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143 返回首頁    go 小米 go 小米6


乘用車遭遇近13年來最冷年份 車企銷量年中考:“城頭變幻大王旗”

2017年車市“期中考”成績單顯然並不理想。按照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年初預測,2017年我國汽車市場將實現5%的增幅。不過按照上半年的成績來看,達成這一目標顯然壓力不小。在寒冷的汽車市場,經銷商庫存已連續6個月高於警戒線,不少企業不得不再度祭出官降等措施刺激市場。

下半程的發令槍聲已經響起,各大汽車企業將如何調整戰略開啟競爭?又有多少企業能順利完成全年的銷售目標?

“期中考”榜單的揭曉,也同時將汽車行業的“寒流”客觀地呈現出來。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以下簡稱“乘聯會”)數據顯示,今年1~6月,廣義乘用車出現了0.2%的下滑,這是近13年來首次出現的情形。

在行業式微的大勢之下,汽車企業對市場的爭奪更加不易。上汽大眾、上汽通用、一汽-大眾始終穩居前三甲席位,行業地位固若金湯。而在三甲席位之外,則出現了較大的市場波動,如日係品牌整體增幅良好,自主品牌出現了較大的分化,而韓係、法係的市場份額,則進一步被蠶食。

在冷若冰霜的市場,如何求得生存?

寒潮來襲

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以下簡稱“中汽協”)數據,截至6月,我國2017年汽車產銷量分別為1352.58萬輛和1335.39萬輛,同比增長4.64%和3.81%,整體增幅減緩。其中,乘用車上半年產銷分別為1148.27萬輛和1125.3萬輛,同比增長僅為3.16%和1.61%,增速比上年同期減緩4.16個百分點和7.62個百分點。

另一組證實行業寒潮的數據來自乘聯會。

乘聯會數據顯示,今年1~6月廣義乘用車銷量為1080萬輛,同比下滑0.2%。這是自2005年以來,我國乘用車市場上半年銷量13年來首次下滑。“上半年的乘用車市場情況,可以說是本世紀以來最差的。”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直言,往年的乘用車市場增速一般都在GDP增速之上,也高於整體車市增長,但今年已降到之下,這超出了業內此前的預期。

具體來看,2017年上半年除SUV產銷量保持同比增長外,轎車及MPV表現均不佳。數據顯示,轎車產銷分別下降1.8%和3.2%,MPV產銷分別下降為12.8%和15.8%,而SUV產銷則分別增長18.9%和16.8%。

不過,中汽協秘書長助理許海東表示,去年年底透支的銷量在今年上半年已經被逐步消化,下半年汽車市場將恢複正常的消費常態。“1.6L及以下乘用車購置稅的優惠政策將在年底結束,屆時,政策刺激可能會產生新的消費需求。”對於全年產銷5%的增速目標,中汽協方麵表示不會進行調整。

馬太效應

寒潮之下,汽車行業的馬太效應進一步顯現。

盡管增幅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放緩,但前三甲上汽大眾、上汽通用、一汽-大眾繼續牢牢占據著國內汽車企業第一集團軍的地位。

由於基數龐大,在市場寒潮下,上汽大眾、一汽-大眾以及上汽通用等企業的增長初顯乏力。例如,上汽大眾今年上半年實現97萬輛的銷量,這一數字與其去年同期基本持平。與此前動輒兩位數的增幅相比,這也是繼2015年上半年0.25%的銷量增幅和2016年上半年2.88%的微增後,再次緩步前行。

不同於前三甲穩定的市場表現,部分小眾品牌的生存顯得愈發艱難。例如,長安標致雪鐵龍上半年銷量僅為3133輛,相較於兩萬輛的年銷目標,完成率僅為15.7%。而東風裕隆上半年銷量同樣沒有過萬輛,目標完成率也不足20%。

而另一部分遭遇困境的韓係,法係品牌,銷量也繼續經曆“滑鐵盧”。

數據顯示,1~6月,神龍汽車銷量為14.78萬輛,同比下滑48%。對比其70萬輛的產銷目標,上半年其目標達成率僅為21%。而神龍的問題早在去年就已經有所顯現。2016年,神龍公司全年累計銷量為60.02萬輛,同比下降14.77%。

“今年前5個月(乘用車)終端銷量是負增長4%,這是十多年沒有過的。整體負增長前提下出現了馬太效應,有的品牌非常好,有的品牌就非常難受。”東風標致總經理李海港感慨車市正遭遇十多年來少見之冷,也承認東風標致受到了行業大勢的影響。

亂世梟雄

然而,如此“亂世”中,也有一些企業實現了逆勢增長,比較明顯的便是日係品牌以及部分自主品牌。

韓係、法係丟失的市場份額,被自主品牌、日係品牌搶奪。據中汽協統計,2017年上半年,中國品牌、德係、日係、美係、韓係和法係乘用車的銷量分別是493.9萬輛、227.5萬輛、198.9萬輛、135.2萬輛、43.1萬輛和18.8萬輛,分別占乘用車銷售總量的43.9%、20.2%、17.7%、12%、3.8%和1.7%。其中,日係增速最快,在乘用車市場占有率比上年同期提升2.3個百分點。

中國品牌也實現了1.14個百分點的提升。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中國品牌乘用車共銷售493.95萬輛,同比增長4.33%;占乘用車銷售總量的43.90%。盡管自主品牌增長勢頭與去年同期相比已明顯減弱,但銷量、市占率雙增長的狀態依舊值得肯定。

其中,吉利上半年增幅高達近90%,55.02萬輛的銷量成績也讓其在自主品牌中的市場份額從去年上半年的6.46%增加至今年同期的11.14%。與此同時,該企業還將全年銷量目標調高了10%至110萬輛。

而上汽乘用車同比上漲113%的增幅表現更加搶眼,其上半年銷量達23.36萬輛。此外,自主車企中廣汽乘用車、東風小康、東南汽車等亦獲得了不錯的成績。

日係車企與自主品牌的逆勢上漲,均少不了SUV市場的拉動。如東風日產旗下的奇駿、逍客等,一汽豐田的RAV4,東風本田的CR-V和XR-V等。而SUV領域也是自主品牌重兵布陣之所在。

值得欣慰的是,盡管2017年上半年市場寒冷,但6月銷量已出現明顯上升。“6月的止跌回暖是一個好的信號,說明去年購置稅政策導致的車市透支正在逐漸消化,並且在6月已經回到正常軌道。”在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師建華看來,6月銷量的止跌是車市“回暖”的重要信號。如此,無論上半年成績如何,對於汽車企業來說,下半年顯然有著更大的機會。

(原標題:乘用車遭遇近13年來最冷年份 車企銷量年中考: “城頭變幻大王旗”)

最後更新:2017-07-24 09:04:46

  上一篇:go 音速拿錢光速花錢 樂視的拿錢速度趕不上花錢速度
  下一篇:go 以史為鑒:暴跌中的創業板能否“接飛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