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456 返回首頁    go 直播


成立“直播四川聯盟”,《四川觀察》2.0版打造移動視頻新聞區域第一屏

傳媒內參導讀:多年養成的專業視頻製作優勢,讓相對傳統的電視媒體終於迎來邁入發展快車道的難得契機。至於能否把握機遇迎難而上,考驗的不僅僅是電視媒體人的經驗和技術,還包括求新求變的勇氣和魄力。

來源:傳媒內參研究組

文/張騰之、安哲

作為國內第一家廣電係的區域政經新聞APP,《四川觀察》自2017年1月1日上線以來,運營僅8個月時間就躋身四川省移動新聞直播和原創短視頻的一線陣營。在8月8日九寨溝地震期間,發布相關視頻的全網流量更是高達4610萬次,實現“霸屏”效果。

無論是對傳統媒體還是新興媒體而言,產品都是其核心競爭力所在。如何在移動互聯網時代繼續深耕內容端,需要的不僅僅是對產品質量的精心打磨,更要在審時度勢的基礎上加速媒體融合的深度與寬度。

也正是基於這一考慮,為真正實現“融多深、格局多高;合多久、未來多遠”的新聞誌向與戰略構想,四川電視台聚合全省21個市州電視台成立“直播四川聯盟”,達成資源共享、同步直播的戰略夥伴關係,共同注力全新上線的《四川觀察》2.0版,打造移動視頻新聞區域第一屏。

成立“直播四川聯盟”的動因是什麼?《四川觀察》2.0版的亮點和優勢又體現在哪裏?而這些舉措將會在移動互聯網時代發揮哪些顯性效應?弄清楚這些問題,對理解四川電視台的未來戰略,及傳統媒體如何在新形勢下謀求更大發展空間,極具針對性的現實意義。

順應媒體發展大勢

迅速搶占新舊兩大陣地

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最新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9月,我國手機網絡新聞用戶規模已接近9億,占手機網民的八成以上。而2016年網民手機瀏覽新聞入口的統計結果中,更有超過35%的網民通過移動新聞客戶端瀏覽新聞資訊。

這些數據表明,移動端已成為當下互聯網新聞最主要的競爭市場,而具有傳播快捷、內容豐富等特性的手機新聞客戶端,也已成為新聞資訊的主要傳播渠道。

與傳統媒體更多采用單打獨鬥的方式完成新聞采集、製作與發布工作有所不同的是,新時代的媒體工作必須適應快速變化的客觀現實,同時發力於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兩個輿論場,實現新聞陣地向縱深、橫向兩方麵的不斷延展。置身移動互聯網時代,擺在媒體麵前的一個全新課題就是:究竟要通過怎樣的方式,才能搶占移動新媒體的製高點?

除了立足新聞屬性完成內容生產的深耕細作,加快推進媒體深度融合顯然是另一快捷、高效的解決之道。而這也是四川台整合全省21市州電視台成立“直播四川聯盟”的原因所在。

要完成所謂的媒體深度融合,無疑是一項規模巨大、內容龐雜的係統工程。而互聯網時代的全麵到來,更是催動著這一帶有戰略屬性的革新之舉進入關鍵階段,即確立“移動媒體優先”這一發展戰略。

早在幾年前,美國CNN、《紐約時報》等歐美主流媒體就已明確提出相關戰略,而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電視台、澎湃新聞、四大門戶網站、今日頭條等媒體也先後創辦了自己的APP新聞客戶端。這些已經在移動端取得的經驗和成果,都為《四川觀察》的創立與發展提供了很好的借鑒目標和參考價值。

隨著新聞在移動、直播、短視頻化三個維度上日益成為廣大受眾的關注焦點,傳統媒體繼續掌控新聞輿論話語權的重要途徑,就是盡快完成其戰略轉型,在移動新聞發布平台上不斷發力,加速推進媒體深度融合這一戰略性布局。這是一場關乎媒體生存與未來發展的焦點之戰,也是媒體在新形勢下持續擴展其傳播力、公信力和影響力的必經之路。

打造移動傳播矩陣

以平台優勢完成資源整合

盡管用於移動傳播的載體形態可謂多種多樣,但新聞客戶端所具備的功能相對完備、信息容量更大、便於使用等優勢,卻是顯而易見的。

在傳統媒體進入移動傳播領域後,往往需要圍繞新聞客戶端布局謀篇,深入推動移動媒體建設的同時,在視頻化、矩陣化、平台化等幾個方向上持續發力,建成一個載體多樣、渠道豐富、覆蓋廣泛的移動傳播矩陣。

