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交所:促進深市多層次資本市場長遠健康發展
資本市場與實體經濟密不可分,實體經濟是資本市場發展的根基,服務實體經濟是資本市場的職責和使命。防範金融風險、服務實體經濟乃是當前中國資本市場發展中的兩大主要任務。
在資本市場日漸呈現紛繁複雜局麵之際,深交所在切實履行好一線監管職責的同時,將服務實體經濟、防控金融風險和深化金融改革細化成任務清單,保障市場安全穩定運行。
繼續依法從嚴監管
資本市場穩定直接關係經濟金融全局,風險防範對監管層而言不容放鬆。為此,深交所主動加強會計審計監管,把監管前移,積極麵對新問題新情況,及時探索新的監管措施。
此前,深交所全麵完成上市公司2016年度報告的審查工作。統計數據顯示,深交所共發出年報問詢函990餘份,發函比例過半,共向上市公司提出問題6800餘個。根據公司風險程度和問詢函回函情況,深交所對外公開問詢函及回函200餘份。
“年報事後審查一直是深交所履行一線監管職責的重要環節。”深交所有關負責人表示,今年,深交所在中國證監會的領導下,堅決落實依法全麵從嚴監管要求,以問題和風險為導向,通過多樣、有效的審查方式,不斷強化上市公司年報事後審查。從審查情況看,2016年度報告的審查不僅問詢力度更大,而且關注麵更廣、更有深度。
值得注意的是,對於上市公司暴露的很多問題,深交所並非淺嚐輒止。
以此前備受市場關注的利潤分配方案的合規性問題為例,深交所針對可能存在現金分紅不合規情形的公司,逐家問詢並要求限期說明;麵對並購重組高估值、高溢價現象,深交所結合標的公司經營情況、業績承諾完成情況,對商譽減值準備計提的準確性進行逐一排查;針對存在實施附績效考核指標的股權激勵計劃、擬申請撤銷退市風險警示等情形的公司,深交所高度關注其財務報表的真實性,公司是否存在銷售收入造假情況、公司成本費用是否少計、是否突擊交易造利潤均成為深交所關注的重點;另外,深交所還加強會計審計監管,重點關注公司會計處理事項是否符合會計準則的要求,防止會計差錯對投資者決策造成影響。
深交所有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深交所將繼續貫徹落實依法全麵從嚴監管理念,切實履行一線監管職責,促進深市多層次資本市場長遠健康發展。
服務改革能力不斷增強
強化監管,為的是肅清資本市場亂象,防範金融風險,同時也是讓資本市場回歸服務實體經濟發展的本源。
截至目前,深交所上市公司數量超過2000家,深市股票市值已增至22.5萬億元。深交所上市公司在新興產業、中小企業和民營企業群體中的代表性不斷增強,逐漸成為推動國民經濟增長和社會進步的生力軍和重要力量。
數字的背後,是深交所不斷完善多層次資本市場支持實體經濟、優化資源配置、引導要素流動的功能。
具體而言,深交所通過深入研究上市公司稅費、股權激勵實施效果等課題以及部分重點行業發展情況,並形成相關研究課題,切實提出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發展的具體措施,同時為上級部門做出決策提供支持信息。
以上市公司稅費為例,在深市公司業績持續攀升的情況下,2016年深市上市公司稅費淨支出共4706.6億元,同比下降0.19%,顯示國家各項減稅降費措施取得積極成效。同時課題中也指出,部分高新技術行業上市公司反映,公司具有輕資產運營的特點,人工成本是公司成本中最重要的一項,“營改增”後,公司可抵扣的進項稅項目少,建議稅務部門允許人工成本按一定比例作為增值稅進項稅額進行抵扣。
深交所相關負責人表示,一直以來,深交所堅持以市場化的製度供給激發創業創新,在中國證監會領導下,積極圍繞創業創新謀篇布局,努力打造創新資本形成中心,經過多年發展,形成了包括主板、中小企業板、創業板在內的多層次資本市場體係,打造了股票、債券、基金齊全的多樣化產品體係。深市上市公司在新興產業、中小企業和民營企業群體中的代表性不斷增強,三個板塊各有特色,逐漸成為推動國民經濟增長和社會進步的生力軍和重要力量,折射出我國經濟轉型的過程、方向和正在形成的突破口。
(原標題:深交所:促進深市多層次資本市場長遠健康發展)
最後更新:2017-08-23 04:3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