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迎來教育上市並購潮,教育資本化進入下半場
藍鯨教育 甄祥晴
A股,正在迎來一輪教育公司上市潮及並購潮。
一方麵,A股並購教育公司的熱潮仍在持續,據藍鯨教育不完全統計,今年A股市場已經有20起教育投資並購,比如備受關注的百洋股份收購火星時代、科斯伍德擬收購龍門教育51%股權等;另一方麵,越來越多的教育機構宣布獨立IPO,比如華圖教育、億童文教、明師教育等,民營教育出版公司世紀天鴻首發申請已經過會。
新東方創始人俞敏洪近日也表示,“教育領域未來出現的上市公司,會是任何一個產業中最多的。每家教育領域公司最後都能達到幾百億人民幣或者上百億美元的市值。”
為何會掀起教育資本化熱潮?獨立IPO和被並購,哪種形式登陸A股更好?教育資產證券化高峰期究竟何時到來?近日,藍鯨教育與證券分析師、教育機構等多位業內人士進行了交流。
教育公司上市潮及並購潮
2016年11月,《民辦教育促進法》修法三審通過,民營教育企業登陸資本市場障礙基本清除。而今年,隨著這一修法即將在9月1日生效,教育資本證券化正在加速進程中。
一方麵,A股並購教育企業的熱潮仍在持續,上市公司正在教育市場“跑馬圈地”。據桃李資本統計,2015年A股教育行業並購案激增,共發生28起;2016年則達到頂峰,共31起。今年以來,熱潮雖有回落,但仍是熱點。
據藍鯨教育不完全統計,截至7月底,A股涉及教育資產的並購案已有20起,其中4起已完成,6起已終止,還剩10起尚在進行中。
另一方麵,A 股教育公司 IPO 進程加快,越來越多的教育企業宣布獨立IPO。據藍鯨教育不完全統計,目前市場上共有包括億童文教、行動教育等11家新三板教育公司正在接受上市輔導。此外,非新三板公司中公教育也正接受上市輔導。
目前,轉IPO進展究竟如何?據了解,億童文教創業板和行動教育主板上市申請都已獲證監會受理,兩家公司均表示正在籌備摘牌相關程序。民營教育出版公司世紀天鴻首發申請已經過會,有望成為首家獨立IPO登陸A股的新三板教育公司。
值得一提的是,新三板正掀起一股摘牌熱潮,銳取信息、盛景網聯等已先後從新三板摘牌,文都教育、倍樂股份、能動教育等紛紛申請終止掛牌。此前有業內人士分析,絕大部分掛牌新三板的公司退市是因為找到了更好的去處,比如IPO或被上市公司並購。
政策破冰,教育
資本化進入下半場?
教育資產證券化緣何加速?
藍鯨教育與多位業內人士進行了交流,他們無一不提到主要原因在於,民促法修正案的落地,給予了民辦教育培訓機構走向資本市場的契機。
明師教育董事長羅宇恒向藍鯨教育表示,民辦教育行業經過過去二三十年的發展,已經逐漸步入成熟,競爭比較激烈,教育培訓業通過借助資本市場力量來助力發展以增強競爭力,是大勢所趨。此前,明師教育獲得了摩根士丹利6900萬元投資,共同參與投資的還有同創偉業,以及鬆發股份旗下的鬆發產業創贏基金和雪萊特旗下的並購基金。摩根士丹利方麵表示,“爭取讓明師教育成為國內第一批獨立上市的培訓機構”。
桃李資本合夥人郭西凡向藍鯨教育分別分析了IPO與並購熱潮的原因,“教育IPO熱潮原因是,IPO開閘提速,教育資產選擇獨立上市的風險降低;並購熱潮原因是,教育資產在二級市場仍然較為稀缺,一二級市場價差使得教育資產並購仍有套利空間,上市公司有動力進行並購。”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新三板企業成為教育資產證券化的一大主力,羅宇恒認為,核心原因在於新三板企業規範化程度比沒掛牌的民辦教育機構稍高。“畢竟能掛牌新三板,已經經曆過一輪的規範化治理,比起未經曆過此階段的機構而言,更接近A股的規範要求。”
國金證券在行業研報中指出,教育資本化已逐漸進入下半場。國金證券教育行業首席分析師吳勁草向藍鯨教育分析道,任何一個資本剛進入新興行業時,都會經曆一個上半場亂象,包括炒概念、不合理的並購等。2014年A股開始教育資產證券化,由於業績等各方麵對賭期一般是3~4年,2018年起教育資本化會逐漸走向理性,進入下半場。
“按我來看,現在教育資產證券化更偏理性了。”吳勁草說,“當投資並購更趨於理性時,也許數量會減少,但金額會越來越大。
IPO,還是被並購?
雖然目前教育公司湧現出A股上市潮及並購整合潮,但這會是教育資產證券化的高峰期嗎?
