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68 返回首頁    go 小米 go 小米6


風口勁吹超7年 多家上市公司通航業務業績仍未爆發

2010年,低空開放政策信號發出,由此開啟通航產業第一次風口,此後數年期間,不少上市公司(或母公司)介入這一領域,這些前期投資的回報如何呢?

東方財富終端數據顯示,通用航空概念下共有21家上市公司,而2016年年報披露通航業務(或包括通航在內的航空產業鏈業務)經營數據的有10家左右。此外,部分企業年報中有通航業務介紹,但多表示業務規模較小或進展緩慢。另外,通航龍頭企業中信海直(000099,SZ)以及數家跨界通航領域的公司,通航業務也並未展現明顯的盈利爆發。

21家上市公司擠進通航風口

種種跡象顯示,自2010年開啟的通航業的春天仍在持續。

7年前,《關於深化我國低空空域管理體製改革的意見》明確了低空空域垂直範圍原則為真高1000米,並給出了低空改革的詳細路線圖,根據該規劃,目前為進一步深化改革階段(2016年~2020年).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通過東方財富終端梳理發現,通用航空概念下共有21家上市公司,2016年報披露通航業務(或包括通航在內的航空產業鏈業務)經營數據的有10家左右,但大多為中航工業集團及中國航發旗下公司。

值得一提的是,盡管不少上市公司已經成功布局,卻沒有等來盈利局麵的爆發。以2016年年報為據,包括洪都航空、中信海直等多家公司的歸屬淨利潤均出現下滑的情況;此外,海特高新旗下主營通航業務的天津宜捷海特通用航空服務有限公司,去年更是錄得虧損383.09萬元。

以定位於通用航空綜合服務提供商的中信海直為例,數據顯示,2014~2016年,中信海直分別實現歸屬淨利潤2.02億元、1.69億元、8593萬元,連續兩年下滑。即使2016年國家層麵確立了“大力培育通用航空市場”,通航產業迎來發展的最好時期,中信海直業績仍未改觀,公司營收和歸屬淨利潤分別同比下降9.11%、49.28%。

對此中信海直表示,2016年國際原油價格持續低位運行,對主業海上石油飛行經營業績造成了很大的不利影響;另外,EC225LP直升機由於受國外發生飛行事故的影響,公司對其進行停飛和報告期人民幣出現較大貶值,也給公司經營帶來壓力。

通航業務尚未形成穩定銷售

據《中國通用航空發展報告2016~2017》顯示,截至2016年底,中國通用航空企業已達到300餘家。

這300多家公司中,有不少企業跨界者介入,如中化岩土榮盛發展等。不過與中航工業、中國航發旗下上市公司相比,跨界者的通航業務進展、盈利水平大多還沒有爆發。

比如2013年就提出“通用航空項目五年戰略規劃”的德奧通航(原伊立浦,目前電器設備業務仍為大頭),其成為較早跨界通航的上市公司之一。4年間,德奧通航先後收購瑞士MESA航空發動機公司、德國XtremeAir飛行器公司等多個公司,逐步形成在技術研發和零部件銷售、航空發動機、無人機等通航產業鏈上的布局

但是多次大手筆投資並沒有換來相應的業績回報。2016年報顯示,德奧通航的通用航空業務收入3214萬元,營收占比4.48%。德奧通航表示,目前尚未形成穩定的、規模化的銷售,進入業績釋放期仍需相當一段時間,公司仍以電器設備為主要產品。

在通航產業風口中,後來者也是不斷增加,地產企業榮盛發展、空港設備公司威海廣泰、瀝青生產企業寶利國際等紛紛並購、設立通航產業鏈公司,目前幾家公司均未在定期報告中披露通航業務相關經營數據,後續盈利能力如何還有待觀察。

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通用航空產業研究中心主任高遠洋看來,通用航空一是專業性強,資本更需要專業精神和耐心;二是產業麵廣,需把握行業發展大趨勢,在不同發展階段找到富有價值的投資點。尤其是長線投資時,需充分調研。

不過,這些上市公司基本也認識到通航投資的回報期較長,目前仍在探索合適的通航業務模式。寶利國際就表示,通用航空法規相對滯後,通用機場嚴重不足等問題也決定通航業發展真正實現質的飛躍尚需時日。

(原標題:風口勁吹超7年 多家上市公司通航業務業績仍未爆發)

最後更新:2017-08-17 08:47:44

  上一篇:go 蘇寧雲商:參與聯通混改 股票停牌
  下一篇:go 一個簽收益相差50倍!大A打新拚手氣遊戲持續到何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