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253 返回首頁    go 小米 go 小米5


AI會考慮道德嗎?

“擁有智能的機器”是人們長期以來的願景,AI的發展速度這個願景似乎就要成為現實了。當機器有了足夠多的智慧,它們就能脫離人類的控製,自主運作,獨立作出判斷和選擇。當一個機器有權利去選擇的時候,問題就來了:它的選擇是道德的嗎?對於它們而言,它們的道德標準和人類一樣嗎?

穀歌的AlphaGo與李世石的第二場圍棋賽中,AlphaGo下出的第37收震驚了專家評委們。沒有人理解它為什麼要那麼走,因為人類棋手不會走子。然而事實證明它並不是走錯了,連它的創造者都明白它是怎麼規劃戰略的,AlphaGo告訴了我們,在完成同一項任務的時候,AI的思維並不是一定和我們相同。

7fe47ecf7cb2c05da71562ece4e119194e6d9143

對於人類來說,我們對價值觀或者說道德的判斷幾乎都是要基於一定的情感判斷的。所以道德一旦摻加了人性情感的判斷就變得無比複雜。曆史上對道德的觀點有兩派:天理派和本質派。

“天理派”認為,道德是在人類本性之上的,是永恒且客觀的;而“本質派”則認為人類的道德是人類這一存在的產物,而也許其他種類的存在會有其他形式的道德。

天理派學說的代表人物亨利·西奇威克19世紀的功利主義哲學家,他認為,一個有道德的行為從全宇宙的角度來看都應該是正當的。也就是說,一個行為道德與否不取決於任何個人的看法;一個有道德的行為應該能把全人類的利益最大化。而對於摻加了情感的道德行為,進化遺留的問題,它意味著人類還未完全進化。

然而智能機器還沒有進化遺留問題,關於道德,他們有一個嶄新的開始。如果我們能教會它們從宇宙的角度去思考,那麼會發生什麼呢?

請想象一下,現在是2026年。一輛無人駕駛的汽車載著你的兩個孩子去上學,這時三個你不認識的小孩突然出現在前方的路上。刹車也來不及了,唯一救那三個小孩的方法就是拐進路邊的水溝裏,而這樣做的話你的兩個孩子就會淹死。你不會做這樣的決定,因為你被自己對自己孩子的無邏輯的感情蒙蔽了雙眼;但是這輛自駕車的道德觀告訴它,從全宇宙的角度看,兩個兒童的死亡好過三個的。它會拐進溝裏,將全人類的利益最大化;對於天理派,智能機器必須做出道德上可觀正確的選擇,即使這種選擇是我們這些有缺陷的人類無法做出的。

如果是基於我們人類的情感來說,我們的選擇肯定是保住我們自己的兩個孩子。雖然這個做法著實很不道德,但是這是符合人類本性的行為。在這一點上,我們人類不得不承認,我們是一類充滿缺陷的生物群體,而這種最大的缺陷卻是我們最珍惜的、最值得驕傲的人性的溫馨。

但是,對於AI來說,它們肯定選擇保住三個孩子,對於它們來說,價值最大是終極目標。可能這樣的做法,對於它們的擁有著來說,是很難接受的,但是在他們的所謂的道德標準裏麵,利益最大化是終極目標。這也是區別於人類最大弱點的價值判斷,沒有人性。這種沒有人性的道德,從全宇宙的角度來看,是最好的選擇。

78d361ea96480b366c5b4110db6fdd83393364b3

但是,有一個問題:AI是由人來設計的,它的道德準則勢必會受到人類的影響。我們所想象的這種幾乎接近完人的機器,到底會不會存在呢?基於人類人性的特征,我們不會允許AI比我們強太多,換句話說,今天我們人類自主設計的AI不會接近完美。而不讓AI接近完美的幹擾因素正是我們人類的不完美因素造成的。

1940年的時候,科幻作家艾薩克·阿西莫夫(Isaac Asimov)提出了機器人三定律,旨在保證人類能在享其利的同時避其害。三定律的第一條很簡單:機器人不得傷害人類,也不得對人類受到傷害袖手旁觀。剩下的兩條則要求機器人在第一條得到保證的前提下,服從指令且保護自己。對阿西莫夫來說,機器人存在的意義就是輔助我們。

但是機器人三定律真的就足夠了嗎?舉個例子:假設一位鋼琴家的手染上了壞疽,不截肢就會導致死亡。但她發誓說,如果不能彈琴,她就不想活了;但是同時她也在發燒,所以她可能並沒有真的這麼想。機器人醫生該怎麼做呢?是該讓鋼琴家承受被截去手的傷害,還是壞疽帶來的死亡的傷害?

機器在麵對這樣的問題的時候,到底是按照自己的思路去選擇,還是按照人類的思路去選擇呢?或許對於這樣的問題,我們無法給予一個合理的答案,因為不管怎麼樣,或多或少對於這位鋼琴家來說,都會帶來些許的傷害。至於這些傷害到底如何去選擇,或許機器要用超過全宇宙的角度來抉擇。

如果教這些機器閱讀人類文明的結晶——哲學巨著,想想一下,它是否會得出一些不同於人類的感悟。會不會形成自己的獨到的哲學觀念?

人類對於道德的理解,其實就一句話,能夠找到合理的解釋來證明自己的做法是合理的就行了。同樣機器人道德應該符合他們的本性,它們是獨立的理性個體,雖然它們是被個體刻意創造的,但它們和創造者共享著世界,同樣需要向世界證明自己選擇的合理性。

最後更新:2017-08-13 22:50:45

  上一篇:go  首期寄語 | 阿裏遊戲雲馬全治:偉大的改變,從“聽說”開始
  下一篇:go  Spring Boot 推薦的基礎 POM 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