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482 返回首页    go 小米 go 小米5


李白神预测?你想做个怎样的青年

你想做个什么样的青年

前几天看到一个朋友的日志里写道这样一个故事:

他跟诗友对话,聊到泰戈尔,绕不开“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距离,而是我站在你面前,却不知道我爱你…”这首诗。他一本正经的告诉诗友说:其实这首诗并不是泰戈尔所做,而是几个台湾学生根据张小娴小说,里的一段话集体创作而成,假借泰戈尔名义发到网上“可能他在诗友眼里还没有权威到可以跟他心中由来已久的那个听说相提并论,所以诗友停顿了几分钟,后来,给他发了一张截图,上面全是网上的回答,都说这首诗的确是泰戈尔所做,还有理有据,说摘自《飞鸟集》。

但,是真的吗?事实证明,没有。而且,飞鸟集中句子极短,不可能出现类似长句长诗。是不是打破了你们的常识?

看到这里的时候,我突然感到一阵恶寒。在这样一个两个青年人之间的故事里,都有些什么角色呢?信息矫正人,信息接受人,还有背后的无数拿着文艺盒子和手绢的吃瓜群众。你,我,他,又分别在扮演什么角色?是指鹿为马中的大臣,还是皇帝的新衣里的百姓路人?

你是不是经常在朋友圈看到李白杜甫甚至孟浩然的神预测古诗,一边点赞的同时佩服网友的神奇和千年之前李白们的超能力?你又是不是在欣赏同龄或陌不相识的人作品时尽情臧否,却在看到名家的头衔之后束手束脚,从此中庸,不痛不痒?你是不是看书只是接受,从来说不出一本名着的缺点和你的异议?

所以,你想做一个怎样的青年?

百余年前,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一文中说,今日之青年,应当是自主的而非奴隶的,进步的而非保守的。那么在这个权威泛滥的,顺从与赞同普遍,同时又充斥信息的社会里。

我想说的是,常识可颠覆,真相不遥远。请你擦亮眼睛,有点思考,尖锐起来吧,骚年。

最后更新:2017-10-08 01:45:30

  上一篇:go 竟然都猜错!张柏芝离婚原因首度曝光:结婚十年无话题!
  下一篇:go 玩儿嗨了!蒋欣亲自上阵去鸡棚捉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