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支付VS支付寶:中國兩大移動支付巨頭出海的挑戰與策略
紙幣花了數百年的時間才確定其作為通用的交易媒介的地位,然而,在中國,紙幣正逐步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阿裏巴巴和騰訊等互聯網巨頭提供的移動支付解決方案。這種支付形式基於二維碼技術,在全中國迅速流行開來。
從頂級奢侈品牌的旗艦店到街頭小攤,通過第三方支付平台付款與現金支付一樣有效,並且更加方便快捷。研究機構艾瑞谘詢的數據顯示,2016 年中國移動支付市場規模增長近三倍,達到 38.5 萬億人民幣(約合 5.6 萬億美元),預計到 2017 年將達到 55 萬億人民幣。
如今,風靡中國的移動支付熱潮正試圖進軍海外市場。支付寶和微信這兩大移動支付巨頭是推動這一趨勢的主力軍。
贏得遊客者贏得市場
兩家公司像在中國一樣,與當地商家建立合作關係來進行推廣。他們傾向於選擇遊客喜歡光顧的地方,例如機場免稅店、景點、餐館和便利店。
香港、泰國、日本、韓國等地區和國家是最受中國遊客歡迎的旅遊目的地。螞蟻金服發言人接受TechNode 采訪時稱,這些地方也是支付寶海外交易最活躍的地方。
盡管旅遊消費仍然是海外市場最重要的貢獻者,阿裏巴巴和騰訊也在通過投資當地企業或與之建立合作關係來接觸當地用戶。自 2015 年以來,支付寶母公司螞蟻金服對許多海外電子錢包和金融科技創業公司進行了投資,包括印度的 Paytm、韓國的 Kakao Pay、菲律賓的 Mynt、泰國的 Ascend Money 和新加坡的 HelloPay。
東南亞金融科技初創企業 Silot 的 CEO Andy Li 表示:“從長遠來看,支付寶與這些公司之間將會產生協同效應,他們將共享技術、數據、用戶和消費場景。”
螞蟻金服發言人表示,更確切地說,阿裏此舉旨在推動螞蟻金服整個金融生態係統走出國門,支付寶出海僅是其中一部分。當地媒體報道稱,螞蟻金服預計,未來四年將有一半用戶來自海外市場。
另一方麵,社交網絡和遊戲巨頭騰訊也在投資海外移動支付平台。今年4月,騰訊聯合創始人曾李清成立的德訊資本,投資了澳洲跨境支付平台 RoyalPay 。此後不久,騰訊就投資了澳大利亞跨境支付初創企業 Airwallex。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他們必須與當地公司合作。在大多數地方,這是一個緩慢的過程。在許多國家,我認為這幾乎是不可能的。騰訊在南非和香港都有本地版的移動支付平台。之所以能在南非做到這一點,是得益於騰訊大股東、南非公司Naspers的幫助。在香港能取得成功,也是因為香港離中國大陸非常近。不過,其他國家對他們來說都極具挑戰性。”他說道。
支付寶還可能會遇到來自當地銀行體係的又一重障礙。Andy 表示:“鑒於螞蟻金服旗下金融產品在國內的成功已經給中國的傳統銀行業造成了挑戰,支付寶在海外市場可能會被本地銀行業視為潛在的競爭對手。”
微信支付迎頭趕上
在市場環境和用戶偏好都與國內迥異的海外市場上,互聯網巨頭可能會失去一些競爭優勢。在國內行之有效的成功秘訣到了國外反而可能成為障礙。隻有快速適應當地市場的企業才能成功。
成立距今已有 13 年的支付寶是移動支付市場最早的參與者之一,一度統領中國的移動支付市場。3 年前,支付寶占據了國內超過 80% 的市場份額。然而,後起之秀微信支付正在快速迎頭趕上。2017 年第一季度,支付寶的市場份額下跌至 54%,而微信支付的市場份額則攀升至 40%。
微信支付出現於 2013 年 8 月,它在國內的成功主要源於這樣一個事實:它是社交媒體和即時通訊應用微信的延伸,這保證了微信用戶的高頻率使用。相比之下,支付寶的出現最初是為了給阿裏巴巴的電商平台提供支付解決方案,人們隻有在購物時才會使用支付寶,其使用頻率自然較低。
