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947 返回首頁    go 小米 go 小米6


《配置管理最佳實踐》——1.9 建立使用模型

本節書摘來自異步社區《配置管理最佳實踐》一書中的第1章,第1.9節,作者: 【美】Bob Aiello , Leslie Sachs著,更多章節內容可以訪問雲棲社區“異步社區”公眾號查看

1.9 建立使用模型

在公司內,設置專人定義整個團隊如何使用源代碼管理工具是非常重要的。在理想的情況下,這個人從整個團隊那裏得到信息,明確地定義出使用模型是決定選擇使用哪個工具非常重要的部分。可以預料的是這是一個反複迭代的過程,並且肯定會有很多不同的意見。有的時候,你可能喜歡某個特定的工具,但它的使用模型也許過於複雜(或者不夠複雜,但是缺少所需的功能)。一個常見的例子是,把源代碼管理工具和缺陷或者需求跟蹤工具集成到一起提供可追溯性的能力。

需求和缺陷跟蹤實現的可追溯性

曾經遇到過一個國際銀行係統偶爾會錯誤地四舍五入1日元。錢不是很多,隻是非常令人討厭。如果這不是違反了行業規定,日本財政部要關閉這家銀行,估計誰也不會認真對待這個問題。所以,每次遇到四舍五入1日元這個問題,就要有人立刻去修正它。每次都是這樣去修複,但是從來沒人記錄最後一次是如何修複的。如果有一個和源代碼管理工具集成的需求或者缺陷跟蹤係統,所有這些變更都會通過特定的需求或者缺陷ID(或者變更請求, Change Request)關聯到一起。而且可以通過在缺陷係統中搜索“1日元四舍五入”,找到六個月前為修複這個問題到底做了什麼變更。一些源代碼管理解決方案是一套應用生命周期管理(ALM)解決方案的一部分;而其他一些方案則僅僅是具體的源代碼管理工具,通過與市場上其他工具集成一起提供服務。需要考慮的是,我們是需要一套完整的ALM解決方案去支持整個軟件開發生命周期,還是僅需要一個垂直的解決方案來滿足特定的需求。選擇正確的工具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定義明確的使用方式。

最後更新:2017-06-02 19:36:14

  上一篇:go  《配置管理最佳實踐》——1.10 實施時間和風險
  下一篇:go  《配置管理最佳實踐》——1.8 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