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4
直播
由“李易峰”數據播報,“微信指數”引發新的媒體評價體係
今日午後隨著@李易峰數據播報 的一條微博,讓我們看到新的媒體信息評價體係已經已經初步形成。
@李易峰數據播報 #李易峰# @李易峰 從今天起,數據君每日更新的數據為小四項(微博粉絲,超級話題,貼吧,部落),大四指(百度指數,微指數,微信指數,藝人新媒體指數),再加一個百科詞條閱讀量,共九項數據。[加油][加油][加油][加油][加油][加油]厲害吧~一會兒午飯加個雞腿[噓][噓]
隨著中國的互聯網時代進入下半場,常規的運營手段已經很難從用戶增長緩慢和收入增長停滯的困境中突圍出來。
2017年的數字策略,需要我們對內容、展現形式及推廣方法等進行“進化”、更新。采用精細運作、量化分析的科學手段,以適應這個足以革新我們思維觀念的“大數據時代”進行新媒體時代的運營。
新的信息評價體係:
新媒體和社交網絡的興起,使傳播渠道逐漸發生了轉移。微博、微信和搜索已成為公眾接收信息的三大主要路徑。
百度:不久前百度搜索生態的內容生態轉變。新的‘百度指數’係統取消新聞源數據庫的新聞,將從站點內容、質量、用戶體驗等維度自動進行判斷,並對優質內容進行展示。百度還在籌備一係列優質內容扶持計劃,包括新站收錄提速、原創保護、Feeds資訊流展現等。但,對於移動新聞資訊產品而言,百度新聞在即時性信息的傳遞上弱於微博,在深度內容和用戶時間的占據上弱於微信,在個性化算法內容的推薦上又弱於今日頭條等。
李彥宏:“讓百度重回內容分發,讓更多的內容主動找到人,把‘大量被獨立 App(微博、微信、知乎、頭條等)封裝化的內容’搶走的用戶重新搶回來”。
新浪,憑借‘微指數’數據分析工具,對其平台關鍵詞的熱議度、行業/類別的平均影響力、熱議人群及各類賬號的地域分布情況來反映微博輿情或賬號的發展走勢。它的另一款新浪微輿情工具,則從新聞媒體、微博、微信、客戶端、網站、論壇等互聯網平台海量信息的基礎上,指定事件、人物、品牌、地域等相關信息,進行標準化信息數據分析。
微信,以前數據獲取主要通過第三方指數工具,主要反映也是某個微信公眾號,或者某篇內容的傳播能力,而微信社交數據是獨立的,使得市場很難獲得詳實、準確的數據,“微信指數”的上線大大彌補了這一缺陷。而新上線的微信指數雖整合了微信上的搜索和瀏覽行為數據,但在數據的豐富性、實時性方麵仍十分簡陋。
ADlog數字策略顧問武運洋(@OceanWu): 微信指數是針對關鍵詞,而不是某個媒體賬號。 這個關鍵詞可以是某個微信訂閱號的名字,也可以是一個熱點詞匯。通過微信指數可以更多的看到這個自媒體的影響力,而不是單純地通過閱讀量和點讚數去評估。
至此,微博微指數、微信指數、百度指數,公眾接收信息三大主要路徑已經全麵覆蓋,可以讓有需求的用戶獲得更佳豐富與立體畫的分析結果。
讓我們來看一下微信指數為我們營造的應用場景:
1、捕捉熱詞,看懂趨勢微信指數整合了微信上的搜索和瀏覽行為數據,基於對海量數據的分析,可以形成當日、7日、30日以及90日的“關鍵詞”動態指數變化情況,方便看到某個詞語在一段時間內的熱度趨勢和最新指數動態。
2、監測輿情動向,形成研究結果微信指數可以提供社會輿情的監測,能實時了解互聯網用戶當前最為關注的社會問題、熱點事件、輿論焦點等等,方便政府、企業對輿情進行研究,從而形成有效的輿情應對方案。
3、洞察用戶興趣,助力精準營銷微信指數提供的關鍵詞的熱度變化,可以間接獲取用戶的興趣點及變化情況,比如日常消費、娛樂、出行等,從而對品牌企業的精準營銷和投放形成決策依據,也能對品牌投放效果形成有效監測、跟蹤和反饋。
我們可以看出,在社交媒體、自媒體影響力越來越高的情況下,已經越來越難評估一個事件傳播好與壞的標準,新的評價體係最重要的一個評價指標就是對社交媒體的影響,換而言之,不僅是媒體怎麼報道,而是公眾如何看待。
新的評價體係的影響
新的評價體係對數字商業,尤其是媒體、市場、公關等從業人員影響尤為突出,它可以在熱點追蹤、內容規劃、受眾畫像分析和營銷分析方麵給予運營者們以有益的指導。
廣告投放,在投放前,廣告主需要更多地去了解一個公眾號的傳播能力和用戶畫像,從而作為決策參考。同時廣告投放之後用戶對你的討論是否有增加,你希望製造的話題到底有沒有實現討論?經此對品牌投放效果形成有效監測、跟蹤和反饋。
內容營銷,通過捕捉熱詞,在進行內容組織的時候,可以通過這些詞頻數高詞匯的表征作為文章內容的著力方向,把握觀眾所關注事件的發展走向和輿論傾向,因勢利導,就能成功的進行話題“借勢“,或把範圍縮小到某個區域。
危機管理,一個危機事件發生後,在微信生態中相關關鍵詞的數據的上漲與否,實際上直接關係著這對企業進行危機處理的決策、與應對策略是不同的,微信指數,企業了解相關問題被大家討論的廣度,以天為單位的更新頻率,是可以起到一般預警的效果。
輿情監測,能實時了解互聯網用戶當前最為關注的社會問題、熱點事件、輿論焦點等等,方便政府、企業對輿情進行研究,從而形成有效的輿情應對方案。
市場熱度變化,通過信息和內容的流向變化,可以獲取用戶的興趣點及變化情況,比如日常消費、娛樂、出行等,使得在市場活動之前就已經基本知道消費者心理到底想要啥或者關注什麼,從而對品牌企業的精準營銷和投放形成決策依據。
數字化商業,掌控各類用戶數據、用戶行為分析,並且疊加起來預測熱點和趨勢,更精準地指導、預測、產品趨勢,衍生業務推薦、營銷,個性化產品及服務。
企業領導將如何利用他們所建立的數字化優勢?數字商業未來的機遇與挑戰
中國在經濟新常態下,在數據體量迎來爆炸式增長的今天,企業麵臨更多新挑戰。大數據已經從過去概念化階段,到逐步落地,並開始走向通過大數據分析真正實現商業價值的實踐階段。
新技術新應用向商業世界及公眾生活的滲透,企業、消費人群以及員工之間溝通互動的方式發生了劇烈變革,在這樣的環境下,企業必須借助更新的科技力量來應對挑戰。數字化轉型將成為未來10年所有行業用戶的主旋律,數據分析正是實現大數據價值,推動數字化轉型背後的重要力量!企業要從數據中獲得洞察力,占據價值鏈核心位置,才能引領傳統商業模式向數字化、智慧化商業轉型。
最後更新:2017-10-08 02:1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