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688 返回首頁    go 小米 go 小米6


錨定資本市場方位 鍛造“國之重器”

曆經20餘年的發展,中國資本市場完成了曆史性的跨越。她從最初的“老八股”一步步發展成為規模體量世界第二、基礎性製度較為完備、體係架構多層的大市場,她正一步步從新興走向繁榮,又從繁榮走向成熟。

專家認為,鍛造“國之重器”,資本市場大有可為,要掛牢服務實體經濟之“錨”,做大居民財富管理之“池”,牢牢守住不發生係統性風險之底線,充分發揮宏觀經濟“晴雨表”、創業創新“孵化器”、並購重組“助推器”功能,助力“大國崛起”,穩健、快速地邁向新的起點。

勇擔重任力促經濟轉型升級

全球大國發展的曆史表明,金融博弈定乾坤,資本市場發展的深度、廣度和速度決定了一個國家從大國向強國嬗變的軌跡。

站在新的曆史起點,中國要盡快建立完善成熟而富有競爭力的資本市場,才能和中國在全球經濟中的地位、中國自身的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相匹配。可以說,當前資本市場麵臨難得機遇:實體經濟穩定增長奠定根基,產業升級和結構轉型提供平台,居民財富積累和儲蓄率較高、社會保障建設和國際化趨勢提供資金來源。

早年中國資本市場曾經為國企改革做出巨大貢獻,但現在中國已崛起成為世界最大貿易體、第二大經濟體,人均GDP已突破8000美元。中國資本市場正麵臨著新的使命和責任,即完成國民經濟結構調整,實現經濟增長方式轉變。因此,中國資本市場要為大國崛起服務。諸多國家的曆史發展證明,一國經濟能否成功轉型升級,往往取決於其資源配置效率,而資本市場作為最重要的資源配置場所,是中國經濟轉型重要的突破口。

“資本市場是配置資本性資源的市場,它的內涵豐富、機理複雜、覆蓋麵廣,是現代金融體係的基礎。”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研究員王國剛認為,在中國金融改革發展中,“去杠杆”、“控風險”離不開資本市場的發展,滿足企業對資本性資金和中長期資金的需求離不開資本市場的發展,優化金融結構、提高金融效率也離不開資本市場的發展。因此,發揮資本市場在配置金融資源方麵的決定性作用具有客觀必然性。

具體來說,作為中國市場經濟的踐行者,資本市場對於經濟轉型升級的推動,在“調結構”與“國際化”兩個方麵大有可為。中國要獲取經濟持續發展的動力,必須借助強大的資本市場實現經濟結構調整,推動經濟的市場化、國際化進程。資本市場將承擔起配置市場資源、引導產業升級、提升公司治理、推動跨國合作的重任。在經曆國際金融危機之後,中國資本市場還要把握全球新興產業崛起、全球資本加快重新配置、全球貿易分工和要素資源重新組合的關鍵機遇期,大力推動產業升級、並購重組,支持消費、文化產業、現代服務業發展。

以創業板為例,在創業板公司中,高新技術企業占九成以上,戰略性新興產業企業占七成以上,公司平均研發強度超過5%,遠高於市場平均水平。成立七年來,創業板累計為企業融資6000多億元,有效發揮了對創新創業活動的輸血作用,為經濟轉型升級提供了重要支撐。

發揮優勢助力實體經濟發展

金融是實體經濟的血脈,為實體經濟服務是金融的天職,是金融的宗旨,也是防範金融風險的根本舉措。鍛造“國之重器”,資本市場要錨定服務實體經濟的宗旨,發揮服務微觀實體經濟的天然優勢,支持創新性、高風險高回報企業融資需求,彌補間接融資短板。

首先,資本市場要助力實體經濟發展,最重要的在於為實體經濟提供資金支撐,以金融之血養實體之軀。

習近平總書記在第五次全國金融工作會議上強調,要把發展直接融資放在重要位置,形成融資功能完備、基礎製度紮實、市場監管有效、投資者合法權益得到有效保護的多層次資本市場體係。

業內人士指出,在穩定市場和防範風險基礎上,資本市場從實體經濟內在需求出發,積極擴大直接融資,切實發揮資本市場優化資源配置、引導要素流動、促進創新創業的積極作用。

權威數據顯示,2016年全年首發和再融資合計1.50萬億元(不含定向增發資產認購5464億元),增長45.18%,其中,248家企業首次公開發行(IPO)融資1634億元,IPO家數創近五年來新高。2016年末,A股上市公司突破3000家,滬深股票市場總市值為50.8萬億元(折合7.3萬億美元),僅次於美國(27.3萬億美元),居全球第二。公司債券方麵,穩妥推進交易所債券市場改革發展,豐富債券品種,全年公司債券發行3.17萬億元,增長47%。其中,非金融企業發行2.63萬億元,占公司債券的83%。

