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杠杆”瞄準存量資產 PPP盤活萬億元項目
在中央“三令五申”要求盤活財政存量資產大背景下,各部委也紛紛出台盤活存量資產的方案。其中PPP模式成為最為頻繁提到的詞之一。
7月5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政府將拿出更多優質資產,通過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模式引入各類投資,回收資金繼續用於新的基礎設施和公用事業建設,實現良性循環。
兩天後,國家發改委發布的《關於加快運用PPP模式盤活基礎設施存量資產有關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中,明確指出要盤活能源、交通運輸、水利、環境保護、農業、林業、重大市政工程等基礎設施領域的大量優質存量資產。
作為上述項目主管方,發改委審批的基礎設施項目在經曆“四萬億”政策強刺激後,市場形成了大量存量資產,利用PPP模式盤活這些資產,緩解城投公司的債務壓力成為部委工作的一個重要內容。
存量資產盤活關鍵看流動性
“所謂盤活就是要把政府主導的項目以PPP的模式成功轉讓給社會資本,作為政府來說,城投公司的債務有了現金流,債務得以償還。”北京大嶽谘詢有限公司總經理金永祥告訴記者。
以蘭州自來水項目為例,蘭州自來水公司出手前的資產評估值約為4.2億元,法國威立雅集團收購時出價17億元,對公司來說,項目不僅獲得發展所需的充足資金,同時也可引進先進技術對現有項目設施進行改造,利用信息技術和先進的管理提升企業運營效率和服務水平。
對投資人而言,其在未來30年的特許經營期內自來水的售水量將保持較為穩定的增長,投資人的水費收入可望逐年增加。
該項目使得政府盤活資產獲得高額回報;投資方擊敗多名競爭對手如願以償;企業的幹部職工也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福利待遇。
金永祥表示,上述案例就是盤活政府主導項目中比較典型的情況。“項目之所以能完成,主要在於現金流覆蓋了投資人的收益率,隻要有充足的現金流保證,社會資本是很積極來參與的,這是政府主導項目能夠最終盤活的一個關鍵因素。”他說。
截至2016年底,全國高速公路總裏程突破13萬公裏,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線路總長度達4153公裏,自來水廠4000餘座,供熱廠(站)集中供熱麵積超過70億平方米。而目前,其中隻有很小部分項目是通過PPP模式來運營的。
而2015年以來發改委公開推介各地PPP項目3764個,總投資6.4萬億元。其中,擬采用改建-運營-移交(ROT)、轉讓-運營-移交(TOT)等模式盤活存量資產的隻有138個,總投資2019億元,僅占推介項目總投資的3.2%。在存量基礎設施領域加大PPP模式推廣力度,既優化了PPP項目結構,彌補了PPP發展短板,也拓寬了PPP的發展空間。
根據發改委的通知要求,運用PPP模式盤活基礎設施存量資產,要在符合國有資產管理等相關法律法規製度的前提下優先推出邊界條件明確、商業模式清晰、現金流穩定的優質存量資產,提升社會資本參與的積極性。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作為基礎設施領域中較早嚐試PPP模式的水務領域,目前盡管行業基本全采用了PPP模式,但從結果看並不是所有項目都具有充足的現金流保障。
“對於不能滿足現金流的基礎設施項目,社會資本的積極性並不高,要吸引社會資本參與目前采取的方法是以財政可行性缺口進行補貼。”一位參與過發改委審批項目的谘詢人士坦言。
根據《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項目財政承受能力論證指引》要求,每一年度全部PPP項目需要從預算中安排的支出責任,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比例應當不超過10%。
在PPP項目中有三種常見的回報機製:使用者付費、政府付費和可行性缺口補貼中,後兩種均需要政府方安排財政資金進行付費或提供可行性缺口補貼。
財政部數據則顯示,截至2016年10月底,按照三種回報機製統計,政府付費和財政可行性缺口補貼的項目占據了財政部PPP項目庫項目的57%,投資額占據了65%。
