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為啥封殺天天快遞?還是冤家路窄啊!
京東封殺天天快遞的理由
京東以“提升用戶服務體驗”為由關停天天快遞服務。
據IT叫獸得到的消息,天天快遞大概每天在京東平台承接10-20萬的訂單,占到京東平台訂單約5%,對於天天快遞而言,無疑遭遇了一個小的滑鐵盧。與京東合作的第三方快遞企業共有16家,為什麼這次關停的偏偏是天天快遞呢?
京東對於封殺天天快遞的理由是:京東對第三方合作快遞會根據配送時效、用戶服務滿意度、平台協同等方麵進行嚴格評估和打分機製,天天快遞的排名在末。 天天快遞的回應:指出京東的理由過於牽強,京東未曾監管平台物流服務質量,也未公布任何考核數據,在此次事件中,也未對天天出示任何數據證據。
京東對天天快遞封殺的原因,是京東物流的崛起?
2007年開始,京東走上自建物流的道路。在被詬病多年後,京東物流忍辱負重,闖出了一條京東式的路徑。
十年磨一劍,京東打造了電商物流領域規模領先的物流基礎設施,京東物流是自通過布局全國的自建倉配物流網絡,提供包括倉配一體、快遞、冷鏈、大件、物流雲等服務,包括京青龍係統、“亞洲一號”物流中心、無人機網絡中心、全國倉配物流網絡,截止2016年9月,京東已經運營了234個大型倉庫,6個“亞洲一號”智能物流中心,倉儲設施占地麵積約520萬平方米,在全國擁有6756個配送站和自提點。
京東物流模式主要靠B2C的京東商城,O2O的京東到家,生鮮電商,京東全球購等平台訂單驅動,以提供倉配等物流基礎服務。正如郭台銘所評價的,相較於阿裏物流整合的模式,在管控方麵,京東自建模式,可管可控的優勢更加凸顯。不難看出,京東管控的砝碼來源於自有的訂單和物流。簡言之,用實力說話。
京東今天的體量已經可以叫板天貓,其物流實力漸漸成為是京東生態的核心競爭力。有訂單和物流的雙保障,第三方物流企業遏製非但遏製不了京東的咽喉,相反,第三方物流對京東平台本身存在某種“依賴性”。正因如此,才看到了京東關停天天快遞的果斷和決絕。天天快遞被關停,隻是單純的因為客戶體驗問題嗎?仔細分析,它更像一個由頭。
京東對天天快遞封殺的原因,是京東力挺順豐?
曆史是一出沒有結局的戲,每個結局都是這出戲的新情節的開始。順豐和菜鳥之爭的餘波猶存,京東封殺天天快遞的劇情緊接著上演。
7月20日,京東平台向天天快遞發出一紙通牒,即將關閉天天快遞的服務接口。京東和天天快遞又重新演繹了豐鳥之爭的各執一詞,京東劍指天天快遞的服務體驗,天天快遞卻表示蒙冤受屈。
在劉強東眼中,未來的物流格局是2+1結構,除了郵局體係,京東和順豐會成為兩大物流巨頭。也許正是出於這一宏偉誌向的憧憬,此前的豐鳥之爭,京東毫不猶豫的力挺順豐,這次,京東“下手”天天快遞,更是顯示了此前的意願。
此前,豐鳥之爭的罪魁禍首在數據,而京東和天天快遞的此次風波的症結似乎沒有那麼簡單,不僅因為京東物流的崛起,還因為京東力挺順豐的延續,IT叫獸認為,京東絕不會僅僅因為劉強東的一句力挺就封殺天天快遞,肯定隱藏著更多的利益糾葛。
京東對天天快遞封殺的原因,是天天快遞改姓蘇寧?
