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337 返回首頁    go 小米


歐元區經濟“多速增長” 複蘇前景喜憂參半

  歐元區增長正在逐漸擺脫此前過於依賴德國“單極主導”的弊病,除了西班牙、法國等經濟體的綜合增長趨於穩定外,其他歐元區邊緣國家的複蘇態勢亦在明顯向好。但歐盟與歐元區決策層未來應竭力避免“多速增長”落入“失速螺旋”的陷阱

  今年以來,受益於多重因素的積極影響,歐元區經濟增長勢頭穩健,包括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等權威機構對歐元區穩健的回暖表現多次予以肯定。縱觀全年,歐元區增長正在逐漸擺脫此前過於依賴德國“單極主導”的弊病,除了西班牙、法國等經濟體的綜合增長趨於穩定外,其他歐元區邊緣國家的複蘇態勢亦在明顯向好。不過,歐盟經濟委員莫斯科維奇日前指出,歐洲經濟複蘇的步伐加快了,但各成員國需共同確保複蘇持續,公平分配複蘇帶來的成果。無獨有偶,歐盟委員會副主席東布羅夫斯基日前也對增長分化發出警告,認為歐盟成員國間“存在明顯的發展差距”。

  毋庸置疑,歐元區傳統邊緣國家今年的經濟表現推動了整體複蘇。葡萄牙、斯洛文尼亞等國經濟增長幅度基本接近或略高於曆史均值,這些國家不僅國內消費支出增長穩定,還明顯得益於今年全球貿易複蘇等外部利好。因此,截至今年三季度,歐元區不僅實現了整體進出口的同比正增長,還在通脹水平、製造業產能利用率、失業率等核心經濟指標上持續穩健向好。

  德法大選頂住了民粹政黨的壓力,相對“正常”的選舉結果也為歐元區增添了至關重要的穩定因素。德國今年以來一如既往地維持著良好的經濟局麵,由於財政狀況相對健康,未來德國有望在財政刺激框架下獲得更大的空間。法國總統馬克龍上任後,接連提出了建立歐元區財政聯盟、設立歐元區財長的設想,為歐元區改革提供了新的可能性。雖然德國總理默克爾目前隻是謹慎回應了馬克龍的主張,但可以預見的是,德法兩國未來若能在歐元區改革問題上協調一致,將在很大程度上促進歐元區經濟發展與金融穩定。

  “木桶能裝多少水,取決於它身上最短的一塊木板”。歐元區當前的複蘇態勢能否持續,也取決於其將如何應對未來的一係列挑戰。

  首先,硬幣總有兩麵。“多速增長”雖然促成了歐元區的整體複蘇,但成員國間的分化態勢同樣不可小覷。當前,歐元區核心國家與邊緣國家、邊緣國家之間的增長差距正在逐漸擴大:希臘、塞浦路斯等邊緣國家雖然逐漸穩住了經濟發展的陣腳,但相對於德國、荷蘭等“優等生”,差距卻越來越大;意大利雖身為核心國家,但其當前經濟規模依然明顯低於危機前水平,正在成為拖累歐元區增長的“後進生”。這種分化態勢除了對經濟增長產生了消極影響,還在不斷削弱歐元區與歐盟決策層的領導力。

  其次,政治不確定性仍在威脅複蘇前景。展望2018年,英國脫歐進程、意大利國內權力更迭、加泰羅尼亞分離運動乃至中東地區的緊張局勢均有可能孕育新的“黑天鵝”,一旦任何地緣政治因素出現不利於歐洲一體化的局麵,極右思潮將進一步抬頭,綁架甚至遲滯歐元區經濟增長。

  最後,歐元區金融環境依然脆弱。針對歐元區銀行體係麵臨的盈利水平下降、壞賬率高等弊病,歐盟與歐元區金融監管機構正處於“進退維穀”的尷尬局麵中。首先,歐元區各成員國遵守共同財政紀律的意願不一,“多速增長”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更加削弱了諸如德國、荷蘭等“優等生、模範生”的話語權;其次,歐洲銀行監管部門雖然有意通過限製發債控製風險,但這可能會造成意大利、葡萄牙等國大型銀行籌資壓力大幅提升,增加區域金融危機爆發的風險。

  有觀點指出,“多速增長”的確有助於提升歐元區的增長韌性,但鑒於歐元區內外的多重政治與金融不確定因素依然存在,歐盟與歐元區決策層未來應竭力避免“多速增長”落入“失速螺旋”的陷阱。

(責任編輯:DF358)

最後更新:2017-12-27 11:19:16

  上一篇:go BK:2017年迎來最後一周 美元仍難獲“寵愛”
  下一篇:go 衝破60大關“樂不思蜀”?美國原油已然被高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