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7
火車采集器
企業征信:信用怎能靠保證金維係
企業征信:信用怎能靠保證金維係
作者:dong 發布於:2016-6-17 14:08 Friday 分類:官方公告
我們經常在投標或是其他業務合作中遇到讓交保證金的情況,目的是確保我們有合作的強烈意向和能力,簡單的說就是確保我們講誠信。但在6月15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李克強總理用“啼笑皆非”形容工程建設領域中形形色色的各類保證金,並表示這是以信用名目增加社會信用成本。
“你們看看,居然還有信用保證金、文明施工保證金、磋商保證金等等。我到基層調研最初聽到時還以為是段子呢!”總理翻著手中的文件說,“現在看來真有其事,各種保證金名目繁多。有些表麵上打著安全、信用的名目,最終反而讓社會信用成本變得更高了!”
當天會議部署清理規範工程建設領域保證金,降低企業成本、營造公平競爭環境。有關部門負責人在發言中說,目前工程建設領域保證金不僅收取名目繁多,也存在占用資金數額巨大、返還時間較長等問題。
“企業相互交易如果要收取保證金,那是市場行為,但政府製定相關規定收取保證金,這有悖市場經濟原則。”李克強說。
總理進一步闡釋道,市場經濟實質就是信用經濟,然而信用絕不是靠“保證金”來維係的。“兩個企業做生意,簽了合同還不行,還要交一大筆保證金,這隻會讓市場主體之間越來越互不信任,交易成本越來越高,甚至還會引發偷工減料等質量問題,產生‘劣幣驅逐良幣’效應。”
“如果一家工程建築企業拿到項目後不僅要交各種保證金,還要做好逾期好幾年都不返還的準備,而且逾期返還也不貼補利息,裏外裏算算,這要虧多少錢?”李克強說,“企業是要算賬的,它肯定會從建築成本等其他地方把錢省下來的!”
其實除工程建築外,還有很多行業都存在這種基於保證金的信用核實,這種資金維係的假信用所導致的弊端已經十分明顯,真正的信用核實要靠事實說話,為讓企業信用有據可循,企多維平台整合大數據為信用查詢做了有力支撐。
基於各種維度的企業大數據,企多維在傳統信用查詢的基礎上健全了信用查詢功能係統,比如企業工商注冊信息、知識產權信息、法律糾紛風險、企業年報、對外投資等,較之企業交出的大量保證金,更加能夠代表企業的實力、信用情況和潛在風險。
取消繁雜的保證金製度,依托專業的信用查詢平台企多維,降低企業信用成本,盤活企業資金,推進業務發展,規範交易往來,提高全社會的誠信意識!
標簽: 企多維
最後更新:2017-05-09 01: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