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1分鍾學完這些技巧 你也能「手機隨手拍大片」
開篇定調,手機無疑是這個時代最適合紀錄生活的器材:攜帶方便,甚至機不離手;畫質夠用,能滿足絕大多數拍攝場景;智能手機的存儲如今已是上百GB的水準,加上處理器越發強大,手機修圖甚至比用電腦方便。所以,手機就是我們每個人的相機+隨身圖庫。
解決了人人都有的「器材」問題,我們需要把焦點放在「如何拍好」這個問題。一般來說,手機使用全自動模式就能拍好大量場景的照片,需要你幹涉的部分,其實隻有你的想法,接下來我們進入實戰。
先上一張圖,當時我坐在一輛飛奔在京承高速的大巴車上,當時大巴車左側一片晴空,天色整體呈現出淡白色,並不好看,但右側雲層密布,天空非常有層次感,陽光穿透雲層時,形成了「耶穌光」效果,非常好看,引發了我的拍攝衝動。
但我馬上發現了幾個問題:1.大巴車窗並不幹淨,而且會有一些反光。2.樹太多,不方便構圖取景。3.我想拍的「耶穌光」效果其實並不好拍到,時不時會被遮擋。4.大巴車速度非常快,手機如果拿不穩極可能就拍煳掉。
於是,隨著大巴車的開動,我時不時地按下快門,但效果還是不太理想。比如上圖,左上角露出了車窗邊框,仔細看的話整張圖片會有玻璃的反光,左下角還會有高速公路的護欄,這些都是破壞照片的「不必要元素」。
此時,我隻能繼續拍,等機會,終於車輛開過一片稍顯空曠的地帶,近處沒有樹木遮擋我想要的雲層和「耶穌光」,但拍完這張我馬上意識到,曝光還是太亮,雲層細節無法體現,夕陽的那種金黃色的感覺也沒找到。
通過手機對焦環旁邊的EV調節功能,壓暗曝光,讓整體畫麵的亮度降下來,這樣雲層的細節會更明顯,也能突顯出「耶穌光」這個主體。很好,我想要的畫麵影調基本上出來了。但還有個小問題,大家注意到遠處的電線和鐵架了嗎?它們的出現太幹擾畫麵的純淨了,這真的沒有辦法了,隻能等!
在持續舉著手機構圖了十幾分鍾之後,大巴車終於開到了一個絕佳的拍攝點,我連續按下快門,並從中挑出一張構圖最佳的照片。曝光完美,構圖因為下麵的水池,倒映出天空的雲層和夕陽的金黃色。可以說是成功了!
但還不夠,為了突顯出夕陽特有的顏色和「耶穌光」,我把們照片再導入Snapseed中做些基本處理,比如進一步把暗部壓暗,直到遠處的樹木完全成為剪影效果,再增加一些飽和度,讓黃金色的光看起來更加舒服,稍許增加一些銳度,讓畫麵看上去更細膩,同時雲層的細節更突出。於是,一張坐在大巴車上,透過車窗拍攝的風景片就完成了。
讓我們對比一下成片和剛剛開始拍攝時差距有多大!
我們回頭總結一下:
◆拍攝,不光是器材的事,更多的是隨時觀察身邊的事物,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
◆不斷嚐試,拍失敗了也無所謂,反正沒啥損失,在手機上刪掉廢片就好了。筆者在拍攝上圖時,一共拍攝了近百張素材,將近300MB大小,但隻是為了成就唯一一張好看的,其他都是廢片。
◆在高速行駛的車上,想拍清晰畫麵,光學防抖還是挺重要的。筆者使用的小米6擁有四軸光學防抖,對於提升成片率有很大的幫助。
◆多動動EV(曝光補償),就是對焦旁邊的小箭頭或小滑杆。手機攝影,它是最常用,最有效控製影調的小功能,它能讓你自由地控製畫麵的明亮度。
◆前期拍攝是基礎,後期處理不可少。不少人追求「原片」,這實際上是個錯誤概念,後期對於拍照來說非常重要,通過後期可以加強我們想表達的畫麵內容,或修複前期拍攝時的錯誤,多使用後期軟件,可以讓你的照片質量大大提升。
最後更新:2017-06-28 14:1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