常言道:欲加之罪,何患無辭。IT叫獸多方了解,京東對天天快遞動手背後主要是因為改姓蘇寧。也許京東和蘇寧之間,隔了一個天天快遞。自從蘇寧全資收購天天快遞後,京東對天天快遞“動手”的心就有了自己的理由。
即使天天快遞選擇了不同三通一達等快遞企業的路徑,但它也不失為一個有實力的企業。天天快遞初創於1994年,目前,員工10餘萬人,網點1萬多個,服務用戶客戶30萬餘家,同時也服務不少世界500強企業。更重要的是,天天快遞背後的蘇寧物流的實力。
蘇寧物流與京東物流的路徑幾乎無異,均是通過自建的方式。蘇寧物流起步較早,截止2016年12月底,蘇寧擁有4個航空樞紐、12個自動化揀選倉庫,60多個物流基地,352個城市配送中心,583萬平方米的倉儲麵積以及1.7萬個物流快遞網點。自從蘇寧物流開放後,目前物流服務接入2000多家第三方企業和10萬家平台商戶,2017年Q1蘇寧社會化物流收入同增約192%,且呈高增長態勢。
與京東相比,蘇寧的倉配力量毫不遜色於京東,如果非要說欠缺的話,蘇寧的互聯網思維確實不如京東,蘇寧易購和蘇寧海外購平台發展確實沒辦法與京東比拚,但是這一短板有了阿裏力量的加持,劇情就變得有點耐人尋味。
京東對天天快遞封殺的原因,是京東對阿裏的一次回擊?
棋看兩步甚至三步,京東此次對天天快遞的封殺,不止要看到蘇寧物流的實力,更應該看到蘇寧與阿裏的股東關係。
天天快遞被封殺,更多的還是因為自己被蘇寧控股,改姓蘇寧,而蘇寧的大股東中,還有阿裏的身影,阿裏占有蘇寧雲商20%的股份。
京東的生態圈由電商、物流、O2O、金融、技術五大板塊戰略組成,近幾年,京東生態在電商主業的快速驅動下,金融,本地上生活服務和物流得到不斷地持續放大,京東的成長速度和體量成為阿裏如鯁在喉的存在。
2016年9月京東物流對外開放京東快遞、供應鏈物流以及物流雲服務。劉強東表示,京東物流未來五年來自京東平台的收入必須低於一半才能成功,十年後不超過20%。也就是,未來五年內,京東對第三方物流業務的比例要超過50%。京東物流開放帶來的增長空間充滿了想象力。
顯然,京東要打造京東式的物流標準。
京東依托電商平台的客流量,通過自建物流在商業零售、物流等領域開始全產業鏈布局,這對未來物流的市場格局產生強有力的競爭。值得注意的是,京東與騰訊的關係,京東平台崛起離不開騰訊這個靠山,也成就了京東的無畏。阿裏真正“忌諱”的恐怕是京東背後的騰訊。
眾所周知,馬雲對菜鳥網絡的厚望,甚至把它作為最後的事業來奮鬥。菜鳥是阿裏製定物流行業標準的抓手。
阿裏的物流願景是織就一張大網,能支撐日均3000億網絡零售額中國智慧化物流骨幹網絡,根據淘係交易和物流信息搭建“天網”,由分布在全國的物流區域搭建巨大倉儲中心組成“地網”,“天網+地網”構成菜鳥物流大網。
簡言之,阿裏依托電商平台,通過訂單驅動物流計劃,建立倉配網以及最後一公裏,通過物流服務觸達消費者,背後的物流大數據是菜鳥網絡的真正用意。數據正是日前菜鳥與順豐“擦槍走火”的根源。
經過四年的發展,如今菜鳥網從一開始在核心城市建設倉儲,到把快遞公司接入物流雲,再到對接上遊供應鏈,最後控製整個供應鏈的時效,目前已經把生產商家、倉儲、幹線運輸、末端配送等納入自己的平台,又通過菜鳥裹裹接觸最末端的消費者。
菜鳥的菜鳥網絡旨在通過建立Sass平台,起底物流背後的大數據,成為“鶴立”於物流行業的另外一極。一旦大數據足夠龐大,合作夥伴足夠多,菜鳥便可實現行業的標準和規則的製定者的目標。地歌網獲悉,目前已經有1000多家快遞公司加入菜鳥網絡體係,占整個快遞行業企業的近1/2。從數據足以見菜鳥網絡致力於成為行業變革者的決心和踐行的速度。
京東和阿裏在物流維度必有一戰,天天快遞或許隻是戰前的無數插曲之一。
最後更新:2017-10-07 23:1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