多位業內人士持相似看法,“現在肯定不算是教育資產證券化的高峰期,未來幾年,教育資產證券化的數量會更大。”
羅宇恒預計,真正高峰期的出現會在2020年開始,“畢竟民促法的修正是2017年9月才實施,真正落地到地方還需要一定時間,而證券化,是必須在合法合規前提下提交三年完成財報,因此如果民辦教育機構目前開始往這個方向去努力,確實還需要一定時間。”
他還曾對藍鯨教育表示,目前尚沒有明確明師教育登陸A股市場的方式,獨立IPO或與A股上市公司合作都有可能 ,“沒有更傾向哪一邊,要到2018年上半年才有最後的決定。”
據藍鯨教育了解,在今年的教育資本市場上,港股表現十分亮眼。自2016年7月,民辦教育港股上市潮掀起,前後共有8家民辦教育公司申請港股上市,如今大地教育、睿見教育、宇華教育、民生教育、成實外教育、新高教集團等都已成功IPO。另外,碧桂園控股的博實樂教育也成功在紐交所IPO。由此,郭西凡認為,要對美股、A股、港股三個市場分別分析,並對並購和IPO兩種方式分別來看。“2016年和2017年是教育資產並購上市的高峰期,而IPO,尤其是境內A股IPO的高峰期,顯然還未到來。”
那麼,在A股資本市場上,IPO和並購這兩種證券化路徑目前還麵臨哪些挑戰,分別有何優劣勢,教育企業會更青睞於哪一種路徑?
羅宇恒作為一位試圖闖關A股的教育公司的董事長,對目前教育證券化麵臨的挑戰體會深刻。在他看來,無論是IPO還是被A股並購,所麵臨的主要挑戰都是教育培訓企業本身的規範化經營問題是否能夠達到證券化標準。“規範化經營問題不僅僅體現在財務,還有不少是屬於法律問題,尤其是經營收入的合法合規。”
所謂經營收入的合法合規是指,規模大的培訓機構一般都有幾百個培訓點,很難做到所有培訓點都有辦學許可證等,任意一個培訓點證件不齊全,收入就並非全部合法合規。據了解,此前便有上海、成都等地針對證照不全情況,整治教育培訓機構。
至於IPO和並購各有何優劣勢?吳勁草對藍鯨教育表示,IPO和並購各有優劣勢。IPO的優勢在於,在長期發展中,股東方和業務方利益一致;劣勢主要是慢,從開始做規範化到股份真正能夠上市流通至少需要5-7年時間。
並購的優勢是快,既能夠滿足上市公司的轉型需求,又能讓教育資產方更快地接觸到資金,以便快速進行市場擴張;缺點是並購的價格估值相對低,一般是十幾倍,而且長期來看,需要與上市公司磨合,存在一定的公司治理結構上的風險。
教育公司究竟該選擇何種方式資本化,這將取決於多種因素。 郭西凡認為,一般來講,公司收入和利潤規模較好、管理規範、符合獨立IPO條件,且創始人對未來業務運營和資本運作比較有信心,通常會選擇獨立IPO;相反,如果公司現狀不具備獨立IPO條件,或創始人對資本市場並沒有太大野心,一般會選擇被並購的路徑。
“目前來看,市場主流還是被A股並購。”郭西凡說,“但是隨著IPO開閘和民促法修法的落地,我們預期將會看到一批能夠獨立IPO的教育公司。”
2006年,新東方在美國上市,成為第一家赴美上市的教育機構;2014年,昂立教育借殼新南洋,A股市場迎來首隻教育培訓產業股;而今年,純正教育公司獨立A股IPO之路的窗口正緩緩開啟。
END
藍 鯨 教 育 專 注 報 道 教 育 上 市 公 司
最後更新:2017-08-20 01:35:58
上一篇:
A股各路英雄齊救市,下周大盤將現千股漲停?
下一篇:
A股重磅利好消息:江粉磁材 寶通科技 天龍光電 回天新材
就在剛剛10:35,A股平地兩聲驚雷引千股爆漲:同洲電子
就在剛剛10:37,A股平地兩聲驚雷引千股爆漲:中遠海科
就在剛剛10:38,A股平地兩聲驚雷引千股爆漲:中孚信息
就在剛剛10:39,A股平地兩聲驚雷引千股爆漲:上港集團
剛剛11:34分,A股五雷轟頂炸開牛市漲停潮:龍頭股份
剛剛11:39分,A股五雷轟頂炸開牛市漲停潮:泰嘉股份
剛剛11:40分,A股五雷轟頂炸開牛市漲停潮:同洲電子
剛剛11:35分,A股五雷轟頂炸開牛市漲停潮:旭升股份
A股大事突發!周末深夜A股爆出罕見大動作,下周大盤必定突破3800點?
周末晚間!A股爆出罕見大動作,下周上證指數必須突破3800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