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954 返回首页    go 小米 go 小米5


李迅雷:预期美国明年加息三次 中国加息概率不大

  12月9日,2017雪球嘉年华在深圳举办,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出席并发言。他表示,美国三季度GDP环比折年率3%,对美联储加息构成支撑。12月份加息一次,明年预期三次。但全球主流经济体的经济增长和央行政策显然面临着“新常态”,美联储难以特立独行。李迅雷同时表示,2018年中国央行加息的概率不大。

  以下为发言实录:

  除了这样一个盛大的年会,可能我也不一定适合面对这么多人表达我的想法。在这个过程当中宏观经济如何看?我们资产阶级应该如何做?我们也是跟大家交流一下,谈一下初级的想法。

  总体来讲的话,我觉得明年的全球经济,环境还是有利于中国经济的走稳,那么美国经济会继续复苏,欧洲经济也会积极的复苏我比较看好的还是美国经济,为什么相对看好美国经济而不是欧洲经济呢?去年的话,大家都认为美国经济会更强,没想到应该换的是欧元,欧洲的增速比美国更快一些。但是2018年美国在不断的加息,欧洲做了什么呢?欧洲还是保持了它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说明什么呢?美国经济真的是复苏了,欧洲经济勉强康复,货币总量的刺激来维持它的增长,所以我们应该更加看好。

  但是看好美国的同时,又给中国带来一定的压力,就是美联储的加息这样来讲,今年12月还会有一次加息,明年至少有三次加息,而且特朗普还要减税,美联储还要缩表,种种来讲的话,全球经济格局就是此消彼涨的过程。对于美国经济复苏,美国经济对中国的投资未必有利,我们也要客观来评价一些全球经济的复苏,对于中国经济带来的好和坏。那么2017年显然中国是受益于全球经济复苏,今年虽然GDP增长6.9%,但是其中有0.2个百分点是足够明显的,中国经济增长是6.7%,跟去年比的话,去年因为中国的出口是一个负增长,所以出口对GDP的贡献是负0.4个百分点,那么把去年的6.7加上0.4的话就应该是7.2,今年应该是6.7%。

  所以说扣除出口因素,扣除全球经济复苏因素的话,那么其实中国应该的增速今年比去年要弱,明年到底如何,我想从经济总量来讲的话并不乐观。因为明年的话投资增速要很弱,消费的话即便是持续盈利,但是由于投资增速回落,出口不回避今年更好。那么GDP增值应该是要回落的,估计在6.5%到6.7%左右,这样的话总量回落,为什么很多人说这个你是不是看重经济啊?我觉得这是对经济的一个误解。

  我觉得经济总量获得是一个很自然的现象,如果我们比较一下,像美国、日本、欧盟等等,在日本全球经济增速也不会在3%左右,中国经济能够维持6%左右就不错了。

  就像人有生命周期,动物有生命周期一样,万物都有生命周期。中国经济达到一定的最高点之后的话,大了最高点之后这也是正常的。我们不能够因此而说,经济回落就不好,经济上升就不好。应该反过来,经济上升的话反而对结构调整不利的,对经济下行的话可以解决很多问题。

  那么,有一定值得担忧的问题就是民间投资增速的回落。比如说2011年之前民间投资增速在30%左右,如今是1.2%,说明什么呢?预期回报率增强,前期高增长是来自于需求和经济增长的,对于现在来讲的话由于人口老龄化,由于劳动年龄人口的减少,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使得投资回报率有自然的下行趋势。

  另外,比如说2018年房地产投资增速,我估计还是要回落的,因为2017年房地产投资还有房地产的销量,尤其是房地产销量创了历史新高。之后的话,随着销量的回落,房地产投资增速也应该回落,这样GDP也是一个促进拉动。中国经济靠投资拉动,既然投资增速往下走,经济自然要往下走。

  人们讲到了出口,出口不会比今年更高,投资增速肯定要回落。

  还有一个就是消费,消费增速估计也会回落。为什么呢?因为收入在回落,尤其是中低收入在回落。这两个都是统计局说2016年经济系数在反弹,经济系数上升就是收入扩大的一个表示,同样的道理,我们没有多少去关注人均可支配的收入,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中位数,中位数目前是往下走的。平均数往上走,平均数往上走不一定表明平云收入提高了。咱们人均收入一年10万块钱,有人说比10万还要高,但是如果进入一个老龄的话,中位数没有上升,平均数大幅度上升。所以说从消费者水平来讲也并不乐观。

