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5
外匯
美元一個月大漲3% 竟是靠德拉吉幫的忙
近一個月來,外匯市場可謂風雲變幻——美元止跌轉升,歐元多頭卻在加碼出逃,這種趨勢上的大逆轉令人對前景更為關注。
據統計,截至10月29日的一個月間,美元指數升值幅度高達約3%,期間歐元對美元則貶值近2%。而人民幣對美元微漲近0.4%,在10月26日歐洲央行鴿派縮表後,人民幣對美元轉跌。
其實,美元指數的走升與市場對歐元升值預期的轉弱息息相關。各界都紛紛表示,歐洲央行幾周前有刻意走漏風聲之嫌,這也導致此次預期兌現後,歐元跌勢加劇。德國商業銀行首席中國經濟師周浩對記者表示,在經濟形勢一片向好聲中,歐洲央行宣布,會將購債規模從2018年起減半至每月300億歐元,購債計劃至少持續至明年9月,同時也不排除未來進一步采取行動的可能性。這樣一個鴿派表態,讓歐元再次成為受害者。
在這一大背景下,人民幣可謂穩紮穩打,維持區間波動態勢。“人民幣貶值的預期扭轉,加之逆周期調節因子的引入,這更有利於人民幣雙向波動,而不再像過去那樣對美元呈現單邊趨勢了。”招商證券宏觀經濟分析師劉亞欣告訴記者。多數機構預計,今年年末美元/人民幣目標區間在6.6~6.75.
歐元多頭出貨
歐元逆轉的主要原因與市場對其預期生變存在主要關聯。
早前,市場認為歐元區經濟穩步複蘇,歐洲央行很可能比較強硬地退出QE(量化寬鬆),並宣布加息的時間表。然而,“歐洲央行還是一個‘扶不起的阿鬥’。”周浩稱。
盡管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吉在10月的議息會議上表示將購債規模減半,但市場更想知道的其實是歐洲央行何時開始加息,不過該行並未具體說明,隻是表示目前的利率水平將維持較長一段時間。目前,歐元區的存款利率為-0.4%,仍維持負利率狀態。
有分析師評論稱,早在幾周前,歐洲央行就刻意向媒體走漏風聲,如今宣布的決議如出一轍,這就使得預期兌現,推動了歐元走弱,歐元短線跳水近70個基點。
“目前來看,前期的歐元多頭出貨還沒有完結,預計歐元轉弱的行情仍將持續一段時間。”嘉盛集團外匯分析師黃俊對記者表示。
德拉吉還表示,“仍需要非常寬鬆的貨幣政策,潛在通脹指標表明通脹上升,歐元區內物價壓力依舊溫和。 經濟擴張將是穩固的,經濟前景仍將以歐洲央行的持續支持為條件。”數據顯示,歐元區通脹率HICP目前為1.5%,仍低於2%的目標。
問題在於,為什麼歐洲央行本應是鷹派的聲明到頭來都是“鷹鴿兼備”呢?
