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息周”步步驚心 掀“核爆級行情”?
在經曆了傳統智慧遭到挑戰的一年時間之後,本周金融市場很可能將迎來2017年迄今最為重要的一周,而投資者則料將被帶入一番充滿不確定性的全新輪回。
乍看起來,本周最重要的市場主題或許是加息。路透社指出,周三(3月15日)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FED)預期會進行的升息,將清晰顯示美國走出了長達十年的全球金融危機陰影。除進行美國自金融危機以來第三次升息,美聯儲還料將暗示未來會加快升息步伐,撤走超低借貸成本給經濟帶來的特別支撐。
但很顯然,美國也好,其他國家也罷,都早已不是往常的樣子。在本周,除了美聯儲加息這基本已被市場充分計價下的看點外,還有多場“惡戰”可能等待著投資者。
就在“加息日”的同一天,美國暫停債務上限的期限將會結束,美國再次麵臨逼近債務上限而無法發債的困境。而一旦特朗普政府不能進行大幅舉債,特朗普此前所承諾的減稅、基建等刺激政策將會“化為泡影”。之前,美國負債總額分別在2011年和2013年兩度逼近法定債務上限,去年10月,美國將債務上限延長至2017年3月15日。
此外,歐洲政壇也很可能將在這一天迎來新的“爆點”——隨著席卷西方世界的民粹主義風潮殺回歐洲大陸,荷蘭大選即將打響歐洲大選年的“頭一槍”。民調顯示,荷蘭民族主義者Geert Wilders領導的自由黨(Freedom Party),支持率落後於更為主流的對手政黨。自由黨主張荷蘭退出歐盟,以及禁止穆斯林移民入境。但話說回來,去年的民調也沒能預測到特朗普成功當選,以及英國公投退出歐盟。投資者擔心荷蘭大選出現意外。
除了上述這些歐美兩大經濟體間的風波外,全球主要國家財經首腦還將在周五舉行特朗普就任美國總統以來的首次會議,他們當中的很多人將對美國新出現的保護主義立場保持警惕,而美國則希望其他國家認可這種立場。根據外媒事先透露的20國集團(G20)會議公報草案,已舍去了G20財經首長去年曾用的“抵製一切形式保護主義”的措辭。過去逾10年以來,G20公報均納入對保護主義的警語。
評級機構惠譽的首席分析師Brian Coulton表示,“毫無疑問,本周肯定會是至關重要的一周。”
【十年來第三次加息本周開啟?美聯儲料已“萬事俱備”】
美聯儲將在當地時間周三(北京時間周四3月16日02:00)公布利率決議及貨幣政策聲明。在美聯儲官員輪番鷹派言論的“轟炸”之下,美聯儲本周加息幾乎已經“板上釘釘”,而上周出爐的最新2月非農就業報告更是令這一預期得到進一步鞏固。
美國勞工部上周五公布,經季節因素調整後,2月份非農就業人數增加23.5萬人。美國2月份失業率小幅下降至4.7%,就業參與率和就業人數雙雙攀升。華爾街日報指出,美國2月份新增就業步伐保持強勁,較低的失業率推高了工人薪資水平。這表明美國勞動力市場依然穩健,從而可能為美聯儲本周加息鋪平道路。

美國2月份就業全麵增長,大多數行業就業人數增加,其中建築行業連續第二個月就業強勁增長,可能反映了美國暖冬氣候帶來的影響。2月份私營部門就業人數環比增加22.7萬人,政府部門就業人數增加8,000人。
一項路透調查上周五顯示,華爾街大型銀行幾乎一致認為,美聯儲本周的政策會議上會升息,美聯儲上次升息是在2016年12月,升至0.50-0.75%。
調查顯示,若無意外事件,本周升息後,2017年還可能再升息兩次。2月3日的前一次路透調查顯示,14家一級市場交易商稱他們預計3月不會升息,其中12家預計到第二季末升息。
不過,一級市場交易商對3月之後今年的升息時間看法有分歧。最近這次調查顯示,23家一級市場交易商中,12家預計6月13-14日升息至1.00-1.25%,9家預計9月升息。其中六家預計美聯儲2017年最後一次升息在9月會議,升至1.25-1.50%。14家一級市場交易商預計,美聯儲會在12月12-13日會議升息至1.25-1.50%。
近期美聯儲主席耶倫、三號人物杜德利等官員鷹派言論頻傳,早已使得美聯儲3月加息預期急劇飆升。美聯儲主席耶倫此前在國會作證時稱,等太久才再加息可能是“不明智的”。美聯儲三號人物杜德利則指出,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以及共和黨掌控國會後,收緊貨幣政策“變得更為緊迫”。