一直致力於打造國內最大黨政企移動客戶端集群的新華社全媒體平台,就為其成員單位開通了“現場新聞”認證通道,其中“現場雲”更是陸續吸引上千家媒體和機構用戶入駐其中;人民日報的“中央廚房”向各媒體免費提供共享工作平台和發布平台;中央電視台的新聞移動網矩陣號先後入駐100多家媒體機構;每天發布1000多條視頻資訊的“梨視頻”,宣稱合作的全球網絡拍客將會在年底擴充到5萬人……

這些權威媒體在移動客戶端的不斷發力,對傳統傳媒如何適應新時代新趨勢給出了最好的注腳。與之相比,剛剛上線的《四川觀察》2.0版本也有其獨樹一幟的功能創新——在首頁位置上全新增設了市州矩陣號這一導入端口。這樣一來,“直播四川聯盟”下的21個市州除了能共享《四川觀察》這一平台,還可以自主上傳內容、發起直播,其界麵體驗更直觀、更易觸達也更貼近本地用戶。

在技術層麵上實現大膽創新,是《四川觀察》邁向移動矩陣化應用、平台化共建的裏程碑式的一次跨越,可以多地同時直播、聯動報道、快速響應、立體傳播,等於把《四川觀察》做成移動視頻新聞區域第一屏的戰略目標真正落到了實處。

做好“關鍵先生”

用拳頭產品帶動品牌效應

相關數據顯示,僅2015年主流傳統媒體的新聞客戶端數量已達到231個。要在競爭如此激烈的同類APP中脫穎而出、拔得頭籌,勢必要求製作方拿出更多滿足原創性、獨家性的優質內容。人民日報客戶端因為“軍裝照”引發的火爆轉發,央視對《初心》的精細製作,都是在“產品”這一點上做到了某種極致後的結果。

在眼球效應凸顯的移動互聯網時代,“產品”不僅成為競爭中的致勝砝碼,也是新聞移動客戶端賴以生存的“關鍵先生”。具體到《四川觀察》2.0版,“產品”既包括客戶端平台上的那些特定板塊、原創欄目,同時也涵蓋“內容為王”這一原則下的新聞、獨家直播、創意短視頻等。

從產品框架到具體內容,從常規製作到突發新聞,都需要用叫得響的拳頭產品去帶動媒體自身的品牌效應。九寨溝發生地震後,《四川觀察》在第一時間就接入衛視信號開啟同步直播,海量推送集納信息的同時搶抓事件第一落點,不僅及時發布了一係列與地震相關的快訊,還極具原創性地策劃了多個新媒體產品,用時間軸概念梳理重大事件節點,以視頻數據的方式呈現六萬人大轉移的新聞事實,持續吸引網民的廣泛專注,成功實現了從線下到線上的受眾導流。

截至2016年12月,中國短視頻市場活躍用戶規模超過5000萬人,且全年各類短視頻項目融資規模達到53.7億元,其中千萬級的融資項目就占到總體的四成左右。這些數據再次說明,隨著移動短視頻的迅速升溫,新聞資訊已經全麵進入到一個嶄新的“讀秒時代”,“移動的未來是視頻”的類似觀點也被業內人士反複提及。

對包括“直播四川聯盟”在內的所有背靠電視平台的傳統媒體來說,這無疑是個利好消息。多年養成的專業視頻製作優勢,讓相對傳統的電視媒體終於迎來邁入發展快車道的難得契機。至於能否把握機遇迎難而上,考驗的不僅僅是電視媒體人的經驗和技術,還包括求新求變的勇氣和魄力。

對剛剛上線的《四川觀察》2.0版來說,是否能在做好產品這個“關鍵先生”的基礎上,充分利用搭建完成的移動傳播矩陣、直播聯盟,推出更多的優質短視頻、創意視頻,以拳頭產品實現品牌引領和優勢塑造的發展目標,都是值得行業內外共同關注的事情。畢竟,這是關乎傳統媒體如何謀求生存與進一步發展的嚴肅話題,具有十足的參考價值。

最後更新:2017-10-19 18:33:32

  上一篇:go 阿裏係懟胡潤百富榜:“我要有34億,直播鐵鍋燉自己”
  下一篇:go 直播界的一哥,身家可以買15輛勞斯萊斯,卻低調開200多萬的路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