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2
股票
果然銀行好賺錢!A股46%利潤來自25隻銀行股,大A其實就兩類股:一種叫銀行股,一種叫非銀股
2017年上半年上市公司業績全部披露完畢,廣為流傳的一張淨利潤分布圖很是抓眼球。
銀行股雖然股價不怎麼給力,但盈利水平卻堪稱A股NO.1。在衡量賺錢能力這個事情上,A股其實隻有兩類股票,有25隻個股可以叫銀行股,其餘3321隻個股打包統一叫非銀行股。
1、為何說銀行盈利水平是第一位的,46%利潤來自上市銀行,25家銀行半年賺7746.35億,除了銀行股其他行業都在打瞌睡?
2、如果將銀行與非銀金融合計,金融業上半年貢獻了A股公司一半利潤,半年共盈利8927.26億元,占全市場的53.32%,果然還是金融業最好賺錢。
3、銀行業淨利占A股上市公司最高的年份是在2012年-2014年這3年期間,淨利連續3年超過A股的50%,2013年一度達到53.57%的10年峰值。
4、上市銀行中,工農中建又壟斷六成利潤:上半年實現營收1.21萬億,占銀行板塊的61.62%,淨利5036.17億元,占銀行板塊的65.01%。
5、“宇宙行”工商銀行上半年淨利1529.95億元,繼續成為全市場最賺錢的企業,工行一家的業績最多約等於2722家非銀行類上市公司的業績之和。
據券商中國記者統計,上市銀行上半年共計盈利7746.35億元,占據A股全體股東淨利潤的46.26%,一個行業幾乎單挑其餘27個行業。
更逆天的是,銀行業的7000多億元業績隻靠25家公司就做出來了,“非銀行板塊“要實現同等業績,卻要3316家上市公司才行(如不計虧損公司,則隻要湊2995家公司),其中,“宇宙行”工商銀行上半年淨利1529.95億元,繼續成為全市場最賺錢的企業。
一個算法就是,工行業績最多約等於2722家非銀行上市公司的業績之和。
銀行業十年霸主
銀行業業績稱霸A股市場已經超過十年,當前的46%的利潤占比雖然驚人,但卻不是銀行業的曆史巔峰,甚至已經處於曆史區間低位、且仍沒有從下降趨勢中走出來。反而是上遊的資源板塊和中遊製造業的淨利潤占比開始提升。
據券商中國記者統計,從2008年至2017年十年間,銀行股的中報業績(淨利潤)占A股全市場的比例從未低於40%,最低的2008年也擁有41.22%占比,最高的時候是在2012年-2014年這3年期間,銀行業的淨利潤連續3年超過A股全市場利潤的50%,且在2013年達到53.57%的10年峰值。
值得注意的是,銀行業的利潤占比最近幾年出現了下降趨勢,主要是由於全行業盈利增速在2015年後快速放緩。
具體而言,A股上市銀行在2015年的上半年盈利首次突破7000億元、達到7184.72億元,實現曆史性突破,但整體淨利潤增速卻隻獲得個位數增長,整體同比增長4%,上市銀行的淨利潤占比跌破50%,達到49.3%。
此後的2016年,銀行業淨利潤進一步放緩,一位國有大行行長的一句話很能生動體現:“以前銀行是過好日子,現在是過緊日子,今後可能要過苦日子”,體現在財務報表上,最為明顯的是四大國行中除了中行外,其餘三家的全年營業收入均出現罕見負增長。
就2016年的半年報數據來看,上市銀行的淨利潤同比增速破天荒到了2.76%的低位,是最近十年中的最低增長速度,但銀行業的全市場淨利潤占比不跌反回升至了52.06%,這似乎說明其他行業的淨利潤增速放緩得更為厲害。
不過實踐證明,銀行業所謂的苦日子隻不過是少賺一點而已,今年上半年全行業就實現盈利7746.35億元、同比增速達到4.9%,增長速度高於市場預期。