其次,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還體現在對國家重大戰略的支持。比如,利用資本市場進行並購重組為“一帶一路”建設的落地生根提供最為直接和便捷的路徑。

公開信息顯示,2016年中國三家交易所競購巴基斯坦交易所部分股權,近期上交所與哈薩克斯坦有關部門簽署合作協議,共同投資建設阿斯塔納國際交易所。此前,上交所、中金所與德交所集團合資在法蘭克福成立中歐交易所。目前,中國已有963家上市公司參與“一帶一路”重點項目建設,2家證券公司在沿線國家設立子公司。

此外,有金融企業高管提出,真正要使金融反哺實業,政策上首先要解決資本市場改革的問題。目前資本市場體係還是“倒金字塔”式的,塔尖的交易所主板、中小板、創業板市場相對完善,塔底的區域性場外市場、券商櫃台場外市場發展比較薄弱。此外,證券發行主要實行行政核準製,注冊製改革尚未正式啟動。

東方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邵宇表示,資本市場要投入更多資源到實體企業中,服務實體經濟也需要好的公司,這意味著未來監管可能會更加強調上市公司的質量。

業內人士指出,上市公司是資本市場的基石,要不斷提升上市公司質量,嚴把IPO關口,防止病從口入,加強事中事後監管,提升公司治理水平,嚴格落實退市製度,淨化市場生態。

破舊立新奏響改革發展強音

中國資本市場肇始於新興加轉軌的土壤,改革、發展、創新是永恒的主題。事實上,我國資本市場是在不斷破舊立新的改革發展過程中不斷完善和日漸成熟的,未來資本市場將沿著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軌道穩步前行。

改革的第一重點是健全多層次資本市場體係,從“倒金字塔”走向“正金字塔”。經過多年探索,我國多層次資本市場體係初具規模,為建立現代企業製度、構建現代金融體係、推動多種所有製經濟共同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但應看到,當前我國資本市場仍處在“新興加轉軌”階段,還存在不少問題,主要表現在市場化、法製化、國際化程度不高,直接融資比重偏低,市場層次、結構和基礎設施不完善等,這就需要規範發展區域性場外市場、券商櫃台場外市場,以幫助解決更多基礎層麵企業的融資和改製需求,為高層次市場提供儲備;加快發展新三板市場,明確分層、轉板等政策措施,緩解“千軍萬馬”湧向IPO的壓力;穩步發展交易所主板、中小板、創業板市場,豐富內部層次,設置差異化上市條件。

同時,要大力發展各類機構投資者,推動養老體係改革與資本市場發展良性互動。多渠道引導境內外長期資金投資我國資本市場,不斷壯大專業機構投資者隊伍,完善資本市場投資者結構,是監管層的一項長期工作任務。下一階段,還需要依法規範和拓展各類資金的入市渠道,繼續加快推動各類長期資金入市,發展長期機構投資者,維護和鞏固資本市場良好發展勢頭,努力推動各類長期資金與資本市場良性互動發展。

此外,加快推進對外開放也是中國資本市場改革的重要領域。隨著滬港通、深港通的開通及A股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A股迎來了開放的新時代,引進來與走出去並舉。我國資本市場的開放按照總體部署推進,非常主動。與很多新興市場的開放不同,我國不僅對發達市場開放,也對新興市場開放。我國資本市場不僅能引進來,還能走出去,這形成了獨特優勢。

“雙向開放是加快資本市場發展的重要選擇。”中銀香港首席經濟學家鄂誌寰表示,目前內地資本市場規模及交易活躍程度接近或達到歐美主要市場水平,但成熟度不足,需要通過開放市場,引入境外投資主體及發行主體,完善市場服務功能,提升資金配置的效率,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發展。

需要強調的是,改革邏輯將推動資本市場變大變強,但這不意味著股票指數及個股價格隻漲不跌,股市運行有其自身規律,投資者應秉持敬畏市場之心理性投資。隻有監管者、投資者、中介機構、上市公司等市場主體走向成熟,才能推進整個資本市場的成熟。

(原標題:錨定資本市場方位 鍛造“國之重器”)

最後更新:2017-08-08 09:30:15

  上一篇:go 環保限產風暴來襲 工業品價格獲支撐
  下一篇:go 券商債券承銷員工數暴增九成 驚人的還有三大業務“集中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