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宝和微信都在大力发展的小程序上有大玄机
8月18日,农历闰六月廿七日,日值红纱,大事勿用。按照老黄历的说法,这一天并不适合有什么大动作(比如开市等)。
支付宝小程序负责人肯定不迷信。这一天,支付宝小程序开始落地公测,本来应该是一个非常顺利的产品上线,但还是有意料之外的事情发生了。
虽然支付宝的工程师们为了让自己家的小程序变得更加厉害、不那么像微信前前后后努力了小半年。但还是有人发现了问题——支付宝小程序的代码文档里出现了微信小程序开发者的名字。
支付宝也很快给出了回应,表示已经修改了代码,并且指出支付宝小程序还有很多自己的远程,最后还向微信小程序致敬。
虽然这看起来是满屏尴尬,但并不都是负面的。至少这成功的引发了大家的关注,给支付宝小程序的公测带来了不少目光。
支付宝毕竟是支付宝,就算其小程序出场再不顺利,也会引发大家的重视。我敢肯定,就现在我写稿子这会儿还会有不少人正在加班加点地努力开发支付宝小程序呢。
为什么小程序这么受重视?这其实和当前的移动互联网发展状况是密切相关的。就目前而言,移动互联网领域呈现着以下两个特征:
第一,随着增量市场变成了存量市场,新产品获客成本高。第二,马太效应明显,用户时间被头部超级APP把控着。
这个时候,开发者想要把自己的产品推广出去就变得非常困难。借助小程序,应用的开发成本也会大幅度降低,而且也能与头部应用(微信、支付宝等)的流量进行绑定,减少获客成本。
对于平台方来说,开发小程序的意义在于打造一个超级系统生态。就微信与支付宝来说,不管怎么发展都不可能满足用户的所有需求,各种各样的开发者会在这个体系内给用户提供各种各样的服务来满足需求,来进一步与用户进行绑定。
对于开发者与平台方来说,这虽然看起来是双赢,但其中也暗藏诸多玄机。
怎么让平台方与开发者实现真正的双赢是个问题。开发者需要注意的是怎样把超级App中的用户转化成自己的用户,不然就会变成了给巨头打工的境地。很显然平台方想要的是与开发者截然相反的结果,它们更加希望开发者在自己的体系中添砖加瓦。
平台怎么平衡自身功能与小程序的功能也是个问题。如果给了小程序很多流量,就会使得App的主要功能被小程序分化。如果不给流量,小程序的意义就不大了。
这本质上关乎到怎么给予小程序流量,给小程序多少流量的问题。微信小程序从推出到现在一直都在寻找这个平衡点。刚开始的时候,给的入口非常少,也就决定了用户去使用这些小程序非常麻烦。微信小程序这段发展史可以说是入口开放史。到底应该给小程序赋能到什么程度,微信估计也有了答案了。这一点对于支付宝来说非常有优势,这个是可以借鉴的,也会省去不必要的试错过程。
此外,虽然微信和支付宝都开发了小程序,并不代表着双方会在这个领域产生竞争关系。小程序针对于自身应用体系的内部以及自身的用户,并不会有太多外向型的业务出来。也就说支付宝和小程序并没有什么好争的。对于开发者来说,基本上会选择两边都开发一个,或者选一个更加切合自身业务的开发。对于用户来说,可能那个里面的小程序都不会用。
既然支付宝和微信在小程序上不会产生冲突,那么小程序的出现动了谁的奶酪?其实这个答案并不难给,肯定是应用分发商的了。在iOS的系统中,动的就是苹果的奶酪,据说当初微信要做小程序的时候,苹果并不愿意让这个产品命名为应用号。
在安卓系统中,相对来说比较着急的还算是手机厂商提供的应用商店。据说小米已经开发出了类似于小程序的直达服务了。
但无论怎么说,小程序中有再大的玄机都跟用户没有什么关系,相反小程序的产品形态出现对于用户来说还是一件好事儿,至少16G内存的手机有救了。
最后更新:2017-08-21 11: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