對此,金永祥表示,政府要盤活基礎設施存量資產需要在價格和製度之前做權衡。“現金流固然可以成為社會資本參與的一個重要指標,但麵對很多並沒有現金流的項目,製度建構需要從價格入手,保證低收入人群不增加負擔的同時,提高中高收入人群的付費標準。”
項目“開源”和政府“節流”
在提出盤活存量資產的同時,中央正在收緊對新投入項目資金來源的管理。
發改委上述《通知》中要求,運用PPP模式盤活基礎設施存量資產回收的資金,除按規定用於必要的職工安置、債權債務處置等支出外,應主要用於新的基礎設施和公用事業建設,重點支持補短板項目,形成新的優質資產。這意味著,盤活資產實現的現金主要用途將用於新項目的投資。
顯然,相比以往通過信貸強刺激手段實現穩增長目標,今年對於基礎設施的投資目標將更多寄予存量資產的盤活。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7年1~5月份,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203718億元,同比增長8.6%,增速比1~4月份回落0.3個百分點。
同期,基礎設施投資42306億元,同比增長20.9%,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0.9個百分點,占全部投資的比重為20.8%,比去年同期提高2.2個百分點;對全部投資增長的貢獻率為45.6%,拉動投資增長3.9個百分點。
從某種意義上,基礎設施建設承擔著“穩投資”的關鍵性作用。但根據數據顯示,基建投資增速在年初創出21.26%的高增速之後,延續下滑趨勢,截至5月已降至16.66%。提升了政府部門的隱形債務風險。
而隨著“營改增”的推開,政府的收支增速逐步拉開了差距。財政部公布的數據顯示,1~6月累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94306億元,同比增長9.8%,同期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103483億元,同比增長15.8%。
“四萬億元”投資後基礎設施項目積累了大量的存量資產,通過盤活存量資產實現新項目的投入,有利於降低杠杆,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金永祥說。
除了減輕政府的支出負擔,逐步收緊的外部貨幣環境也在引導投資內部“挖潛”。
央行近日公布的數據,6月末中國M2同比增速降至9.4%,較去年同期和5月分別下降2.4和0.2個百分點,再創曆史新低。
工銀國際首席經濟學家程實認為,去年下半年至今,“去杠杆+強監管”的政策組合有效限製了資金在金融體係的空轉套利,引導資金流入實體經濟,進一步促進了M2增速的下降。
在他看來,“去杠杆+強監管”將長期延續。上半年中國經濟的強勁反彈改善了企業盈利,為下半年“去杠杆”的進一步深化贏得了政策空間。
尤其,通過盤活存量項目資源還有望為民間資本進入打開空間。
根據《通知》提出的“盤活”路徑,除了項目轉讓的方式,同時也鼓勵通過股權轉讓等方式,將政府方持有的股權部分或全部轉讓給項目的社會資本方或其他投資人。
中投證券研報指出,由於存量項目的資產已在運作,一方麵已有相關數據,以及前期調研、設計、審批等時間較短,所以項目運作周期也會較短;另一方麵由於現金流收入的曆年數據可以核實查證,這將增加收益率談判過程的透明度,防範雙方對實際評估不足導致後期違約的情況。
1—5月,全國民間固定資產投資124329億元,同比名義增長6.8%。 這一增速也低於同期固定資產投資8.6%的增速。
中國投資谘詢有限責任公司產業谘詢與投資事業部總經理楊寧認為,在PPP模式大力推進的三年時間裏,出現了許多不規範以及意想不到的情況,此次發文針對已建成的存量項目、處於前期或施工期的在建項目以及包含政府出資的PPP項目,提出了盤活的理念,給予上述項目明確的實施運作新思路。
“同時著重強調‘良性循環’,針對目前有些項目運作不規範的實際情況,期望地方政府提升項目的可行性與規範性,回歸到‘引入社會資本’-‘重視項目質量’-‘盤活存量資產’-‘支持基礎設施建設’的良性循環,打通各類運作模式間的通道,確保基礎設施建設的有序推進。”楊寧分析。
(原標題:“去杠杆”瞄準存量資產 PPP盤活萬億元項目)
最後更新:2017-07-16 06:0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