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輿論口誅筆伐!強監管箭在弦上 現金貸要“變天”?
天堂地獄,一念之間。
被資本熱捧,又遭輿論口誅筆伐,“暴利”的現金貸在今年經曆了大起大落。
而一場關於整頓現金貸的監管風暴也將漸行漸近。近日,有消息稱,由央行牽頭,多部門共同參與的監管新規正在緊鑼密鼓地展開,除了36%利率上限和禁止暴力催收外,此次監管可能還將從資金、牌照等多方麵嚴控“現金貸”。
就此,一位接近互聯網金融協會人士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其實,監管機構從年初開始就已經關注到並開始調研現金貸行業亂象,目前正在積極征詢各方的意見和建議,形成針對性、係統性的監管文件已箭在弦上。”
強監管即將來臨
種種跡象表明,對現金貸進行強監管勢在必行。
早在今年4月10日,銀監會下發的《關於銀行業風險防控工作的指導意見》中首次點名“現金貸”,要求相關機構嚴格執行最高人民法院關於民間借貸利率的有關規定,不得違法高利放貸及暴力催收。
4天後,P2P網絡借貸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就向各省P2P網絡借貸風險專項整治聯合工作辦公室下發《關於開展“現金貸”業務活動清理整頓工作的通知》(下稱“《通知》”)。這份《通知》還附上了一份排查名單,涉及429個APP、72個微信公號和117個網站,幾乎涵蓋市麵上所有涉及現金貸業務的平台。
不過,《通知》並未給出“現金貸”清理整頓的明確時間表,而是側重摸清風險底數,要求各地於每月10日前,按月將相關整治進展情況進行報送。
而近期由趣店上市引爆的“全民論戰”將現金貸推至輿論的風口浪尖。最新消息顯示,一場由央行牽頭、多部門共同參與的監管大幕即將開啟。
11月4日,央行網站刊登了行長周小川署名文章《守住不發生係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直指金融亂象。
文中稱,一些金融機構和企業利用監管空白或缺陷“打擦邊球”,套利行為嚴重。理財業務多層嵌套,資產負債期限錯配,存在隱性剛性兌付,責權利扭曲。各類金融控股公司快速發展,部分實業企業熱衷投資金融業,通過內幕交易、關聯交易等賺快錢。部分互聯網企業以普惠金融為名,行龐氏騙局之實,線上線下非法集資多發,交易場所亂批濫設,極易誘發跨區域群體性事件。少數金融“大鱷”與握有審批權監管權的“內鬼”合謀,火中取栗,實施利益輸送,個別監管幹部被監管對象俘獲,金融投資者消費者權益保護尚不到位。
“現金貸的廣泛興起很大程度上就是源於監管套利。這兩年由於監管對P2P平台愈加嚴厲,很多做不下去的P2P公司轉而從事現金貸,因為這塊幾乎是一個監管空白。”肖勵玨(化名)這位身份多元化的浙江商人,名下有著兩家規模不小的模具加工廠,同時也是一家小額貸款公司的股東,而這兩年在現金貸領域又大賺了一筆。
肖勵玨對《國際金融報》記者指出,“現金貸既不用像互聯網小額貸款那樣需要事前向監管機構申請牌照,也不用像P2P平台一樣滿足銀行資金監管等一係列條件。同時,現金貸的暴利也吸引一些互聯網消費金融公司加入這一行,不少所謂的打著互聯網消費金融旗號的公司都是靠現金貸業務撐著。”
盡管絕大部分現金貸平台明麵上的年化利率都不超過36%,但是一旦算上信息認證費、風控服務費、貸款手續費、委托代理費、保證金等一係列費用,實際的年化利率基本都是達到3位數。
資金來源考驗平台
雖然現金貸的暴利有著極大的吸引力,但從事現金貸的最大先決條件就是能找到源源不絕的資金用於放貸。而隨著預期的強監管的到來,平台找錢已越來越難。
“現金貸的暴利可能超出想象,引起監管層關注和整治是必然的。因此,很多現金貸的從業者並沒有長久打算,就是抱著撈快錢的心態。”肖勵玨對記者坦言,“接下來的強監管將會令一批現金貸平台或主動或被動地退出這個行業,且不論其他,光一個資金來源問題就能熬死很多平台。”
趣店集團創始人在接受采訪時曾公開表示:我們借出去的錢90%是別人的錢,其中40%是各家銀行的錢。而這樣的一句話將銀行輸血現金貸的現象給抬到了明麵上。
“一些打著互聯網消費金融旗號的平台往往對外宣稱,平台隻是起到導流的作用,貸款最終是由銀行審批發放的。但實際上,很少有銀行會一筆一筆地去審核這種小額信用貸款,成本實在太高。銀行更多采用的做法是,給一筆授信給平台,由平台自行放貸。”肖勵玨指出,“當然,銀行不會隨意給你資金,往往平台需要提供擔保或者找擔保公司進行擔保。”另外,也有銀行與信托合作給現金貸平台提供資金。
但整體來看,銀行並非現金貸平台資金來源的主流。據肖勵玨透露,如今現金貸資金來源很多,包括私募基金、企業盈餘資金以及持牌小貸公司的貸款等。
除此之外,ABS(資產證券化)也逐漸成為現金貸平台融資的一大來源。中國資產證券化分析網統計顯示,截至9月30日,在交易所發行的現金貸ABS達1600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4倍。同時,場外發行的現金貸ABS規模也在高速增長。
“現金貸向借貸者收取暴利,自然給予資金方的利率也是相當高,一般年化都能達到20%或30%以上,這也是吸引很多資金願意流入現金貸平台的原因之一。”不過,肖勵玨指出,“一旦監管風向轉變了,資金就會越來越謹慎,更怕平台會突然跑路,所以現金貸尋找放貸資金已經越來越難了。”
(原標題:強監管箭在弦上,現金貸要“變天”?)
最後更新:2017-11-07 00:18: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