  所以讲完三驾马车,如果说都垄断的话,那么岂不是明年没有投资机会了,我觉得恰恰相反,明年的投资机会依然还是非常客观的。为什么?结构性的机会,全世界转型国家在转型过程当中,在发展的过程当中,他们的经济增速都无一例外的都是往下走,这个道理一定要明白。还好我们十九大把这个道理讲清楚了,说中国今后已经从高速增长改为高质量增长,所以质量第一的。品质好不好不是看GDP总量怎么样,GDP增速是一个存量和流量指数,所以说质量总量是更加重要。

  当然了明年就是在于金融监管的加强,货币政策的东西,比如说金融监管像质管新规对我们投资理财带来哪些影响?比如说一些理财产品不能做了,如何来获取高收益,等等一些的问题。我总体感觉很多政策落实需要一个过程的,对政策的判断一定要考虑到它的可操作性到底如何?

  我总体感觉整个市场是一个稳中求进的过程,会有一个缓冲期,可能这个缓冲期可能会比较强,时间还会存在比较强的时间。

  这里面的话取决于什么呢?取决于大的方向和缺点,我们一定不要做资金池,什么时候落实?取决于上下博弈,这个博弈的过程还是很重要的。

  另外一方面,明年监管环境和政策环境不会过于严厉的话,但是货币政策会怎么样?这是很现实的问题,如果要加息的话,无论是投资还是融资都是不利的,这就多方面的原因。一个是要看明年通胀会怎么样?我觉得明年通胀是起不来的,明年到这个时候都在担心通胀起不起来,通胀起不起得来,取决于GDP的增速,我研究了30年中国GDP跟CPI之间的关系,就是GDP增速大大上升了,CPI才会起来。所以我认为CPI比今年会略高一点,但是还是在可控范围以内,还是在2.5%以下。

  第二个就是,美联储加息会不会导致我们人民币的损失?我觉得还是要取决于不同因素。如果说人民币贬值压力不大,那么加息的必要性就不大了。那么今年来讲的话,人民币的汇率走势是强于预期的,我想明年也不会出现大幅度的贬值,因为中国经济可控性还是比较好的。

  那么,另外一方面的话2018年GDP增速是回落的,既然增速回落这时候加息显的没有什么必要。我的判断明年上调银行基准利率的可能性并不大,但是不排除操作利率,可能还会有作上浮。这个一调整的话,上半年会压力大一点,下半年会松一点,所以在这种金融环境和货币政策下的话,投资应该把握两点,所有的政策出来,都是为了稳定经济,所以说我们不用过于担心货币政策或者说金融监管对于资本市场带来什么影响,所以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一定还是要掌握好政策稳中求进的节奏。我们的政策就是维持稳定,这是这些年来我想一下,大概是在过去六七年来一贯采取的政策稳中求进,稳中求进不仅仅是治国理政,他已经成为治国理政的总原则了。在这个背景之下的话投资上面,如果说市场出现异动可能是一个反向操作的机会,因为稳中求进始终是我们整个政策的总原则。

  我觉得房地产市场在整体的过程当中,带有结构性的机会,因为我前面已经讲到了,明年的话房地产销量肯定要少于今年,然后的话,由于销量的回落导致投资增速的回落。但是投资同样还是需要有底线性的,我想明年年初的时候,大家回归这个话题就是房产税的问题,房产税可能现在越来越大资管新政,然后给我们讲的都是内升的话题,就是会有担忧,但是很难推出。如果推出的话会导致什么后果呢?因为房地产不仅是中国的财政,还是中国的金融更是代表着中国经济,但是有结构性的行为。结构性行为跟我们人口的流动相关。中国人口从农村到城市,大城市的发展过程当中还是远远没有结束。我们可以看一下中国最大城市人口占整个3%以上,美国的比例是7%左右,更不用说像东京、首尔、巴黎,说明我们城市的居住还是不够的。

  但是我们要看到结构性的变化,我们过去谈的是东北振兴,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这个范围太大了。目前已经进入到一个精准化的时代,我们已经不能简单的讲是长三角,京津冀范围还是珠三角范围,我们一定要讲到精准,就像精准扶贫一样。哪个地方有投资机会?比如说浙江人口的流动量明显超过江苏,江苏的流量人口是负增长的。京津冀地区每个地方的人口都在减少,这个就是问题所在了。

