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662 返回首頁    go 小米 go 小米6


研發支出計入GDP 中國城市經濟實力消長互現

國民經濟核算體係的調整,將改變目前中國城市的經濟格局。

公開消息顯示,國務院日前批複原則同意《中國國民經濟核算體係(2016)》(下稱《核算體係》),由國家統計局印發實施。其中,研發支出(R&D)計入GDP(國內生產總值)這一調整,將對各城市的GDP總量產生拉動作用,屆時,科研經費占GDP比重以及科研成果的轉化率,也將成為影響城市經濟格局的重要因素。

研發支出計入GDP

國家統計局有關負責人14日介紹,中國國民經濟核算體係(2002)》已經實施了十多年。為更好地體現我國經濟發展新特點,滿足經濟新常態下宏觀經濟管理和社會公眾的新需求,實現與國民經濟核算新的國際標準相銜接,提高我國國民經濟核算方法和核算數據的國際可比性,國家統計局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及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對2002年核算體係進行了全麵係統的修訂。

該負責人介紹,2016年《核算體係》主要在基本框架、基本概念和核算範圍、基本分類、基本核算指標以及基本核算方法等五個方麵進行了係統修訂。

其中,研發支出的調整頗為引人關注。國際上通常用研發經費占GDP比重來衡量一個經濟體的創新指數。

該負責人表示,2016年《核算體係》調整了研究與開發支出的處理方法,將能為所有者帶來經濟利益的研究與開發支出不再作為中間投入,而是作為固定資本形成計入國內生產總值。

研發支出計入GDP,將在很大程度上改變城市的經濟格局。實際上,就在全國推開之前,作為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最突出的城市,深圳已於去年進行試點。

數據來源:科技部網站

2016年7月,國家統計局宣布中國正式根據新的國際標準實施研發支出核算方法改革,深圳是國內唯一一個試點城市。試算結果顯示,實施研發支出核算方法改革後,2015年深圳市可計入GDP核算的R&D(研發支出)為498.80億元。

得益於這一部分的計入,深圳的GDP總量進一步逼近廣州。第一財經記者統計發現,2015年,GDP總量第三的廣州比第四的深圳高出597億元。2016年,這一領先優勢縮至118億元。

南方民間智庫副主席彭澎對第一財經分析,計入研發支出對深圳經濟總量的拉動作用非常大,因為深圳的研發支出在各大城市中相當高。不過,等到這一統計調整在全國推廣開來時,廣州的GDP也會有所增加。不過相比深圳,廣州的R&D要少很多。

哪些城市將增加

等到今年全國推開新的核算體係之後,各大城市的GDP將如何變化,哪些城市會增加得比較多?這其中,研發經費占GDP的比重是一個重要的指標。數據顯示,深圳這一比重為4.04%,北京5.95%,上海約為3.6%,廣州2.5%,武漢與杭州都是3%,天津2.96%,重慶1.42%,全國約為2.1%。

華南城市研究會副會長孫不熟認為,衡量一個城市的創新能力,還不能完全按此比例高低來排名,因為研發經費還涉及資本化率。按照新算法,隻有為所有者帶來經濟利益的研發支出才會按照“固定資本形成”計入GDP。也就是說,研發支出要按是否帶來經濟效益分為兩個部分,沒有經濟效益的那一部分不會被計入GDP.

通常來說,一個城市的研發支出主要有兩個主體,一個是科研機構,一個是完全市場化的企業,研發經費多,不代表計入GDP的部分就多。

以廣州為例,早在2015年7月,時任廣州市市長陳建華曾介紹說,廣州擁有眾多的高校和科研機構,高校和科研機構大概占了全省的70%,科研分院占了全省的70%,科技成果也占到了全省的70%左右,所以這三個70%決定了廣州是廣東的科技中心。但是,這些科技優勢卻並沒有很好地轉化為成果。

陳建華說,廣州的最大短板就是科技的轉化。深圳的科技人員不多,它的科技成果也沒有廣州多,科研機構更沒有廣州多,但是在科技創新方麵遠遠走在廣州的前頭。深圳經過30多年的發展培育了一個科技強區,一個南山區占了深圳的科技企業的60%以上,廣州作為2000多年的商都,有這麼多的科技力量、科研院所、大學、科研成果,卻沒有追趕上南山區。

同樣的,一些計劃經濟時代的大區中心城市,如武漢、西安、南京、成都、沈陽等,高校雲集,科研經費投入大,但這並不代表這些城市研發經費的資本化率就一定高。相反,深圳、杭州、蘇州雖然科教實力不如這些大區中心,但市場化程度高,科研成果的轉化率也比較高。

廈門大學經濟學係副教授丁長發對第一財經分析,像西安和沈陽等城市,高校非常多,科研實力雄厚,但這些城市的產業發展不夠,市場化程度不夠,麵臨著人才外流的問題,很多科研成果沒有在本地轉化,而是在沿海地區比如深圳實現了轉化。

丁長發說,這些城市應當充分利用自身的科教、土地空間優勢,大力改善營商環境和服務,提高科研成果的轉化率。

在這方麵,目前也有一些大區中心城市如武漢、成都,在加快發展過程中,逐漸發揮出自身的科教勢力雄厚的優勢。以武漢為例,該市東湖高新區,目前已有數十家上市公司,成為中國上市公司最密集的區域之一。

為了留住人才,武漢出台了不少大招,比如今年出台的《關於支持百萬大學生留漢創業就業的若幹政策措施》,內容涵蓋安居落戶、促進就業、支持創業、高效服務四個方麵:大學畢業生擇業期由過去的2年放寬至3年;武漢市每年將建設和籌集50萬平方米以上的人才公寓,5年內達到滿足20萬人租住需求;5年建設3000個以上大學生實習(訓)見習基地;設立大學生創業貸款擔保基金,擔保貸款額度最高可達200萬元;並首設免費創業工位等。

“武漢這幾年發展相當不錯,尤其是對人才的重視,東湖高新科技園區發展態勢很好。”丁長發說,武漢這幾年高新技術產業態勢可能僅次於東部的北上深杭等地,是中西部發展最好的城市。此外,成都的高新技術發展態勢也相當不錯。

相比之下,一些研發投入較少的地區,GDP的增加就相當有限。

丁長發說,像福建這樣的地方,高教科研實力相對薄弱,企業的研發投入也不多,所以這一調整後受益也比較少。

(原標題:研發支出計入GDP 中國城市經濟實力消長互現)

最後更新:2017-07-17 01:32:47

  上一篇:go 財政部:下半年財政收入增幅可能放緩
  下一篇:go 31個省市自治區出台“一帶一路”地方推進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