平安證券日前發布行業研報稱,上市銀行合計實現歸屬母公司淨利潤同比增長4.9%,略高於中報前瞻預測的2.9%水平。如將業績驅動因素分拆來看,主要是規模增速給淨利潤增長貢獻了5.3個百分點,息差貢獻了-7.3個百分點、是最主要的負貢獻因素,同時手續費收入增長貢獻了-0.8個百分點,成本收入比貢獻-1.5個百分點,以及計提撥備貢獻了2.4個百分點。
銀行壟斷A股46%利潤,中農工建又壟斷銀行股的六成利潤。數據顯示,四大國有行上半年共計實現營業收入1.21萬億元,占銀行板塊的61.62%,實現淨利潤5036.17億元,占銀行板塊的65.01%。
值得一提的是,工商銀行一家的上半年盈利就達到1529.95億元,占據銀行板塊的19.75%。
最賺錢的銀行股,最低估的銀行股
銀行股粉絲一直是A股市場少有的堅定群體,不論中小創怎麼波瀾起伏,始終有一批投資者十年如一日地堅定看好銀行板塊,而支撐他們堅定走下去的主要兩個原因,一個是凶勐的賺錢能力,一個是略為詭異的低估值水平。
沒錯,銀行股貢獻了全市場46%的淨利潤,卻隻擁有全市場15%的市值,可謂賺錢最多卻估值最低。事實上,不管銀行股業績是好是壞,從2007年的牛市頂峰後,市場就再也沒有給予過銀行股好臉色,銀行股估值一步步下降。
就估值數據來看,25隻銀行股合計擁有9.45萬億元市值,隻占A股全市場的15.17%,同時銀行板的市盈率中位數為7.31倍、市淨率中位數為0.97倍,均為全市場最低水平。其中,華夏、民生、光大、農業、興業和浦發等6家銀行的市盈率低於7倍,交通、光大、民生和華夏等4隻銀行股市淨率低於0.9倍。
同時,即便就淨資產收益率來看,銀行板塊也是市場中的優秀選手,上半年整體ROE達到7.68%,隻低於家電板塊的10.27%和食品飲料板塊的9.57%,為全市場第三高。其中,寧波銀行的上半年ROE達到10.15%,招商銀行和南京銀行的ROE也超過9%,分別達到9.55%和9.51%,有機會實現全年ROE超過20%。
如果一定要說點什麼,那就是這些年銀行股的業績增速從雲端跌落,從動輒30%的業績增長跌至個位數增速,一些大行甚至隻能維持1%左右的業績增速,更值得注意的是,江陰銀行在去年全年業績下滑4.49%的基礎上,今年上半年繼續負增長,半年淨利潤同比下滑2.57%。
估值畢竟是對未來的預測遊戲,相較於眼前的盈利能力,A股市場似乎更看重企業的成長速度以及未來的想象空間。
銀行業績增速曾高達34.97%
回顧銀行業10年業績數據,新股民們或許會驚訝,如今被視為漲不動、成長慢的大象們,也曾是成長股的典範,銀行業整體盈利曾在2010年和2011年實現過超30%的業績增速,絲毫不輸給今日的中小創們。
具體而言,上市銀行曾在曾在2010年實現了34.9%的業績增幅,全年實現淨利潤3468.8億,之後在2011年乘勝追擊、淨利規模一口氣突破4000億關口,當年業績增速達到34.97%的10年峰值,但也是從這一年之後,銀行業的整體業績增速就沒能超過20%。
可供銀行股粉絲追憶的一組數據是,2011年上半年民生銀行淨利潤同比增長56.98%,是當時成長性最高的銀行股,平安銀行增長56%、位居第二,四大行中的農業銀行與建設銀行也實現超30%的業績增幅,分別達到45.43%和31.22%。
但在經曆連續幾年的增速放緩後,行業內外對銀行股的業績增長都放低了預期,如今行業整體增長了4.92%已經叫做超預期,四大國有行能突破1%的增速已經是“比較亮麗”的業績。
數據顯示,在今年上半年,華夏銀行淨利潤增長0.1%、幾乎原地踏步,中信銀行和工商銀行業績增幅均不足2%,平安銀行增長隻有2.13%。
誰能和銀行比肩?