值得一提的是,由於3月會議是季度性的會議,美聯儲除了將發布決議聲明,還將公布最新的經濟預期和所謂的“點陣圖”。一些業內人士表示,這可能將成為比加息本身更為重要的看點。根據美聯儲去年12月加息後提供的點陣圖,美聯儲預計在2017年加息三次。
安盛投資管理的分析師團隊認為,本周美聯儲若大幅調高經濟增長預期,則可能促使投資者上調對美國加息次數的預估,比目前預計的2017年加息三次還要多。
【又到破產邊緣?美財長唿籲國會調高聯邦債務上限】
美國暫停發債上限的協議將於3月15日到期,若未能達成新的協議,政府將無法進一步向市場借貸。上周美國財長努欽表示,如果聯邦債務達至上限而協議無法延遲,財政部將會采取“非常措施”,以避免出現違約。
據外媒報道,截至本月初,在距離債務上限到期還剩不到兩周的時間內,美國財政部的現金餘額急降至1090億美元,這也使得下圖一度成為市場上最為關注的圖片之一。美國負債總額分別在2011年和2013年兩度逼近法定債務上限,去年10月,美國將債務上限延長至2017年3月15日。

據了解,自1939年以來,美國債務上限已上調105次,幾乎平均每9個月就要上調一次。奧巴馬任期內,美國債務上限提高總額約7.6萬億美元。根據美國財政部數據,截止2月23日,聯邦政府債務總額約為19.88萬億美元,已超過美國去年國內生產總值18.7萬億美元。

一旦債務上限無法提高,美國信用評級將受到不可逆轉的損害,並將引發美國和全球市場的動蕩,推升未來借貸成本,以及非必要政府人員的強製裁員等。如此一來,“讓美國再次偉大”的醫改、減稅政策、基建刺激等計劃便都無從談起。
Investec分析師稱,快速的解決方案不太可能被找到。Investec經濟學家Victoria Clarke說道:“我們懷疑是否可以就此達成長期的協議。因此上限可能或者被再次暫停,並被作為稅收改革對話的一部分被再次商討,或者美國財政部采取‘非常方式’令政府至少在一段時期內可為債務集資。”
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上周警告稱,任何臨時方案都將在秋季截止。據報道,裏根經濟學之父David Stockman在接受USA Watchdog的采訪時表示,美國很快將會迎來財政血洗,人們要關注3月15日公布的債務上限截止日期,因為到那個時候,一切都可能“戛然而止”。Stockman表示:“人們似乎忘記了2017年3月15日這個日子,這是債務上限法案到期的時間點。”屆時美國總統特朗普將向國會提交預算報告,預計將大幅提高。
根據Stockman的測算,財政部現在有約2000億美元現金,每月要消耗750億美元,夏季的時候現金就會用完,到時就會出現債務上限危機,一切將戛然而止。
不過,分析師此前預計,即便國會方麵沒有任何行動,財政部在3月15日之後的數月內還是能夠繼續借錢並避免債務違約,因為財政部會采用特別現金管理措施。白宮預算主管Mick Mulvaney上月底稱,他預計聯邦政府暫停債務上限的期限在3月15日結束後,美國財長會使用特別現金管理措施等手段來延長債務期限,像所有前任那樣。
【歐洲大選年打響“頭炮”!荷蘭大選會否飛出黑天鵝?】
同樣是在3月15日,歐洲大陸也將迎來大選年的首場考驗——荷蘭議會選舉。有著“荷蘭特朗普”之稱的自由黨(PVV)領袖維爾德斯(Geert Wilders)能否勝選正成為全球市場關注的焦點。
眼下的荷蘭正站在風口浪尖上。該國極右翼政客威爾德斯領導的自由黨,素以反穆斯林、反移民和反歐盟著稱,尤其在難民問題上的觀點與美國總統特朗普相似,被輿論稱為“荷蘭特朗普”。
在過去兩周的民調中,自由黨可能獲得的議會二院議席數有所下降。在3月的最新民調中,自由黨小幅落後於現任首相呂特領導的自民黨(VVD)。但即便如此,自由黨在議會二院選舉前的聲勢依舊強勁,仍有可能擠掉自民黨,成為荷蘭議會二院第一大黨。