周浩分析稱,事實上,從歐洲央行的各種預測模型來看,歐洲難以脫離目前的增長困境——這也意味著歐洲央行很難短期達到通脹目標,歐元的升值事實上讓通脹目標更加難以實現。
歐元區的經濟表現僅僅在今年有所回升,但仍舊無法掩蓋歐洲經曆了“失去了的十年”的事實,從GDP增速來看,歐洲的GDP指數在2016年才將將恢複到金融危機前的水平,這與美國和中國的高速發展形成了鮮明的對照。而歐元區的失業率水平仍然高於金融危機前的水平。所以,這一切都讓歐洲央行難以樂觀。
針對“鷹鴿並存”的模煳態度,嘉盛集團研究主管Kathleen Brooks也給了記者另一種解釋——“歐央行似乎對歐元對美元此前幾個月突破1.18感到不安,但是,如果歐央行強硬削減QE,歐元將重回1.20甚至更高價位。因此,歐央行需要在容忍貨幣升值,或保護貨幣同時接受債市動蕩之間做出決定。”
此外,“政治問題再度為歐元區構築威脅:加泰羅尼亞獨立和西班牙分裂/混亂風險,明年的意大利大選可能導致反歐盟黨派主政羅馬。因此,歐央行在此次會議上必須小心行事。”她稱。
至於歐洲央行何時加息,這似乎顯得更加遙遙無期。法國興業銀行分析師Guy Stear對記者表示,預計歐洲央行會在2019年3月和6月加息,徹底結束負存款利率時代。如今,歐洲央行與市場溝通的重點主要轉向了描述一個經濟增長的積極故事,同時唿籲市場要有耐心,目前仍有維持寬鬆貨幣政策的必要性。
美元料重拾升勢
美元從9月以來可謂節節攀升,這與美聯儲加息和縮表預期、美國稅改預期以及歐元轉弱都息息相關。
外匯交易員預計,今年年底前,美元指數可能仍會維持小幅升值的勢頭。
首先,歐元轉弱是關鍵原因。歐元在美元指數中的占比高達近70%,歐元轉弱勢必推升美元指數走強。
“歐洲央行新的政策,市場總體認為比美聯儲、加拿大央行等態度更為溫和和寬鬆,在新的決策公布後歐元大幅下跌,形成了頭肩頂技術形態的初步模樣。短線上關注行情對頸線位的測試,如果測試成功則有進一步下跌的可能,從而延續頭肩頂的技術走勢。”黃俊告訴記者。
其次,美聯儲12月加息板上釘釘,縮表也在持續。盡管加息落地後,市場可能存在預期兌現而拋美元的情況,但在此之前美元上行動能仍然充足。
相比之下,歐洲央行短期內則無望加息。荷寶基金(Robeco)分析師表示,“隻有在徹底退出QE後,歐洲央行才可能加息,因此第一次加息絕對不會出現在2018年,而德拉吉將在2019年10月退休,他也可能是第一個任內從未加息的行長。”
同時,美聯儲主席候選人也即將出爐。此前,受鷹派候選人泰勒將成為新任美聯儲主席的市場預期推動,美元上漲,多數新興亞洲貨幣下滑。
美國總統特朗普一周前表示,即將就下任美聯儲主席提名做出決定,正考慮至少三個人選,其中包括:美聯儲理事鮑威爾、斯坦福大學經濟學家泰勒,以及美聯儲現任主席耶倫。
此外,美國眾議院此前通過參議院版的2018年聯邦預算案,意味著進一步接近推動特朗普稅改計劃,這一預期也一度推動美元上行。特朗普計劃將企業稅從35%降至20%,並將個人稅收從7檔簡化為3檔。
不過,美國國會目前對如何為稅改埋單仍然存在爭議。一些來自高州稅地區的共和黨人和一些財政保守派共和黨人均投票反對預算案,參議院公布的預算解決方案中允許因稅改在未來10年減少聯邦政府1.5萬億美元收入。
盡管如此,美國稅收過高是不爭的事實。美國35%的企業稅是發達國家中稅率水平最高的。據披露,經合組織(OECD)的35個國家中,美國的公司稅率最高,且近20年美國的法定公司稅率都超過OECD國家平均水平。這樣會產生兩大負麵結果:一是壓製美國企業的投資意願,二是美國企業錢留海外。同樣根據白宮經濟顧問委員會(CEA)分析,70%的美國企業海外盈利都保持離岸狀態,1984年這個數據隻有42%。審計分析顯示,美國公司大約有2.8萬億美元的利潤留在海外。因此,各界寄望於稅改能為美國經濟重新注入動能,推動長期GDP增長。
雖然各大機構在今年年底前看多美元,但就中長期而言,機構仍然對歐元走勢表示樂觀。法興銀行分析師Kit Jukes表示:“我們預計歐元區的新周期高點將出現在2018年,歐元對美元可能會逐步回到長期均值1.3附近,建議當歐元/美元跌至1.15時做多。”截至北京時間10月28日,歐元/美元報1.1608.
(責任編輯:DF134)
最後更新:2017-10-30 15:2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