銀行股是A股市場絕對的盈利規模王者,如果一定要說誰能夠與銀行股比肩,那恐怕隻能是同為金融業的非銀金融,說得更具體一些,其實隻幾家保險公司能夠與之匹敵。
數據顯示,剔除銀行股後,A股上半年盈利最多的公司是中國平安,共計實現營業收入4637.65億元,實現股東淨利潤434.27億元;同時,壽險龍頭中國人壽上半年也實現營業收入4014.24億元,實現股東淨利潤122.42億元,位居全市場第七名。相較之下,雖然同為非銀金融,但券商們的盈利能力就要弱許多了,中信上半年共計盈利49.27億元,隻能位居市場第25位。
此外,盈利規模較高的行業版快還包括化工、建築裝飾和房地產,上半年分別盈利727.30億元、635.51億元和611.64億元,全市場占比分別為4.34%、3.80%和3.65%。其中,化工板塊的典型代表是中國石化,上半年共盈利270.92億元,剔除銀行股後位居市場第二名;建築裝飾板塊的典型個股則是中國建築和中國中鐵,上半年分別盈利180.38億元和77.07億元。
就淨資產收益率而言,A股市場中隻有家電和食品飲料的ROE水平超過了銀行股,上半年整體ROE分別達到10.27%和9.57%,可以與銀行股試著一較高低。
具體而言,家電板塊主要是得益於美的集團和格力電器的帶動,這兩家公司上半年的ROE分別達到16.46%和16.14%,分別實現股東淨利潤108.11億元和94.52億元,且實現同比增幅13.85%和47.64%。
食品飲料則主要是得到白酒股的加持,三大白酒貴州茅台、五糧液和洋河股份占據了食品飲料盈利規模前三名,上半年ROE分別達到14.33%、10.03%和14.22%,分別實現股東淨利潤112.51億元、49.72億元和39.08億元,業績同比增幅達到27.81%、27.91%和14.15%。
與上述幾個行業形成鮮明對比,有些行業在A股市場中的盈利規模最低,淨資產收益率也最低,遠遠不能與銀行股進行比較。
全市場盈利規模最低的板塊是國防軍工。數據顯示,國防軍工板塊今年上半年共實現營業收入1163.05億元,實現股東淨利潤40.02億元,整體ROE隻有1.56%,為A股市場盈利規模最小的板塊,隻為貴州茅台35%左右——那些吐槽三瓶酒買下一個軍工的同學也可以服氣了。
事實上,盡管軍工板塊盈利規模不高,但市場一直給予了較高的估值水平,整個板塊的中位數市盈率達到100.15倍,中位數市淨率達到3.27倍。同時,就占比情況來看,軍工的淨利潤占全市場的比例為0.24%,但市值占比卻達到1.35%。
銀行業擠占實體經濟利潤了嗎?
作為經濟體係中的資金中介部門,銀行業通常被視為經濟運作的潤滑劑和資源調配部門,但這樣一個中介係統卻長達十年拿走了經濟體係中的四成以上利潤,難免需要麵對一個長時間以來的質疑:銀行業是否侵占了實體經濟的利潤?