威爾德斯曾因極右翼言論被荷蘭另一政黨開除,隨後他自立門戶組建自由黨。荷蘭議會二院共有150個議席,2004年時自由黨隻占9席,但到了2010年勐增到24席,目前該黨在議會二院占有12席。
根據規定,隻有在議會二院獲得過半數席位(至少76席)的政黨方可單獨組閣。然而,荷蘭曆史上從未有過任何政黨達到單獨組閣的標準。在沒有議席過半數政黨的情況下,獲得議席最多的政黨有組閣權,但必須與其他政黨聯合執政。100多年來,荷蘭政壇一直處於多黨聯合執政狀態。
威爾德斯領導的自由黨雖有很大可能成為第一大黨,但必須尋求與其他四到五個政黨聯合組閣。然而,這就尷尬了:鑒於威爾德斯的極端言論和主張,目前尚沒有政黨表示願與其聯合執政。這就意味著,即便成為多數黨,其黨首也不一定就能當上首相。
此前,荷蘭曾出現過勝選黨派被排除在權力之外的先例。自二戰以來,這種情況出現過三次,比如,1971年的議會二院選舉後,最終成為新首相的是來自第三大黨的比舒維爾。鑒於此,就算自由黨勝選,也將麵臨其他政黨的牽製,增加了荷蘭新政府民粹化的難度。
但放眼歐洲,一旦威爾德斯領導的自由黨在荷蘭議會二院選舉中勝出,哪怕他無法上台執政,這一事件仍是一個風向標,即民粹主義政客及其極端的反建製主張,在歐洲尤其是西歐發達國家擁有很大市場,能夠獲得足夠規模的選民支持,已然成為一股不容忽視的政治潮流。
從這一點上來看,自由黨在荷蘭議會二院選舉中的表現,將會對接下來的法國大選和德國議會選舉中產生一定示範效應。法國大選將於4月23日舉行第一輪投票,荷蘭這邊自由黨一旦勝選,將有助於法國極右翼政黨國民陣線領導人瑪琳娜·勒龐進一步坐實拿下首輪投票,進入次輪角逐的選情。荷蘭的選情同樣會對將於今年9月舉行議會選舉的德國帶來影響。威爾德斯的自由黨若勝出,將會極大地鼓舞尚未形成大氣候的德國極右翼政黨,如德國選擇黨。加之法國形勢嚴峻,對於遭遇國內社民黨候選人舒爾茨強力挑戰的默克爾而言,選情的不確定性增加,其獨自扛起西方世界“自由民主大旗”的難度也加大了。
對於歐元區以及歐元走勢而言,顯然好日子可能已經不多了!
【特朗普時代首次G20財長會召開!美國恐將高舉匯率大棒?】
在瘋狂的超級星期三(3月15日)過後,本周餘下的日子也依然不乏超重量級的風險事件!其中,全球最具影響力的財政部長及央行官員將在3月17-18日於德國水療勝地巴登-巴登開會,這是特朗普時代的首次G20財經首長會議。
根據路透上周報道,為本周二十國集團(G20)財經首長會議準備的一份公報草案,去掉了之前關於靈活且穩定的匯率、以及有序市場的標準承諾。分析人士認為,這預示對於匯率市場而言,這次會議可能是一個裏程碑事件。

在去年的成都會議上,包括美國在內的G20成員國承諾抵製“各種形式的保護主義”。然而,外媒援引其看到的一份日期為3月1日的公報草稿稱,公報去除了這種措辭。相反,一位知情人士稱美方希望加入“一個公平和公正的貿易”這種可以反映特朗普內向型貿易政策的語句。
據悉,美國財政部長努欣(Steven Mnuchin)計劃在本周首次出席G20央行和財長會議時對外闡明:美國不會容忍其他國家利用貨幣貶值來獲取貿易優勢。努欣還表示,美國貿易赤字反映出其他經濟體沒有為支持全球需求而做出自己的貢獻,這使得全球經濟增長不平衡。
雖然美國長期以來一直都對巨額貿易赤字表達不滿,但新政府的種種指責表明,在美元匯率走強的背景下,他們的立場正變得強硬起來,特別是對德國——去年,德國對美國的貿易順差在GDP中的占比超過了8個百分點。

G20近些年的聲明主旨都是承諾“避免競爭性貨幣貶值”。而包括總統特朗普在內的美國新政府成員頻頻指責中國、日本、德國故意壓低匯率。可以預見的是,假若努欣真的在此次G20提出上述觀點,他將會發現自己與同樣來自於高盛的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基立場相左。
德拉基上個月在回應特朗普政府指責德國操縱匯率的稅法時反駁稱,歐洲央行和德國沒有操縱匯率。在他發表此番言論不久之前,美國國家貿易委員會主席納瓦羅(Peter Navarro)稱,德國利用“嚴重低估”的歐元獲得貿易順差,占美國的便宜。
紐約梅隆銀行全球匯率策略主管Simon Derrick稱:“過去G7和G20聲明的措辭被用來解釋某些特定行動,或者用以提出警告。如果公報給匯率政策設定了界限,那麼措辭的變化將具有重大意義。”
顯然,由於特朗普政府對貿易及匯率等問題上的對抗性言辭,今年的G20公報起草方麵的不確定性可能比往年高得多,而全球金融市場也很可能因此再掀波瀾。Fitch首席分析師Brian Coulton說:“人們將仔細研讀G20公報,尋找線索判斷美國究竟會如何在貿易政策層麵追求重商主義議題。”
(責任編輯:DF134)
最後更新:2017-06-18 01:1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