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914 返回首頁    go 小米 go 小米6


科融環境再起風波 15個月更換4位董秘

繼豐利入主科融環境之後,公司新老板對原高管的“清洗”導致公司內鬥不斷。值得注意的是,在原高管被PK掉之後,“豐利係”自己內部高管之間卻再次掀起風波。

有接近科融環境的知情人士向《證券日報》記者透露,公司高管之間的內鬥主要源於利益的分配。在豐利入主的一年多時間裏,科融環境先後更換了4位董秘。目前,公司董秘由董事長親自擔任。

科融環境“內鬥”

回顧科融環境的“內鬥”,要從豐利的入股開始談起。

去年6月28日,科融環境公告稱,公司原控股股東傑能科技的37位自然人股東與豐利簽署《股權轉讓協議》,將所持傑能科技股權轉讓給豐利,交易完成後豐利持有傑能科技91.96%股份,間接持有上市公司總股本的29.46%,從而獲得科融環境的控製權。同時,豐利的實際控製人毛鳳麗成為科融環境的實際控製人。

對此,有公司內部人士曾向媒體表示,“拿到控製權的時候,整個豐利僅10人。當時有人開玩笑說,‘一進辦公室,全是董監高’。之前我們從來沒有管理過5名員工以上的公司,哪有能力和經驗去操盤一家上市公司?”

據報道,在科融環境的控股權轉讓之前,毛鳳麗與科融環境時任董事長賈紅生曾談過條件,就是由賈紅生繼續負責上市公司三年,而豐利方麵則負責資本運作。條件談成後,2016年6月6日,傑能科技通過大宗交易減持了2100萬股,持股比例從32.41%下降到29.46%,從而避免了觸發30%的要約收購紅線,成功將控股權轉讓出去。

然而,在控股權轉讓之後,據上述內部人士對媒體稱,“剛入主科融環境時,就覺得毛鳳麗的思路不對。當時我們召集科融環境的高管舉行了一次會議,要求所有子公司將公章全部送到徐州總部。”

對此,有知情人士曾向《證券日報》記者透露,豐利剛入主之時並未拿到公章,公章都在原高管的手中。而這也成為雙方“內鬥”的導火索。

事實上,在豐利入主科融環境之後未滿三年,就對公司的原管理層進行了“清洗”,截至目前,公司 9名董事中,除了4名獨董外,另5人全部屬於豐利係。而豐利方麵的“清洗”直接引發了原管理層的反擊,並索要1.15億元的激勵款項。去年9月份,豐利方麵支付了2800多萬元,尚欠8600萬元。有報道稱,公司新控股股東拒絕支付之前協議好的管理團隊8000萬元激勵獎金激化了矛盾。

豐利係“內鬥”再起風波

豐利新老板與原高管的“內鬥”,目前因原高管的被舉報而暫時告一段落。但隨著科融環境原副董事長張永輝的“被辭職”,公司再次掀起了“內鬥”新篇章。

據科融環境發布的《關於公司財務負責人、副總經理辭職》公告顯示,科融環境董事會於今年9月7日收到公司副董事長、財務負責人張永輝、副總經理朱豐的辭職報告。其中,張永輝因個人原因申請辭去公司副董事長、財務負責人職務。但在該公告發布後,張永輝卻突然對媒體表示,自己屬“被辭職”,其未簽署過辭職報告。

公開資料顯示,張永輝曾任北京豐利總經理、董事會秘書,豐利(天津)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天津豐利執行董事、總經理。此次張永輝與科融環境雙方各執一詞,被媒體解讀為科融環境豐利係自己人之間的“內鬥”。與此同時,江蘇證監局也開始向科融環境下發關注函要求科融環境對上述事項進行解釋。

對於此次的“被辭職”,張永輝向媒體表示,科融環境自稱9月7日收到自己辭職報告,而向證監局的回複中又稱,是8月中下旬收到的辭職申請。他表示,真實情況是2016年年末,其與時任董事長毛鳳麗商議,擬申請辭去副董事長、財務負責人並不再代行董秘職責,並起草好了辭職報告草稿(未填寫日期)。經毛鳳麗勸說,其打消了辭職念頭,並繼續履行副董事長、財務負責人職責及代行董秘職責直至2017年9月8日,但當時忘記從毛鳳麗董事長手中索回辭職報告草稿。

此外,張永輝還表示,9月8日所公告的辭職不是其本人真實意圖的體現。

值得一提的是,豐利係入主後的一年多時間裏,科融環境的董秘更換了4人。

有知情人士向《證券日報》記者透露,由於公司更換實際控製人的關係,公司董秘在內鬥中頻頻出現更換,更有前董秘直接請假回家,不再上班。

在科融環境頻頻更換董秘的情況下,公司董事鄭軍曾向媒體透露,“董秘孫成宇(前任)在上任之初就被要求簽署辭職報告書,其已喪失了發布審核信息披露權利”。更有媒體質疑“公司董秘一職已經被架空”。

賣房度日

從2013年至2015年,科融環境淨利潤便持續下滑。豐利入主後,公司2016年的淨利潤更是直接報虧1.32億元。雖然2017年上半年,公司實現淨利潤2530.54萬元,同比增長108.03%,但據科融環境介紹,業績增長主要為公司處置了閑置房產,增加了2700萬元收益所致。中報顯示,公司2017年上半年絕大部分的淨利潤來自營業外收入,占利潤總額比例為94.72%。

對於近年來科融環境業績的下滑,曾在科融環境工作多年的前高層向媒體表示,一方麵是這幾年火電行業煙氣治理的業務不好做;另一方麵也是由於高層人員的頻繁變動,造成主營業務的下滑。據上述科融環境的高層人士介紹,此前科融環境的董事長、總經理、財務總監等核心高管11個人均已離職,還有16個業務人員分別被相關部門傳喚及取保候審。

(原標題:科融環境再起風波 15個月更換4位董秘)

最後更新:2017-09-27 03:33:05

  上一篇:go 中國船舶、中船防務雙雙停牌 “中國神船”或將出世
  下一篇:go 四大銀行鼎力支持“三去一降一補” 債轉股簽約規模超1.3萬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