銀行業的高利潤由來已久,但銀行業利潤在A股市場站占據大幅比例,卻非天然現象,主要是2002年-2003年期間進行過一次飆升,從10%多的占比突破至20%多,之後連續數年保持在30%左右,但在經曆2007年的金融危機後,銀行業的淨利潤占比再次開始飆升,終於2008年首次突破40%。
東方證券曾對這段時間的銀行數據進行回溯,認為銀行股淨利潤占比創新高主要受到四個因素影響:主要銀行上市、實體經濟加杠杆、官定利差保護以及銀行撥備反哺,其中銀行新股上市並非主要原因,同時認為銀行的高ROE建立在三個柱上:價格壟斷,即存貸利差保護;主體壟斷,即銀行牌照高度稀缺;替代品壟斷,即直接融資受到限製。
銀行業的持續多年高利潤占比,每年都會引起了各界人士熱議,其中證券時報就曾在2012年刊登過署名“宣宇”的評論文章《加快改革 終結銀行對實體利潤擠占》,認為銀行業過度侵占實體經濟利潤是銀行業壟斷和過度保護的必然結果。
該篇評論表示,“這種利益分配格局產生了很多負麵影響,在經濟下行的形勢下,這種利益分配格局強化了實體經濟的困難和大眾的不滿。要破除這種不合理的分配機製,需要對金融係統進行係統改革,可以從放鬆銀行進入、發展債券市場和利率市場化改革開始。”
不過,也有業內人士曾公開表示,憑簡單的財務數據得出“實體經濟為銀行打工”以及“銀行掠奪企業利潤”等結論有失偏頗,需要理性看待銀行與企業之間的相互支持關係,並認為銀行與實體經濟之間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密切聯係,同時就銀行和企業的財務費用、利潤、利差等經營指標來看,銀行與企業之間不是“單向掠奪”,而是“互相支持”。
不管市場怎麼爭議,政策層麵已經正在逐步推動銀行業向服務實體經濟轉型。
銀監會在今年4月7日發布了《關於提升銀行業服務實體經濟質效的指導意見》,要求銀行業金融機構,“要充分認識有效支持實體經濟對銀行業長期穩健發展的重要意義,自覺按照回歸本源、專注主業、下沉重心的原則,確立科學的發展理念和戰略方向,加強決策、執行、監督、評價等治理機製建設。”
此外,在今年7月召開的全國金融工作會議中,也明確提出了“服務實體經濟、防控金融風險和深化金融改革”三項任務,並且明確提出要“推動國有大銀行戰略轉型”。
9月1日舉行的“首屆中國上市銀行發展論壇”上,中國銀行業協會秘書長黃潤中發言稱,幾家上市大型銀行擁有全球領先的資產規模,在息差下降、減費讓利、降低實體經濟成本的背景下,能夠保持一定的利潤增長,已十分不易。“與此同時我們也看到,中國銀行業過去所謂“躺著掙錢”的日子,已經一去不複返了。”
同時,黃潤中對銀行業提出建議稱,上市銀行應在維護好股東利益的同時,更加回歸服務實體經濟的本源,實現銀行業與實體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共生共融。
最後更新:2017-09-04 13:50:46
上一篇:
勁爆消息:明日迎來驚人變盤,散戶不得不防!
下一篇:
周末重大消息!A股公布一件罕見大事,下周中國股市將繼續展翅高飛!
就在剛剛10:35,A股平地兩聲驚雷引千股爆漲:同洲電子
就在剛剛10:37,A股平地兩聲驚雷引千股爆漲:中遠海科
就在剛剛10:38,A股平地兩聲驚雷引千股爆漲:中孚信息
就在剛剛10:39,A股平地兩聲驚雷引千股爆漲:上港集團
剛剛11:34分,A股五雷轟頂炸開牛市漲停潮:龍頭股份
剛剛11:39分,A股五雷轟頂炸開牛市漲停潮:泰嘉股份
剛剛11:40分,A股五雷轟頂炸開牛市漲停潮:同洲電子
剛剛11:35分,A股五雷轟頂炸開牛市漲停潮:旭升股份
A股大事突發!周末深夜A股爆出罕見大動作,下周大盤必定突破3800點?
周末晚間!A股爆出罕見大動作,下周上證指數必須突破3800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