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145 返回首頁    go 小米 go 小米6


大宗交易驚現15%折價率 交易商轉型減持交易服務

折價率超過15%,交易商代持、對賭……減持新規出台至今20多天,作為上市公司大股東減持主要通道的大宗交易,已經開始通過各種方式尋找出路。

根據交易所交易記錄,家電白馬股龍頭美的集團,6月19日出現三筆大宗交易,折價率全部都在12%以上。而在此前的6月15日,振芯科技大宗交易的折價率更是高達15.05%。而6月10日以來,大宗交易折價率超過10%以上的股票,目前至少已經超過10隻。

“大宗交易現在非常清淡,六個月的鎖定期,根本沒法做。”多名市場人士告訴第一財經,作為上市公司大股東、董監高減持的主渠道,大宗交易的市場需求仍然存在,如今不僅折價率大幅提高,而且在減持方式上,也出現了新的手法,對賭、兜底、代持等各種減持方式均已出現,還有部分交易商利用自身的交易優勢,為股東減持提供交易服務。

大宗交易現15%以上折價

根據公開交易記錄,6月19日,滬深兩市共發生38筆大宗交易,涉及29家上市公司,總成交額為9.52億元。其中,深交所成交約5.95億元,上證所成交約3.97億元。其中,成交量最大的美的集團、文投控股,成交額分別達到1.42億元、1.87億元。

在上述29筆大宗交易中,部分股票的成交價都出現了大幅殺價,成交價要遠遠低於當日收盤價。其中,美的集團、博實股份的成交價,折價率全部在10%以上。交易記錄顯示,美的集團成交三筆共 403萬股,當日美的集團收盤價為40.34元,成交價則介於35.15元~35.2元之間,每股折價達5.17元,平均折價率達到12.9%左右。而博實股份成交價10.87元,比當日收盤價折價1.29元,折價率高達10.6%。

不僅如此,此前成交的大宗交易中,部分股票折價率更是達到15%以上。6月15日,振芯科技大宗交易成交722.8萬股,成交價12.23元。相較於當日收盤價,折價率高達15.05%。而美的集團6月15日成交的一筆大宗交易,成交價35.2元,比當天收盤價折價11.3%。此外,錦龍股份、海聯訊、四維圖新、東阿阿膠等此前的大宗交易,折價全部都在10%以上。

不同於博實股份,最近三個月累計下跌超過40%,作為白馬股行情中的龍頭,美的集團走勢強勁,年內月線六連陽,即便遭到實際控製人何享健數次大幅減持,其股價仍屢創新高。6月20日,盤中一度衝高到41.27元,而在年初,其股價在28元左右,年內累計漲幅接近50%。

深圳某大宗交易商對第一財經稱,即便有10%以上的折價,一個跌停就會出現巨額虧損。而六個月的鎖定期,難保不發生這樣的風險。現在交易商都在尋找其他業務,想辦法轉型。有些看似較大折價的大宗交易,並不一定是真正的接盤方買走了。

盡管如此,減持新規六個月的鎖定期,讓大宗交易接盤方麵臨市場較大的波動風險,但仍有接盤方無懼風險,給出了大幅交易溢價。上述29筆交易中,溢價率最高的四筆交易是吉祥航空、唐山港、應流股份、三維絲,成交價分別為17.31元、5.77元、14.88元、13.98元。相較於當日收盤價,上述交易分別溢價1.39元、1.39元、0.26元、0.35元、0.17元,溢價率約為8.8%、8.8%、4.77%、2.4%、1.25%。

“看到的折價也好,溢價也好,都是表麵上的,交易裏麵的很多情況,外麵的人從公開數據是根本看不到的。”某券商人士稱,有些大宗交易,並不一定真正賣出去了,而是為了活躍盤麵,故意進行折價或溢價,而這些交易不排除“左手倒右手”的可能,實際上是被其他關聯方,或員工持股計劃等關聯資金接走了。

“交易所的係統報價,可能並不是最終的真實成交價。”華南某大宗交易商稱,一些急於減持套現或有資金需求的股東,為了避免減持時出貨太急,引發股價大幅下跌,通常會尋找具備資金實力的資金方,通過大宗交易一次性將股票賣給對方。但在折價率上,會在公開報價基礎之上,另外增加額外的優惠。

大宗交易手段“創新”

5月26日減持新規發布以來的20多天,受製於接盤後必須持有六個月的規定,大宗交易規模已經急劇下降。

根據統計數據,最近近一周連續5個交易日,大宗交易成交總額全部低於10億元。而2017年1月1日到新規限製之前,大宗交易成交總額為2696.7億,平均每日成交額為28.09億。截至6月16日,新規後大宗日平均成交額為12.55億,相比新規前降幅高達55.3%。

“大宗交易現在沒法做了,減持新規的影響不是一般的大,大多數交易商現在都不接單了,市場非常清淡。” 上述深圳大宗交易商對第一財經稱,除了少部分資金實力雄厚,或能低價拿到“票源”的交易商之外,多數大宗交易商如今都已無事可做。目前的情況持續一段時間,大宗交易市場將會麵臨大洗牌,大量交易商會被迫出局。

按照減持新規規定,上市公司大股東、董監高等,每三個月可以通過大宗交易減持不超過2%的股份,一年最多可以減持8%,而集中競價最多隻能減持4%。除了協議轉讓外,大宗交易目前仍然是上市公司大股東減持的主要通道,市場需求仍然存在。

根據第一財經了解,為了實現減持,上市公司大股東、大宗交易商,已經開始開辟新的“戰場”,通過其他間接方式開展大宗交易,另一方則通過提供交易服務的形式,為大股東減持提供服務,新的大宗交易至少存在三種形式。

某券商人士告訴第一財經記者,為了防止價格波動風險,交易商接盤的大宗交易減持,上市公司股東一般都會承諾保底,交易商鎖定期滿減持時,如果出現虧損,股東方將對虧損承擔兜底責任。此外,一些較為優質的公司,買賣雙方交易時會對價格進行對賭。

另外一種方式則是代持式減持。根據業內人士透露,采用這種方式時,接盤方會向股東提供優先資金,股東則提供劣後資金,或者提供股票質押、保證金,再將股票過戶到股東指定賬戶,最終賣出後由股東償還優先資金,並支付資金成本。在這種情況下,資金方一般取得固定收益,盈虧均由減持股東承擔。

與此同時,券商也開始參與大宗減持,具體方式分為兩種,一種是股東通過大宗交易,將股票賣給券商獲取現金,並支付一定服務費用;一種是券商作為中介,尋找接盤方並長期持有,這種方式屬於真正的減持,無須提供兜底保證。

“我們也做代持減持,大宗交易滿六個月後,就不受限製了,到時候可以把股票賣給我們。”上述華南大宗交易商稱,除此之外,一些交易商也開始為大股東提供減持服務,股東將股票賬戶交給大宗交易商,由交易商負責減持。若交易價格高於市價,超出部分收益由交易商所得,若低於市價,交易商隻收取服務費。

最後更新:2017-06-20 20:57:49

  上一篇:go 習近平:加快形成全要素、多領域高效益的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格局
  下一篇:go 證監會:拉夏貝爾、嘉誠物流等5家公司首發過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