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690 返回首頁    go 外匯


久旱逢甘霖!FED鷹派紀要刺激美元大漲 今晚再戰“小非農”

K圖 udi_0

  對於身處困境的美元多頭而言,最新出爐的美聯儲會議紀要可謂“久旱久甘露”。美聯儲紀要措辭鷹派,暗示稅改可能促使美聯儲較預期更快加息,加之美國經濟數據“給力”,美元周三大舉反彈,一掃新年以來的“陰霾”。北京時間周四晚間,有“小非農”支撐的美國ADP私營部門就業報告將出爐,這有望成為周五非農行情的預演。

  美聯儲(FED)在12月會議上加息25個基點,至1.25%-1.50%。根據會後公布的點陣圖預測中值,美聯儲官員預計2018年將加息三次。

  根據美國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周三12月12日至13日的政策會議紀要,美國稅改可能促使美聯儲較預期更快地上調基準利率

  紀要表明,多數官員支持繼續緩慢提高借貸成本。但隨著稅改法案逐漸接近成為法律,他們討論了其對未來利率決策和經濟增長的影響。

  在此次FOMC會議的一周後,美國國會通過了1.5萬億美元的企業和個人減稅法案。美國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於去年12月22日將這項法案簽署為法律。

  美聯儲決策者們討論了幾個可能導致加息步伐加快的風險。會議紀要顯示,由於財政刺激或“寬鬆的”金融狀況,假如產出增長到大大超出最大可持續的水平,可能出現通脹壓力過度上升的風險。

  高盛(Goldman Sachs)預計,今明兩年美國經濟增長率將會因稅改而增加0.3個百分點。

  針對此次紀要,野村證券(Nomura)北美經濟團隊發布評論報告稱,此次紀要強化了他們的觀點,即美聯儲2018年加息3次,首次加息料在3月。

  報告指出,與此前公布的9月、11月會議紀要相比,12月會議紀要整體對通脹的討論類似。有所不同的是,12月紀要中關於稅收政策影響的辯論更激烈,許多委員預期減稅將會在明年適度提振經濟增長。此外,會議紀要還包含了關於收益率曲線趨平的討論。委員普遍認為,目前這不是一個令人擔憂的問題。

  野村表示:“鑒於FOMC對產出前景改善,稅收是緣由之一,通脹前景幾乎沒有變化以及12月會議以來經濟的總體利好消息,日內的會議紀要強化我們對2018年三次加息的預期,第一次升息預計將在3月舉行。”

  美銀美林(BofA)預測,美聯儲在2018年至少會加息三次,在稅改獲得通過後,存在加息四次的風險。市場消化的加息預期則略低於兩次。

  FOMC紀要出爐後,美聯儲3月加息概率自66%跳升至73%。

  受鷹派紀要刺激,美元應聲跳漲,現貨金則遭受打擊。彭博美元即期指數重返日內高點附近,這也是該指數新年以來首次上漲。

 

  加拿大皇家銀行財富管理(RBC Wealth Management)駐紐約董事總經理George Gero說,近乎鷹派的信號幫助那些有需求或獲利回吐的黃金投資者離場。

  周三紐約尾盤,追蹤美元兌六種主要貨幣的ICE美元指數攀升0.4%,報92.19,自周二觸及的逾三個月低點反彈。

  歐元/美元跌至1.2012,該匯價盤中一度跌至1.2001,周二紐約尾盤報1.2061;下一個需要關注的水平是12月29日低點1.1937。

  盡管美元出現反彈,但分析師對美元能否持續回升仍持懷疑態度。

  富國銀行(Wells Fargo)表示,美元“今年料再度出現趨勢疲軟”。

  瑞士信貸(Credit Suisse)宏觀交易部門策略主管Shabab Jalinoos說道:“美元的波動區間仍很窄,我並不認為FOMC會議紀要會改變市場對美元的觀點。”

  周四投資者將關注美國ADP私營就業人數。若就業數據表現強勁,則有望給美元進一步增加上行的動力。

  接受外媒調查的經濟學的預期中值顯示,美國12月ADP就業人數料增加19萬,上月也為增加19萬。該數據定於北京時間周四21:15出爐。

 

  本周五,美國勞工部將公布12月非農就業報告。12月份美國經濟預計將增加18.9萬個崗位,而前一個月則為22.8萬。預計失業率將保持在4.1%不變,而平均薪資也可能保持穩定,12月份同比料增長2.5%。

  除非今明兩日的就業市場數據,美聯儲官員講話也是投資者關注的焦點。

  聖路易斯聯儲主席布拉德(James Bullard)將於周四發表講話,而費城聯儲主席哈克(Patrick Harker)和克利夫蘭聯儲主席梅斯特(Loretta Mesters)將於周五發表演講。

  BK資產管理董事總經理Kathy Lien上周五撰文指出,隨著新的一年鍾聲敲響,未來的一周對美元來說至關重要,地區聯儲主席布拉德、哈克和梅斯特均將發表講話。梅斯特是2018年的FOMC票委,她通常是一個直言不諱的鷹派人物。

(責任編輯:DF120)

最後更新:2018-01-04 09:14:27

  上一篇:go 1月4日外匯交易提醒
  下一篇:go 市場僥幸躲過了2017 但下一場金融危機將更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