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行H股連創三次新高背後:銀行資產價值重估
在近日A股因國慶假日休市期間,受益於定向降準消息的提振,工行在香港市場三個交易日上漲10%、三度創出收盤新高,並帶動銀行板塊強勢上漲。而接下來,A股市場的銀行股或有可能從H股手中接過接力棒。
論及銀行股緣何上漲,在諸多業內人士看來,其強勢背後是基本麵的改善以及價值的重估,未來隨著A股國際化程度的進一步提升,銀行股的投資價值或將凸顯。
龍頭假日“一漲停”
有別於A股休市9日,港股市場在10月3日、4日、6日三個交易日開啟了上漲模式,恒生指數累計上漲3.28%,恒生國企指數漲逾5%。其間,銀行股成為領漲板塊之一,有“宇宙行”之稱的工商銀行H股股價從5.8港元上漲到6.38港元,漲幅剛好是A股市場一個交易日的漲幅上限,即10%的“漲停板”。在“龍頭大哥”的帶動下,招商銀行H股其間上漲8.01%、建設銀行H股漲6.17%,另外光大銀行、中國銀行、交通銀行漲幅均超5%。
內地銀行H股短期漲勢與央行節前宣布定向降準的利好不無關聯。9月30日,央行宣布對普惠金融領域實施定向降準:對於向小微企業及農戶提供貸款的銀行,凡前一年上述貸款餘額或增量占比達到1.5%的,降準0.5個百分點;占比達到10%的,降準1.5個百分點。
星石投資稱,此次定向降準一舉兩得,一方麵降低了小微三農企業的融資成本,另一方麵緩解了中小型銀行的流動性壓力。未來央行可能在節後正式開啟定向降準,具體的幅度範圍、實施細則和執行標準需重點關注。
降準刺激銀行放貸,對後者業績產生正麵影響,此利好第一時間在香港市場散布開來。10月的前三個交易日,工行H股三次創出收盤新高,並使得今年以來的漲幅擴大至44.54%。H股行情高漲或產生傳導效應,待A股“複牌”後內地銀行股有望延續強勢。
實際上,今年以來,A股銀行股早已走出了一輪浩浩蕩蕩的估值修複行情,工行等大型商業銀行更是漲幅居前。據統計,今年以來A股25家上市銀行整體上漲12.36%,其中工行、建行、農行、中行四大國有商業銀行漲幅均超20%,分別為42.31%、33.95%、29.35%、25.36%,四家公司均排進了上市銀行漲幅榜前八。不過,漲得最多的是張家港行,今年以來累計上漲115.63%;股份製銀行招商銀行以50.1%的漲幅排在張家港行與工行之間,成為今年以來漲幅第二大的上市銀行股。
在業內看來,銀行股估值修複背後的一個重要因素是基本麵的改善。民生證券稱,從監管環境看,7月全國金融工作會議對金融強監管做了明確注解。強監管盡管遏製銀行非理性的規模擴張,收縮攤薄銀行淨資產收益率(ROE)的非存貸業務,但主營業務息差收入將在下半年回升。板塊方麵,前期銀行板塊估值受到的壓製有所修複,估值一度受到壓製的股份行也出現補漲行情。
華泰證券研究員沈娟表示,上市銀行二季度業績回升,增速下降銀行的降幅也較一季度收窄,反映全行業利潤中樞水平開始觸底回升;二季度的利潤增速回升隻是銀行盈利修複的開始,現在要把握投資機會。
價值或將重估
銀行股一向是低估值價值股的典範,不過經曆了一輪轟轟烈烈的上漲之後,其估值得到了有效提升。
據統計,截至目前,A股上市的25家銀行股平均市盈率(PE)為10.8倍,估值較年初有效提升了逾4%;市淨率(PB)平均為1.3倍,較年初上升2.6%。本輪上漲的龍頭主要是工商銀行為代表的超大型商業銀行。工行市盈率從年初的5.65倍上漲到7.6倍,估值中樞往上抬升了34.67%;PB也從0.8437倍提升到了1.1029倍,其漲幅逾30%。
股票價格波動時常會映射未來預期的變化,一旦二級市場價格與預期接軌,接下來的表現則有可能是橫排或是反向波動。這也是在強勢板塊大幅上漲過後,市場上經常會出現負麵聲音的一個重要原因。
不過在業內看來,至少從短期來看,銀行股似乎仍具備投資價值。銀行股具有穩健、確定、低估值和高分紅率的特點,自2016年新股申購改革實施後,銀行股成為打新、委外等配市值的主要投資品種,而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雖然銀行股經曆了大幅上漲,但A股兩市鮮有標的可以替代銀行股。
中泰證券分析師戴誌鋒稱,銀行股上漲動力持續,其最核心的投資邏輯是宏觀經濟和流動性;展望三季度,宏觀經濟超市場預期概率大。
民生證券稱,銀行板塊近期回調的空間不大,大幅上漲仍需要等待進一步的利好兌現。另從基金資產配置的角度來看,這一機構投資者對銀行股存在加倉的空間。公開數據顯示,基金從2016年三季度開始對銀行股持續加倉,目前持倉比例為4.27%;相對標準行業配置比例仍低出約10個百分點,在所有行業中最低。
如今的A股市場在MSCI將A股納入新興市場指數以及深港通、滬港通先後開通之後,不再是內地投資者“自娛自樂”的地方,這個市場上的板塊龍頭的估值和投資方式與全球市場逐步融合的程度逐漸加深。
從全球視野來看,中國的四大國有商業銀行均躋身世界前20大市值銀行。而對於A股銀行股估值是否合理的問題,興業證券研究所副所長、全球首席策略分析師張憶東近日撰文表示,可以對標全球龍頭,重估核心價值。他稱,以美國銀行巨頭作對比,中國銀行業龍頭擁有更高的ROE和更低的PE,截至2017年9月19日,富國、摩根、花旗、美國銀行ROE處於6%—12%之間,PB估值處於0.9—1.5倍之間;中國工、農、中、建行ROE處於12%—16%之間,A股PB在0.9—1.1倍之間,而港股則處於0.7—0.9倍之間。從PE來衡量,美國銀行業龍頭PE在1314倍,而A股銀行龍頭PE不到8倍,港股銀行龍頭PE不到7倍。若從此角度而言,A股銀行業龍頭亦未高估。
不過,也有業內人士對銀行股後市保持謹慎觀點。他們認為,銀行股股價的表現對經濟和利率環境具有極高的敏感性。一旦經濟增長低於預期,銀行壞賬比例將會提升;流動性若是收緊,一些委外、量化、打新資產也將有可能賣出頭寸以變現,這對相關個股二級市場的走勢會構成壓製。
(原標題:工行H股連創三次新高背後:銀行資產價值重估)
最後更新:2017-10-08 23:4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