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9
外匯
德銀報告揭秘:美元下跌的真實原因或是它?
據business insider報道,目前外匯市場正在出現一些奇怪的現象。即使美聯儲持續提高利率,擴大與其他主要國家的利率差距,美元依然不斷遭遇著打擊。美元指數自2017年初以來已經已下滑近15%,部分扭轉了2014年年中開始的巨大漲幅。
上述反差的走勢,令那些在全球金融危機後已經習慣了利率差異拉動匯市走勢的交易員感到困惑。不過,德意誌銀行貨幣策略師George Saravelos對此卻有著獨到的見解。
George Saravelos表示,盡管美元指數和利差間的脫節令不少市場參與者深感迷茫,但對於一些年長的交易員而言,這種情況並非那麼不同尋常。事實上,當前的市場可能隻不過回到了類似全球金融危機之前的時候,當時外匯市場走勢主要由宏觀變量、政治和估值等因素複雜的相互作用所驅動。

如上圖所示,在後危機時代(2009年以來)由於各國央行采取了激進的寬鬆政策,外匯和利率之間的關係確實在這段時間異常緊密。但如果把時光退回到20世紀90年代和本世紀初,這樣的關係卻並非如此。
Saravelos指出,“那時候,美國國債收益率和美元之間的相關性非常弱。這或許意味著利率與外匯之間出現偏差反而是常態,而不是例外。”
Saravelos表示,近期美元與利率走勢脫鉤很大程度上受到資本流動的影響,而非利差。一國貨幣中期的走勢往往最終會歸結為一個方麵的原因:資金流,他補充說,“如果資金持續流入一個經濟體,那麼該國匯率就會上漲,反之亦然。因而從流動性的角度來看,當前美元走向熊市是完全合理的。”
德意誌銀行編製的數據顯示,美國的基本差額(經常帳、資產組合平衡與外國直接投資的總和)在去年已經見頂,並處在穩定的下降趨勢中。歐元區則相反。

這也許可以解釋為什麼自2016年初以來歐元兌美元匯率上漲了20%以上,並使得歐元處於2015年初以來的最高水平。Saravelos表示,考慮到目前資本流動的趨勢以及歐洲更為穩定的政治環境,上述信號提供了歐元持續走強的動能。
Saravelos預計,未來一年內歐元將繼續走強,今年歐元兌美元目標位在1.30。他指出,重大地緣政治事件往往標誌著美元中期周期的轉折點。美元中期熊市是從去年特朗普就任美國總統以及馬克龍任職法國總統時開始的。這與美國與世界其他地區之間的相對流動動態的結構性轉變正好吻合。
無獨有偶,與德銀分析師上述報告內容異曲同工的是,華爾街日報周一最新也撰文指出,在全球資本日漸追逐美國以外股市的情況下,美元有可能跌至三年多低點。
據國際金融協會(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Finance)數據,美國股票在全球投資組合中的占比已經回落至接近2016年年初的低點,即投資者對美國市場興趣大增吸引資金流入之前。基金追蹤機構EPFR Global的數據顯示,自2017年年初截至上周二,投資者從美國股市基金撤出了約200億美元資金,同時向投資歐洲大陸和日本股市的基金分別投入了420億美元和550億美元。

許多投資者表示,外國股市的估值比美國更具吸引力。標普500指數目前的預期市盈率為18.5倍,高於2017年初的16.8倍,不論是從曆史紀錄來看還是與大多數全球類似指數相比均處於高位。比如,歐洲斯托克600指數市盈率從2017年初的14.9倍升至15.2倍,日經指數市盈率從2017年初的17.5倍升至17.6倍。
(責任編輯:DF134)
最後更新:2018-02-03 08:5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