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2
京東金融
4年前的冬天,劉強東還在焦慮;今天,京東金融分拆獨立了!
犀利哥:好久沒看到東哥了,你是否也要寫個犀利想念劉強東?
犀利姐:我跟你講,我跟東哥很熟的。還從徐新那裏聽來不少八卦。
犀利哥:可以拍部電影《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東哥》。
犀利姐:我依然記得那個冬天,遇到東哥!導演,請喊Action。
鏡頭拉回到2013年1月的那個冬天,上海,京東集團劉強東的另一個身份: 上海市政協委員。
當年,關於上海沒有把電子商務列入未來5年發展規劃,劉強東覺得遺憾,犀利君也曾將劉強東圍堵在男廁所門口,犀利的問及上海電商的發展。
日子久了,記憶一點點模煳。
但,犀利君至今腦子裏仍能清晰的呈現當時的一幕:
那一年,關於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劉強東“很焦慮”,開會當天中午,他在上海金融辦的“攤頭”停留了很久。
當時劉強東對犀利君說,電商企業做金融,光牌照就要申請幾十張、甚至上百張,希望上海互聯網金融政策和創新等方麵有政策傾斜。
彼時,阿裏巴巴旗下的支付寶一年的交易額超過1.8萬億元,無線支付成倍增長,通過支付寶轉賬的用戶數超過6000萬……
四年多過去了,劉強東為之焦慮的京東金融,如今估值已超過600億元,數百個千萬富翁、數十個億萬富翁,唿之欲出。
上個月,劉強東在一個公開場合這樣提及京東金融產品中的“京東白條”:
2016年1月份上線,當月對外貸款額是1億人民幣,到了2016年12月份,當月貸款額超過50億人民幣;今年剛剛過去的6月份,單月的現金貸款額度超過100億!
我們沒有跟任何一個消費者見過麵,沒有任何合同,沒有任何營業網點,也沒有信貸點,當然我們一年賣一單,累積了所有的壞賬率加起來不超過0.3%……一般金融機構是1~2%之間,而我們累計隻有0.3%。
京東金融,已今非昔比!
▌開啟“造富模式”
今天京東發布了二季財報,持續經營業務淨收入為932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43.6%;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下(Non-GAAP)持續經營業務淨利潤為人民幣9.765億元人民幣,單季度利潤接近2016全年的10億元。
去年以來,每個季度京東的(Non-GAAP)淨利潤情況:
在2017年二季度財報中,一個重要的節點事實是:
2017年6月30日,京東金融重組已完成交割,京東金融的財務數據將不再納入京東集團的合並財務報表。
京東金融曆史期間的財務數據在京東集團的合並財務報表中已列示為終止經營。
對京東金融的人來說,這真是盼星星盼月亮的事情,悶聲發財時候來了!
還記得今年1月,京東金融CEO陳生強的勵誌言辭嗎?
不出意外,2017年京東金融將實現從京東集團的獨立分拆。
這個已經實現了,沒有意外!
陳生強還說了這些:
我不太喜歡給人開空頭支票,但我想說的是,在京東金融,隻要你真的做出來,自然會獲得你應得的。我相信,隻要我們做好了,至少能創造20個以上的億萬富翁,300個以上的千萬富翁。
……
剛才講到我們公司有142人,還過著愛人或者孩子不在身邊的雙城生活,這種與親人的離別,不是我們所推崇的價值觀。所以,公司能做的,就是盡一切努力去改變這種狀況。無論是教育、住房,還是醫療等遇到的困難,我們都會想辦法去解決。我們的驕傲,不僅屬於我們自己,還有我們的親人。
不到8個月過去了,京東金融的人們啊,票子、房子、醫療、教育……這些你們就慢慢樂嗬著吧。
而我們,恐怕隻能羨慕嫉妒恨了!
嗯,是,京東金融是別人家的公司……
▌驗證“金融2.0模式”
京東金融分拆了,造富開始了,但對這家新獨立的互聯網金融公司而言,背後的野心可沒這麼簡單!
到目前為止,京東金融已在供應鏈金融、消費金融、支付、財富管理、眾籌、保險、證券、農村金融、金融科技等九大領域實現布局,確立了做一家“服務於金融行業的科技公司”的戰略定位。
九大領域,簡直完成了一個九宮格啊!
按京東金融CEO陳生強的年初的戰略講話,京東金融已進入金融2.0模式。
如果金融1.0,是自營金融;金融2.0則是一種體係和模式的外延式發展和溢出,是金融科技。
“以前京東金融是用技術幫自己做金融業務,未來,京東金融用技術幫金融機構做業務。從單維度的增長,轉向服務金融機構的平台式發展。”
當不少互聯網金融巨頭們在全身心瞄著C端用戶的時候,京東金融的重點則是F端,也就是金融機構,即要把2B和2C的業務全部開放給金融機構。
犀利君獲悉,最近一個月,京東金融動作頻頻,先後與國有大行、股份製商業銀行、城商行、農商行等各類銀行簽署戰略合作,簡直銀行業合作的“大滿貫”。
這還有最新一組數據:
截至2017年7月底,京東金融累計服務超過1.5億個人用戶和50萬家企業用戶。其中,
京東金融消費金融業務,收入同比增長近200%;
供應鏈金融業務服務京東體係外的客戶營收,增長超過300%;
支付業務的外部活躍商戶數,增長40倍;
結構金融業務累計發行資產證券化產品,達450億元,包括京東體係內的消費金融以及供應鏈金融資產,以及京東體係外企業的消費金融類資產。
“遵從金融本質,以數據為基礎,以技術為手段,為金融行業服務,從而幫助金融行業提升效率、降低成本、增加收入”。這是京東金融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的定位和發展路徑。
▌分離,是為了更好相遇
犀利君財報還注意到一個數字:京東金融分拆了,京東集團的資本公積上增加了142億人民幣。
這是一筆什麼錢?
官方說法是:京東集團應收取的稅後淨現金對價與京東集團持有的金融集團的股權賬麵價值的差額。
聽不懂?犀利君解釋一下。實際上,早在此前的分拆公告中,京東已有清晰的交代:
京東金融分拆,京東集團出售京東金融的68.6%的股權,142億元是一個現金收益。
未來京東金融賺錢了,可以拿到稅前淨利潤的40%。
另外,如果未來中國監管政策允許,京東集團可以不要40%的稅前利潤,而是換40%的股權。
這是一筆關乎利益的賬,也是一筆關乎監管的賬。這次分拆後,京東金融正式
變成一家隻有中國資本為股東的內資企業。
而無論對京東金融還是京東集團而言,分離,就是為了更好的相遇!
用金融再造一個京東集團,已觸手可及。現在,京東金融的估值超過600億元,也許在很近的將來,你就可以看到千億元的估值,甚至更高!
至於IPO,是遲早的事,但不是當務之急,寶寶剛學會走路跑步,遠處的美景還在等著探索。
到這個時候,犀利君掐指一算,新一輪的融資,恐怕越來越近了……
犀利哥:京東金融獨立了,強東哥三駕馬車齊活了呀!
犀利姐:電商、金融、物流!怪不得東哥笑顏逐開,越來越帥。
犀利哥:那是不是京東股票又要大漲了呀?
犀利姐:天機不可泄露!但是陶大哥重倉了京東。
最後,關於京東金融的相關報道,可點擊以下鏈接:
今日頭條、一點資訊、百家號、UC頭條、企鵝號……
一批平台,都有犀利!歡迎爆料!
最後更新:2017-10-07 22:5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