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414 返回首頁    go 京東金融


京東金融陳生強:金融科技的商業模式是企業服務

[華夏時報網]

華夏時報(公眾號:chinatimes)記者張夏楠 北京報道

“金融科技領域存在著很多種的商業模式,但是其中最有代表性或者說最具有長久價值的商業模式,實際上還沒有完全形成一個共識。” 在9月17日,由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主辦的“第二屆中國金融科技大會(2017)”上,京東金融首席執行官陳生強在談及金融科技的商業模式時這樣表示。

陳生強認為,金融科技的核心內涵實際上是有兩層:第一層,金融科技的商業模式是企業服務。服務的對象是金融機構而不是為自營的金融業務服務;第二層,金融科技必須有很強的科技能力。一切商業模式的進步,實際上都離不開新興科技的驅動。

在陳生強看來,目前市場上也有為金融機構提供服務的公司,如IBM、惠普、甲骨文等,通常被稱為IT廠商。這些公司為金融機構提供更多的是硬件、軟件、係統集成或者谘詢、流程外包的服務,以及托管服務或者雲服務。

他認為IT廠商的服務模式下實際上具有兩個特點:一是與金融機構的合作模式更多基於產品、服務或者解決方案的交付,其商業關係實際上是買賣的一個關係;二是通過這種企業服務,金融機構可以壓縮業務成本,改善存量業務的流程,提升效率。而除去運營層麵的提升,但是卻不能帶來新的市場、新的業務以及增量的收入,更不能去提供新的商業模式。

“在我們看來,這還是屬於傳統的企業服務的範疇,即便提供從本地化部署的模式到整個雲端部署的模式,其出發點是改善金融機構成本效率。”陳生強解釋,京東金融與之有明顯的不同。

首先,京東金融模式下的企業服務和金融機構是一種利益共同體的關係。在為金融機構共同創造增量業務的過程當中,實現與金融機構的價值分享。

其次,京東金融的企業服務實際上並非僅僅是服務於金融機構,而且能服務於金融機構核心價值鏈上的核心流程環節,如獲客、客戶運營以及風控等。在為金融機構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增加收入的同時,還能為其降低風險、改善客戶體驗,甚至形成新的商業邏輯。

他提到,雖然不少公司具有這樣的業務能力,但多數會傾向於自己做業務的閉環,以獲得最大的收益。而京東金融願意選擇將用戶以及業務能力開放出來,服務於金融機構。

一方麵,京東金融把基於自身多年在電商、零售以及金融場景下所積累的海量用戶開放給金融機構;另一方麵,將用戶運營能力輸出,助力金融機構實現客戶價值的最大化。

“京東金融現有的30多個數據源,2.58億的活躍用戶,3萬個用戶標簽,每天增加的數據量實際上是在200TB,海量用戶標簽可以更好地對用戶進行洞察,準確描述用戶偏好。再加上人工智能等技術,可以實現精準營銷運營。”陳生強舉例稱,實際數據表明精準營銷能夠讓點擊率提升25%以上,使獲客成本降低20%以上。

陳生強表示,京東金融已經逐步把自己現有體係的包括風控、營銷、運營以及技術這一係列的能力都解耦出來,與金融機構建立一種分享合作的商業價值邏輯。“金融科技在企業服務這塊兒是一個持久戰,需要我們做長期、持續的投入。”他說。

責任編輯:孟俊蓮 主編:冉學東

查看更多華夏時報文章,參與華夏時報微信互動,公眾號:chinatimes

最後更新:2017-10-08 03:21:22

  上一篇:go 陳生強:京東金融是家做新型企業服務的公司 專注於金融行業
  下一篇:go 京東金融國際化戰略落地,首站泰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