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調控期並購提速 50房企拿下行業“半壁江山”
房地產項目及公司的合並重組,其熱度不比夏季的高溫天差太多。
日前,佳兆業、遠洋、富力、中國海景、香港建投等房企,先後以買入股份、收購項目等方式,增加了各自在房地產行業投資組合的力度,融創收購萬達資產的事件更是成為近期行業的焦點議題。
克而瑞最新公布的監測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行業集中度進一步提升。TOP50房企的集中度達到49.1%,占中國房地產市場的近半壁江山。TOP200房企行業的集中度,則超過了六成。高力國際中國區資本市場及投資服務主管汪蓓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房地產項目或股權的交易、組合,從側麵反映出市場上呈現出強者恒強的態勢。
“買買買”的那些房企
年初複牌的佳兆業,開始並購其他公司的股權了。
7月12日,佳兆業披露,公司擬從顧明均及曹瑞仙手中以1.1億美元(約合7.46億元人民幣)的價格,用現金支付的方式,收購一家在紐交所上市名為南太地產(Nam Tai Property Inc)約650.4萬股股份。通過這次股權收購,佳兆業將持有南太地產約17.7%股份。
公開資料顯示,顧明均為南太地產創始人、董事會主席,目前是南太地產的第二大股東。南太地產主要從事房地產開發及管理,資產中包括兩塊位於深圳寶安區生產設施用地。有深圳地產人士認為,該地塊未來或可成為產業研發園用途。
佳兆業在公告中表示,購入南太地產股權權益與公司現有業務一致,有望帶來可持續回報。
有人買公司股權,有人買資產包。方式不同,但目標卻相似:擴大公司規模、擴充所涉及領域。
佳兆業買紐交所上市房企股權前一天,市場傳出消息,遠洋集團通過旗下遠洋資本,一口氣從中銀集團手中收購了6個項目的資產包。
遠洋從中銀集團手中購入的,分別為位於北京、上海、沈陽、成都的商業、辦公項目,以及少量的公寓。這六項資產總建築麵積約20萬平方米,分別為北京鑽石大廈、北京矽穀亮城4號樓、上海海興廣場、上海大寧商業廣場、沈陽百利保大廈、成都華敏翰尊大廈。
近期從市場上進貨的,不止是佳兆業、遠洋。遠洋從中銀手中進貨的前一天,富力地產則從香港房企恒基兆業手中購入兩個項目。
富力地產7月10日稱,不久前公司與恒基就廣州分別位於越秀區和海珠區中心地段的兩個項目,完成了交接。富力並未披露關於項目收購更詳盡的信息,隻是表示這次所購項目位置優越,具一定發展潛力。
有媒體報道,雙方未來也將有更多合作,接下來富力還可能收購恒基兆業位於沈陽及鞍山的項目。
分析人士指出,一線城市項目的轉讓易受人關注,但實際上今年潛力城市的交易熱度,也不比一線城市差太多。
7月12日中國海景控股發布公告稱,通過旗下附屬公司以約10億元對價,買入目標公司Amazing Sunrise Limited全部股本,海景控股將持有昆明市西山區一個名為羲輝時代大廈的物業,未來有望每年獲得約4.6億元租金收入。
同一天,香港建設以約1.63億港元(約合1.42億元人民幣)代價,向CB Richard Ellis Strategic Partners Asia II, L.P。和SPA II-A Tianjin Olympic, Ltd。收購中行集團25%股權。交易完成後,中行集團將成為香港建設間接全資附屬公司。而中行集團的主要資產,為天津奧林匹克資產的發展項目。
行業集中度將進一步提高
對於遠洋、中國海景控股、富力來說,雖然收購物業類型及位置有所不同,但就收購對公司的意義,各公司均有較明確的目標。
遠洋集團高層向媒體表示,持有型物業是一個巨大的存量市場,遠洋未來將通過專業化運作加大持有物業力度。對於收購昆明物業,中國海景控股表示在進軍雲南省的同時,也擴大業務組合、改善財務狀況。
就近期涉及房企股權及房地產資產、項目頻繁的交易,業界人士認為房地產重組整合,正迎來一個新的階段。
易居企業集團 CEO丁祖昱指出,房地產強者恒強的態勢,今年顯得更加明顯。從全國房企市場占有率來看,今年前50強的占有率比去年又出現了上升。這一方麵說明大型房企在擴張速度、市場占有份額明顯地上升,另一方麵也表示一部分小型房企以及主營非地產類的企業,正逐漸從房地產行業退出。
“雖然樓市目前仍在調控期,但房地產資產價格則處於相對高位。行業的一個趨勢已經有所顯現,大型房企會占更多市場份額,而小型房企如果不能獲得一定規模、擁有相當的實力,未來的生存會更加艱難。無論是從拿地成本、融資能力以及項目操盤的水平來說,小型房企的空間都會受到不同程度擠壓。要不要做地產,如何在這個行業生存下去,對小型房企以及有地產業務的公司來說,是需要考慮的。”丁祖昱在克而瑞半年度回顧與展望論壇上說。
項目並購熱度提升的另一麵,是大型房企的加速擴張。
高力國際中國區資本市場及投資服務主管汪蓓指出,對於大型房企而言,通過股權交易以及項目並購,在擴大公司規模的同時,也是其擴大地產及上下遊布局的一種重要方式。
汪蓓指出,近期在地產及投資界引起高度關注的融創收購萬達資產,正是大型房企進一步做大規模、豐富相關產業布局的一種表現。
以295.75億元和335.95億元,總價631.7億元的價格,融創向萬達商業收購13個文化旅遊項目公司91%權益和76家城市酒店100%權益。通過交易,融創進入了此前從不涉及的文化旅遊地產,並進入了酒店類持有型重資產物業領域。
“融創想繼續做大。如果走以前的路子,堅持在住宅拿地開發或並購,速度未必會趕上恒大、碧桂園這樣一線的企業。但如果通過收購大型資產包,其規模和速度卻可以上一個台階。”一位不願具名的地產人士說。
丁祖昱指出,房地產項目及公司股權的並購、組合,反映出行業發展的一個方向。“隨著市場調控壓力持續和規模房企競爭優勢的體現,通過這樣的交易,未來房企集中度還將進一步上升。”丁祖昱表示。
(原標題:樓市調控期並購提速 50房企拿下行業“半壁江山”)
最後更新:2017-07-15 07:4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