微信和支付寶之間的紅包大戰就很好地展現了這對對手在國內的競爭關係將如何發展。也正是因為同樣的原因,支付寶才不斷嚐試開發社交功能,盡管大多數努力都以失敗告終。不過,在海外市場上,由於臉書、推特和連我等聊天軟件帶來的競爭,微信的影響力不如在國內,為微信支付起到的助推作用也隨之減弱。
“對微信來說,(在全球市場上)主攻支付而不是社交才是明智之舉。全球社交軟件之戰勝負已定。稱雄的是臉書。”馬修說。
正因如此,進入海外市場近十年來,支付寶的先發優勢愈發明顯。目前,在歐洲、北美、東亞和東南亞有 26 個國家的 12 萬多家線下商店接受支付寶支付方式。微信支付已登陸 15 個國家和地區,支持12種外幣直接結算。
盡管存在這些障礙,但部分人士對於微信支付在海外的發展前景抱有更積極的看法。“國內和國外的情況差異很大。在中國,無論是線上還是線下,支付寶都占了先機。而在國外市場,一切都還未定。主要的問題在於,商家會選擇哪種支付方式。(微信)似乎有可能贏得這場競爭。能否勝出,關鍵在於微信能否成功地向海外商家推廣微信支付解決方案。”微信營銷公司 WalktheChat 的首席執行官 Thomas Graziani 表示。
“主要的推動力是教育。要讓海外商家清楚了解如何將微信或者支付寶整合到現有體係中來,需要付出很多努力。這是增長的主要障礙。”托馬斯說。
東南亞的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困境
導致中國移動支付熱潮的原因有幾個:網絡覆蓋麵廣,智能手機普及率高,O2O應用激增。一旦基礎設施和先決條件都已具備,移動支付熱潮的出現就是一個自然結果。然而,在處於不同發展階段的海外市場上,情況就不一樣了。
“迄今為止,金融科技經曆了兩個發展階段。第一個階段的關鍵詞是連接和促成。在這一階段,我們建立起移動網絡和移動支付所需的基礎設施,來促進不同實體之間的互動。第二個階段的關鍵詞是大數據和人工智能。這一階段會產生大量數據。”Andy Li 接受 TechNode 采訪時表示。
海外用戶經常抱怨稱,海外版微信隻不過是國內版的低配版本。這也經常被認為是導致微信在海外市場失利的原因之一。但 Andy 認為,這並不能怪微信,因為要在全球各地尋找新的合作夥伴是一件十分困難的事。另外,在東南亞等欠發達地區,基礎設施的缺乏使得騰訊無法支持微信的部分功能。
目前,支付寶和微信支付的海外擴張以東亞和東南亞為中心。由於這些地區與中國的相似之處,大多數中國互聯網公司都會將其作為海外擴張的第一站。
如今東南亞地區科技領域的情形同 5 - 10 年前中國的情形十分相像。當時,中國的基礎設施仍在建設之中。“支付寶和微信支付在這些地區推廣移動支付解決方案的舉措,正在促進當地基礎設施的建設。這一情況像是一個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因果困境。”Andy 指出。
下一戰場:歐洲,北美和澳大利亞
與此同時,支付寶和微信支付的激烈競爭正擴展到發達市場。7 月,騰訊在歐洲推出了微信支付服務。兩年前,支付寶在該地區推出了移動支付服務。
Andy表示,發達市場有著使用數字貨幣和信用卡進行移動支付的堅實基礎。不過,基於智能手機的移動支付能夠產生基於位置信息和用戶習慣的大數據,因此支付寶和微信支付在發達市場仍然具有很大潛力。
【本篇文章屬於白鯨出海原創,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
本文由 HumanMade 編輯排版
最後更新:2017-08-25 00:1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