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426 返回首頁    go 小米 go 小米6


全國金融工作會議聚焦風險防範 強調風險處置責任“屬地化”

五年一度的全國金融工作會議7月14日至15日在北京召開,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發表重要講話,在會議新聞稿中出現31次“風險”,28次“監管”。強監管之年,中央再次強調金融安全,強調穩中求進總基調,強調健全金融法製。

強化屬地風險處置責任

習近平在講話中提到,“防止發生係統性金融風險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題。要把主動防範化解係統性金融風險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科學防範,早識別、早預警、早發現、早處置,著力防範化解重點領域風險,著力完善金融安全防線和風險應急處置機製。”

習近平表示,將設立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強化人民銀行宏觀審慎管理和係統性風險防範職責,落實金融監管部門監管職責,並強化監管問責。

值得注意的是,習近平強調,地方政府要在堅持金融管理主要是中央事權的前提下,按照中央統一規則,強化屬地風險處置責任,並稱“金融管理部門要努力培育恪盡職守、敢於監管、精於監管、嚴格問責的監管精神,形成有風險沒有及時發現就是失職、發現風險沒有及時提示和處置就是瀆職的嚴肅監管氛圍。”

中國社科院金融所銀行研究室主任曾剛對澎湃新聞表示,習近平講話中提到地方政府在金融風險的處置中的責任,也就是屬地原則,這是個很明確的提法,對於地方政府在過去一些金融實踐中的行為有一定指向作用。

“某些地方政府熱衷於發展金融,特別是互聯網金融出現之後,很多地方持有支持態度,但是地方政府有了熱情卻不能承擔責任,從而導致了道德風險,這些年地方發展類金融機構出了不少事情,也爆發了不少風險,”曾剛表示,“所以風險處置的屬地責任就意味著,誰捅了簍子,誰去解決,誰家的孩子誰抱走。地方政府的風險防控被前置,在促進金融業發展的同時,要考慮是不是具有處置風險的能力,在鼓勵發展金融業的時候就會比較審慎。”

中金公司認為,會議沒有提到金融去杠杆,但強調了金融風險防範。尤其是要求監管部門恪盡職守、敢於監管、精於監管、嚴格問責,用詞較為嚴厲,對應過去這大半年的時間來看,各監管機構也確實從嚴監管,未來監管力度不會鬆懈。監管重點也有所提及:“要堅決整治嚴重幹擾金融市場秩序的行為,嚴格規範金融市場交易行為規範金融綜合經營和產融結合,加強互聯網金融監管,強化金融機構防範風險主體責任”。

在銀行業風險防範方麵,銀監會副主席王兆星在接受新華社采訪時曾表示,當前銀行業風險總體可控,目前風險防控工作取得了積極進展,一是商業銀行業務結構趨於優化,同業業務規模總體收縮,投向實體經濟的傳統信貸主業保持了較快增長,特別是加大了對國家重大項目建設和新經濟新動能的支持力度;二是各類風險正在逐步得到控製和化解,不良貸款處置力度加大,部分銀行的資產負債期限錯配程度有所緩解;三是金融市場亂象得到遏製,市場競爭更加理性,經營行為更加規範,非法集資案件數量明顯下降。

“但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當前風險防控形勢依然複雜嚴峻,加強監管必須持續用力,久久為功,確保‘不忽視一個風險,不放過一個隱患’,”王兆星表示。

地方融資“緊箍咒”

習近平在講話中指出,要把國有企業降杠杆作為重中之重,抓好處置“僵屍企業”工作,對於地方債務,習近平強調:“各級地方黨委和政府要樹立正確政績觀,嚴控地方政府債務增量,終身問責,倒查責任。”

曾剛認為,因為地方政府的融資是金融體係中、銀行業務中的重要組成部門,約束增強、責任到人的追究機製落實到管理中,地方政府的融資衝動會得到有效抑製,某些金融機構的非標融資、將地方投融資平台作為融資方的金融需求會發生變化,事實上此前財政部已經發了很多文了,這次是再次明確。

2016年11月份至今,財政部針對地方政府和PPP融資問題,陸續下發88號文、50號文、87號文等,這些文件是43 號文規範地方政府融資體係在法律法規以及權威性、執行力層麵的進一步強化。

中金公司認為,上述文件明確指出地方政府債務領域出現了一些新的問題,包括個別地區債務率超出警戒標準、違法違規融資擔保、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項目存在不規範現象等;並強調建立預警和處置機製以提前防範風險,重申地方政府不得以地方政府債券以外的形式違規融資或擔保。強調政府債務不得通過企業舉借,企業債務不得推給政府償還,切實做到誰借誰還、風險自擔。

中金公司表示,從本次金融工作會議來看,與年初至今財政部係列規範文件、加大對地方政府違規舉債的曝光及處罰力度的監管行為一脈相承,“終身問責”更顯示了有關部門對規範地方政府融資行為的決心與力度。盡管在明顯規範並收緊地方融資之後,近期推出“土地儲備專項債券”、“收費公路專項債券”,但均在專項地方債額度之內,彌補或有限。

金控公司立法監管需提上議事日程

在習近平講話中,還有一句不容易發現的話,就是“規範金融綜合經營和產融結合”。曾剛對澎湃新聞表示,這涉及到多家金融機構的持有多張金融牌照,形成了混業經營的情況,此外很多非金融企業也拿了很多金融牌照,甚至部分行業不止一張金融牌照,形成了龐大的金融體係。

曾剛表示,金融控股公司分為三大類,一類是金融機構持牌機構形成的,一類是產業、企業、資本進入金融行業形成的,還有一類是地方政府組建的金控平台,而三方麵的監管是不同的。第一類相對而言好一些,因為母公司要麼銀行,要麼保險,都有對應的監管機構,還在監管體係之內,風險相對可控;不太可控的是產業資本和地方政府進入到金融領域而形成的控股平台,表麵上是單個的、分散的金融平台,但是控股平台沒有機構進行監管,存在監管空白,風險相對不可控。

“金融控股公司控製資產規模好幾千上萬億,有幾個機構已經是係統重要性機構了,如何規範監管金融控股公司是個重要的命題,立法、監管規範需要提上議事日程,”曾剛表示。

(原標題:全國金融工作會議聚焦風險防範,強調風險處置責任“屬地化”)

最後更新:2017-07-16 09:03:16

  上一篇:go 最新股市投資日曆:二季度GDP即將公布(附解禁股名單)
  下一篇:go 鄧海清:金融工作會議釋放七大信號 “股債雙慢牛”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