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油車新能源車雙雙失利 力帆股份內憂外患

8月末,力帆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601777.SH,以下簡稱“力帆股份”)發布了《力帆股份2017年半年度報告》(以下簡稱“《半年報》”)。《半年報》顯示,力帆股份今年上半年實際營業收入為62.98億元,同比增長24.1%;實現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1.21億元,同比下降了32.02%。
進入今年以來,力帆在整車市場的表現不甚樂觀,傳統燃油車和新能源汽車均處境堪憂。此外,由於力帆去年被抓為新能源汽車騙補典型企業同時被處於相應懲罰,其乘用車板塊(以下簡稱“力帆汽車”)今年的業績表現也在預料之中。對此,力帆汽車相關負責人在接受《中國經營報》記者采訪時坦言:“上半年的業績的確受到了新能源補貼申報資質暫停的影響。”
不過對於力帆汽車來講,當下除了挽救下滑的利潤之外,更重要的課題是如何避免被市場“邊緣化”。在當前的自主品牌傳統燃油車市場,力帆早已不在主流之列。而在新能源汽車領域,隨著新能源補貼資質恢複申報,參與者眾多且仍有新入局者不斷加入,腹背受敵的力帆汽車要如何重返正增長的道路?
內憂外患
力帆股份上半年的業績報告將其存在的困境再度凸顯出來。
半年報顯示,1~6月,受進出口業務帶動刺激,公司實現營業收入62.98億元,同比增長24.1%;其淨利潤為1.21億元,雖然較去年同期下降了32.02%,但實際上今年上半年的淨利潤已經超過了公司2016年內全年的淨利潤8260.18萬元。
在銷量上,力帆汽車上半年汽車累計情況也不盡如人意。從半年報可以發現,1~6月,力帆汽車累計銷量為5.65萬輛,同比下滑1.8%;而力帆汽車的新能源汽車板塊的銷售業績更為慘淡,1~6月累計銷量僅為1624輛,跌幅超過50%,達到了59.21%。
西南證券的證券分析師表示:“力帆汽車的收入增長是由於邁威車型的熱銷,但因為今年1~6月,力帆股份整體毛利潤僅為13.4%,同比下降了1.6%,最終毛利潤下滑導致業績不如預期,甚至是呈現負增長。”
實際上,今年上半年,國內汽車市場的整體走勢並不樂觀,乘用車上半年累計銷量也同比下滑了0.2%。在這種大環境下,體量原本就不大的力帆汽車難免要承受更多的壓力。
從市場層麵來看,力帆汽車的銷量下滑在一定程度上與國內整體汽車市場的發展情況有關;另外,在新能源車領域,力帆汽車的銷量數據出現大幅度滑坡,在力帆汽車看來是因為之前騙補處罰的影響,屬於偶然事件,公司傳統乘用車和摩托車的累計銷量都保持增長趨勢。
2016年10月10日,財政部發布公告表示力帆乘用車申報2015年度中央財政補助資金的新能源汽車中,共計2395輛不符合申報條件,涉及中央財政補助資金11408萬元。此後,力帆乘用車2016年中央財政補助資金預撥資格被取消;今年5月,力帆汽車恢複申報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車型資質和補貼申報資質。
目前我國的新能源汽車企業發展很大程度上是依靠政府補貼的推動,這已經是公開的秘密。因此,少了政策補貼的力帆汽車在新能源板塊出現大幅銷量下滑並不意外。
銷量和利潤的縮水讓本就陷入困境的力帆汽車雪上加霜,但艾瑞谘詢汽車研究總監聞文表示:“這些都屬於導致力帆汽車銷量和利潤下滑的客觀原因,實際上更主要的原因在於其產品本身存在的問題,難以形成強有力的品牌影響力和有效的競爭力。”
擺脫邊緣化身份?
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則指出:“先不講產品如何,力帆汽車的自身發展戰略、電動化進行的不順利,都影響到了力帆汽車的銷量和盈利。”
今年7月,工信部公布了第297批《道路機動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公告(以下簡稱“《第297批公告》”),其中包括了力帆汽車的多款車型均不符合規定。不過力帆汽車相關負責人方麵強調這並不是他們的過錯,是車型到了升級淘汰期。
隨著新能源汽車監管愈加嚴苛,門檻越來越高,因此身處“局”之中的力帆汽車如何自救,擺脫限製也成為當下最終重要的課題之一。
力帆汽車似乎也已經意識到了其自身存在的問題。力帆股份董事長尹明善公開表示,公司將必須切實轉變“大企業”作風,提高生產效率和管理績效,擴大進出口業務和新能源汽車占有率,積極推動轉型升級,力爭全年打一個漂亮的“翻身仗”。
具體而言,共享汽車、網約車、出租車等公共交通運輸機物流運輸領域將成為力帆汽車接下來的發展重點和應對措施;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7月力帆汽車進入廣州市出租車市場,換電出租車賺錢效應高於分時租賃,有望在未來貢獻業績。
“未來力帆汽車將采用獨創的分箱換電模式,積極推動換電模式的國家標準的出台,以達到‘車電分離’的行業模式。”力帆汽車相關負責人表示:“《中國製造2025》將發展新能源汽車列為國家發展戰略,是新能源汽車產業的重大發展機遇。公司將積極遵循國家新能源產業政策,穩步實施公司的新能源發展戰略。”
(原標題:燃油車、新能源雙雙失利 力帆汽車如何翻身?)
最後更新:2017-09-17 02:4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