  虽然像京津冀,还有很多地方都是属于国家要振兴发展,但是最终还是由农民工决定的,还是由当地的积累机会所决定的。像未来我们讲的话,长三角的话更加看好浙江,珠三角我们看好深圳、广州、佛山、东莞这些地方人口在不断大量的流动。另外的话高铁、地铁发展也会改进经济地带,整体来讲,我觉得我们要把握住一点,中国人口的积聚过程还没有结束,像深圳这样的地方活力超过中国任何一个城市,这个是势不可当的。

  所以说我们的市场配制一定要配制人口积极的一方,产业积极的一方。包括中国的经济,我的看法就是两个面,就是有产业扩张,有产业设计的一面,从人口角度讲,有人口减少的一面,有人口增加的一面,从产业来讲的话,第三产业物业的投资增速在上升,而且制造业的投资增速在下降。所以说我看好的是第三产业,相对是这样子的。但是第二产业里面同样要看一个,就是新兴产业它的增速在上升,而传统产业增速在下降,所以我们要配制的就是新兴产业,要配制的就是人口集聚。所以说当前中国经济已经进入到一个经济动能转换的时代,既然是这样的话,我们应该配制新动能,而新动能跟旧动能过程来比的话,新动能是1,旧动能是9,这个怎么转换呢?只有靠新动能不断做大做强才有转换可能性,这样意味着新的行业,有更多的投资机会。

  所以把握住两点,未来有集聚的部分也有扩张的部分。整个来说现存,我们从中国的研发、投入方面去到现存。中国在电子通讯,人文科学,地球与科学,农业与农学的领域里面投入比较大,这个都是代表国家的意志和战略。

  比如说中国的推进,从三级到四级到五级,才多少年时间成本巨大,确实对于我们IT,整个通讯行业带来质的变化和质的飞跃,这是一个投资的思路。

  我前面讲了五个看好,消费实际上我不看好消费对GDP的贡献,但是不等于我不看好消费升级。我不看好某些消费行业的崛起,所以在这方面我们一定要看结构。

  趋势性上升的时候看存量,经济主导阶段的时候看结构,所以说目前来讲的话要找的是结构趋势。

  我们看这张图,中国人口太多了,有人说中国消费能力很强,有人说中国消费能力很弱,把人口分分类,3亿人口和10亿人口加起来是13亿人口,而3亿人口相当于一个美国,这么大的体量。所以这张图就是根据国家统计的一个数据,两个收入全体,一个是3亿人的水平,他人均收入水平是5万6。另外是10亿的人均收入水平是1.7万的年收入,所以差距差不多3倍。

  因为中国购买的评价,所以他们实际消费能力大概还是要更加可观的,就是说3亿人达到日本的生活水平,他们的消费能力我想还是非常可观的,他们的消费升级确实是存在的。按照十九大特别要解决不充分不平衡的问题,对于3亿人口的消费,寻找的是消费升级。10亿人口由于政策扶持和支持使得消费能力都会提升,多个方面我们都是有机会的,投资拉动消费这个是很明显一点。

  由于住房销量增速的大幅度上升,带有家的行业表现都比较好,今年来讲的话,家电、家具、家王表现都比好。另外的话是人口老龄化,同样又会带来相应的消费热度。比如说像健康、养老产业的发展,现在网络消费的发展也会得到更多的消费习惯。所以如果你也能够把握结构的话,你就会把握住今年投资机会,比如说这两年来最大的特色就是经济系数在上升,高收入水平在提高,这样的话消费就大幅度上升了。

  包括茅台销量的大幅度上升,这跟高收入群体收入增速上升相关的。因为左边实质上是茅台的销量,它的增速,右边这张是白酒的商量的增速,你就会发现,白酒的销量增速。这个跟2016年之前是完全不一样了,2016年之前中国经济的增长,那时候中低收入水平是远超高收入群体,这样的增速就超过奢侈品、茅台酒的增速。

(责任编辑:DF350)

最后更新:2017-12-10 21:47:51

  上一篇:go 债王格罗斯:美联储料将会更为谨慎地加息
  下一篇:go 为什么2018年不是美元新牛市的开始?一投行给出3大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