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879 返回首页    go 股票


A股退市率长期偏低,其实是有原因的!

退市

从退市长油、退市博元,再到近期的新都退、欣泰退,近年来A股市场终止上市的股票家数似乎有所增加。但是,纵观A股市场已经实现退市的股票家数,依旧为数不多,而多年来主动退市的上市公司依旧多于被动退市的上市公司,A股年均退市率仍然远远比不上成熟市场的平均水平。

“上市难,退市更为艰难”,这是A股市场的一个真实写照。实际上,在A股市场中,虽然有超过3300家上市公司,但其中亏损的上市公司不少,而连续亏损的上市公司也并不在少数。但,非常有趣的是,对于部分上市公司来说,每逢濒临退市的边缘,总会想到一些办法回避退市的风险。在此期间,上市公司可以通过自身的会计手段完成减亏乃至扭亏的目的,而更有甚者还会在关键时期内获得当地的补助,或相应的税收优惠等,并以此达到保壳的目的。至于部分遭到暂停上市的上市公司来说,它们更可能获得地方的支持,并通过资产注入等方式实现华丽大转身,而多年来股市刚性兑付现象始终未能够得到实质性的破解。

上市公司退市的条件相对宽松,且政策执行效率不高,这是A股退市率长期偏低的主要原因之一。

实际上,对于A股市场的退市条件,多留给上市公司不少的改善时间,而即使上市公司出现连续性亏损而遭到暂停上市的处理,也还有一定的时间给予企业进行重组整顿,进一步降低上市公司终止上市的可能性。

多年来,股市退市制度谈及多年,但依旧未能够有效提升股市真正的退市率水平。归根到底,还是在于股市刚性兑付现象依存,而部分地方的过度保护,也导致股市退市率无法获得实质性的提升,而多年来A股市场上市公司的有效退市家数还是寥寥无几。

值得一提的是,自2012年之后,深交所与上交所分别设立了退市整理板与风险警示板,以满足退市股票最后交易的时间,也给投资者创造出一个退出的机会。

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自退市股票进入退市整理期之后,股价却呈现出先急跌后慢跌的表现,而深陷其中的投资者根本上无法以较好的市场价格抛售股票,而待股价略有企稳之际,其价格早已跌至历史低谷,投资者的持股市值早已大打折扣,而此时此刻,设立退市整理板与风险警示板的意义,也就大打折扣了。

即使如此,这些年来,能够有效进入到退市整理期的股票还是寥寥无几,且多以强制退市的上市公司为主。但,另一方面,A股市场的年均上市公司家数却高居不下,且有持续攀升的趋势。由此一来,在股市上市率与退市率严重失衡的市场环境下,A股市场的优胜劣汰功能,又怎么能够获得有效实现?那么,对于一个优胜劣汰功能并不完善的市场,加上持续膨胀的新增股票容量,而以存量资金作为主导的市场环境又如何维系起市场持续性的投资活力呢?

最后更新:2017-08-25 09:30:44

  上一篇:go 港股回购统计 2017年8月25日
  下一篇:go A股平地一声雷:钢铁 快递一黑马放量金叉,八月将逆天改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