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546 返回首頁    go 小米 go 小米5


極端天氣屢破紀錄 或打亂世界經濟增長步調

  進入2018年,地球南北兩端的一些國家經受極端天氣的洗禮,美國、加拿大多地遭遇低溫嚴寒,而澳大利亞則遭遇熱浪,多個城市地表溫度達到史上最高……極端天氣對當地居民生活、商業運營及生態環境造成嚴重影響,可能打亂全球經濟整體複蘇的步調。

  極端天氣屢破紀錄

  2018年第一天,美國多家媒體紛紛報道,多個城市的美國居民經曆了有生以來最為寒冷的一個跨年之夜。受北極冷空氣侵襲,在隨後的10多天中,北美東北部一直籠罩在極寒天氣之下,多地普降大到暴雪,按《冰與火之歌》的腔調來說,凜冬已至、冰封北境。

  這波嚴寒是“炸彈氣旋”的產物。氣象學家解釋說,“炸彈氣旋”通常是指發生在中高緯度洋麵上、強烈迅速發展的鋒麵爆發性氣旋,常伴有強風和雨雪,具有很大破壞力。這樣一個“炸彈氣旋”本月初在新英格蘭地區附近海域形成,給北美東海岸帶來了持續的暴風雪和超低溫。

  據報道,美國多地氣象局的監測數據顯示,東海岸多地創下有數據記載以來最低氣溫,零下20度已成這個冬天的“新常態”,而美國東北部最高峰華盛頓山的氣溫曾於6日當天跌至零下38攝氏度,在大風中的體感溫度低至零下69攝氏度。美國氣象部門對東北部大約1.1億人發出了寒潮預警。

  在赤道的另一邊,地處大洋洲的新西蘭遭遇超強雷暴,而澳大利亞多個城市的氣象部門報告說,當地最高氣溫超過40攝氏度。澳大利亞媒體稱,這是有史以來,澳大利亞平均氣溫第三高的夏天。

  澳大利亞氣象部門說,新南威爾士州悉尼地區7日最高氣溫達到47.3攝氏度,逼近1939年47.8攝氏度的曆史最高紀錄,而悉尼當地氣溫一度達到最近80年來最高水平。此外,維多利亞州境內柏油高速公路被烤化,一些地區曾報告山火可能失控。在西北部海岸,熱帶風暴正在形成,可能形成大量降雨並造成當地產生山地滑坡。值得警惕的是,澳大利亞周邊海域溫度也在升高,對生態係統造成衝擊,澳大利亞海洋部門的報告稱,已經發現大堡礁區域出現珊瑚白化現象。

  在全球其他地區,也有極端天氣的“戲份”。據英國《每日郵報》1月9日報道,有撒哈拉“沙漠之門”之稱的艾因塞弗拉小鎮迎來了40年內第三次降雪。這場降雪持續了數小時,成片的白雪覆蓋在“全球最熱”的黃沙之上,成為當地奇觀。在歐洲,風暴“埃莉諾”肆虐法、英、德等國,對當地居民日常生活造成嚴重影響。

  抑製經濟複蘇步伐

  嚴寒天氣對北美東海岸的正常經濟生活造成巨大影響,美國多地交通、運輸、電力部門吃緊。據航班信息追蹤網站,紐約肯尼迪機場和波士頓洛根機場許多航班被延誤和被取消。情況最為嚴重的6日到7日,全美範圍內近500架次航班被取消,3000架次被延誤。此外,美東海岸一些地區的電力供應仍未完全恢複,從佛羅裏達州至緬因州,仍有上萬用戶無電可用。

  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日前發布一份報告顯示,美國2017年颶風、林火、旱災等自然災害造成3060億美元損失,創曆史最高紀錄。按照美國氣象學會前會長馬歇爾·謝潑德的說法,“其中一些極端天氣現象,帶有全球氣候變暖的‘指紋’”。報告所述天災包括颶風、林火、冰雹、洪水、龍卷風、幹旱,但由於統計的損失額不包含民眾醫療費用,實際損失預計比賬單數字更高。

  還有分析指出,嚴寒天氣對交通、能源、零售、商業及服務等行業產生了較大衝擊,美國今年一季度的經濟增長可能受到影響。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美聯儲)也會將上述負麵影響納入考量,以此重新權衡是否在1月底舉行的貨幣政策會議上再次加息。

  另據澳大利亞當地媒體報道,高溫天氣將令澳大利亞農業損失470億美元。路透社稱,自去年9月以來,先是高溫幹旱,後是狂風暴雨,極端天氣對澳大利亞農業產生嚴重影響,作為全球第四大小麥出口國,澳大利亞今年收成堪憂,可能成為近10年來產量最低的一個收獲季。

  從發展趨勢上看,氣候惡化對世界經濟的影響不容樂觀。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指出,過去30年裏,每年與天氣相關的災害數量增加了兩倍,造成的經濟損失增加了四倍,海平麵自1870年以來上升了25公分。

  英國《經濟學人》報道則稱,洪水和暴雨造成的代價越來越高。按照一種估算,2010年,住所麵臨颶風威脅的居民數量比1970年多兩倍,隨著更多的人移居到濱海城市,這個數字還將繼續增加。聯合國估計,在截至2015年的20年裏,暴雨和洪水造成的破壞高達1.7萬億美元。世界衛生組織估計,按實際價值計算,颶風在全球造成的損失每年上升6%,到2050年,洪水在歐洲造成的損失預計將上升四倍。

  此外,氣候變化和與此相關的環境退化可能導致更多的人流離失所。據統計,全球每年平均有2640萬人因自然災害而背井離鄉,到2025年,這個數字將有可能達到2億。

  積極應對氣候挑戰

  對2017年一些極端天氣造成的巨大災難,人類還記憶猶新,其實早在2016年,人類已經獲得清晰的預警信號。

  根據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2017年8月發布的年度地球調查報告,2016年全球天氣的極端化已呈現顯性發展態勢,創造了許多新紀錄,包括最熱年份、最高海平麵以及南北極海冰麵積達到最低。此外,據世界氣象組織的《溫室氣體公報》,2016年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以創紀錄的速度增長,達到80萬年來的最高水平。大氣成分的急劇變化在過去70年中前所未有。

  美國佐治亞理工學院氣候學家金科布說:“2016年作為我們越過氣候變化一個臨界點的年份,將永遠被銘記,這一年讓我們瞥見嚴峻未來。”

  法國可持續發展和國際關係研究所所長特雷莎·裏貝拉認為,氣候問題無疑是2050年前全球麵對的最大挑戰之一。“發展中國家最脆弱群體的情況尤為危急。”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在2018年新年致辭中突出強調氣候變化對人類的重大威脅,認為“氣候變化的速度已經超過了我們的行動速度”。在他看來,盡管人們不能把孤立的天氣事件與氣候變化聯係起來,但科學家發現,極端天氣的出現的確與氣候變化有關,並將成為全球變暖後的新常態。

  古特雷斯唿籲各國切實落實《巴黎協定》規定的義務,認為《巴黎協定》是為應對氣候變化邁出的重要一步,為未來行動提供了一個堅實的基礎。

(責任編輯:DF134)

最後更新:2018-01-15 16:44:00

  上一篇:go 加央行1月將迎來升息? 兩大投行最新前瞻分析
  下一篇:go 歐洲股市周一大致平開 美股休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