債削減新階段。
這樣一來,歐洲央行的量化寬鬆退出將可能按照削減-停止-縮表的基本路徑,踏上與美聯儲同樣的道路。
加息浪潮的大門已開啟,多國或緊隨加息步伐
從上述情況來看,除了美國年底還要加息,英國央行11月初也開啟了加息,歐洲正在退出QE。市場上關於日本央行收緊政策的臆測也是不斷,而目前還在觀望的也就中國還有澳大利亞,但也表達出了繼續縮緊的意圖,可見,全球貨幣超級寬鬆政策臨近尾聲,伴隨著韓國央行加息的步伐,其他國家緊隨或隻是時間問題。
高盛預計,明年加息的央行可能不止美聯儲。美國已超過充分就業,英國已達到了充分就業的臨界點,而歐元區的閑置部分也縮小(盡管還沒有完全消失);美聯儲、英國央行、加拿大央行、瑞典央行和新西蘭聯儲明年都可能加息以控製通脹。
此外,以香港為首的部分經濟體還堅持聯係匯率製度。1998年以來,美聯儲調息48次,每一次調息後香港均立刻跟隨調息,相比在未來一段時期內,香港的貨幣政策大概率還是會繼續跟隨美聯儲的政策節奏。對於香港這種小型外向型經濟體來說,聯係匯率構成的危害相對內需型經濟體來說要小得多。那麼如香港這樣與美聯儲實施聯係匯率製度的經濟體也或將跟隨打開加息的大門。

中國方麵,摩根士丹利最新報告預測,明年中國GDP將同比增長6.5%左右,未來投資大幅反彈和信貸放鬆局麵的可能性較低。該行預計,未來通脹的回升料使其在明年下半年存在一次加息的可能。
(責任編輯:DF134)
最後更新:2017-12-01 16:1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