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131 返回首頁    go 小米 go 小米6


我國對外投資流量五年翻番 連續兩年位居全球第二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對外投資的步伐進一步加大。商務部的數據顯示,2016年我國對外投資流量達1701億美元,較2012年的878億美元,5年間幾乎翻了一番。

10月12日,商務部召開例行新聞發布會,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峰表示,2012年以來,我國對外投資的規模不斷擴大。2016年,我國對外投資流量連續兩年位居世界第二位,僅次於美國。

“5年來,我國對外投資呈現出3大特點,首先是走出去的規模不斷擴大;其次,企業國際化經營水平不斷提高;第三則是產業國際布局加快。未來,商務部將繼續統籌推進對外投資、工程承包、勞務合作,鼓勵有實力的企業走出去。”高峰強調。

“走出去”規模擴大

高峰說,2016年,我國對外投資流量連續兩年位居世界第二位。截至2016年底,對外直接投資存量超過1.3萬億美元,境外資產總額達到5萬億美元。2012年到2016年,對外承包工程完成營業額累計約7100億美元,年均增長9%,我國已經成為世界主要的對外承包工程國之一。截至2017年上半年,我國企業在44個國家的97家境外經貿合作區累計投資289.9億美元,入區企業3825家,上繳東道國稅費30.9億美元,為當地創造24萬多個就業崗位。

此外,記者通過梳理商務部數據發現,2012年以來,我國對外投資增速已經連續5年保持兩位數增長。

商務部的數據顯示,2012~2016年期間,我國非金融類直接投資額從878億美元提升至1701.1億美元。對外投資增速都保持在兩位數以上。其中,2013年,我國非金融類直接投資首次突破1000億美元大關,達到1078.4億美元;2015年起,我國對外直接投資金額首次超過日本,達到1456.7億美元,僅次於美國。

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對外投資流量的提升反映出我國對外開放戰略的轉型升級。“過去我們重視商品輸出,現在是商品輸出與資本輸出並重。過去,我們以引進外資為主,現在是引進外資與對外投資並重。這種變化,最直接的會體現在對外投資金額上。”

白明表示,2015年起,國際經濟格局繼續發生深刻變化,世界各國努力實現經濟複蘇,國際產業重組和資源優化配置加快,各國與我國開展經貿合作意願加強,對開展投資合作寄予厚望,加之我國企業加大力度轉型升級,“走出去”步伐加快,對外投資合作發展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

不過,2017年1~8月,我國境內投資者共對全球152個國家和地區的4789家境外企業新增非金融類直接投資累計687.2億美元,同比下降41.8%。

對此,白明認為,今年的對外投資並不具有可比性。“由於去年對外投資增速高,帶來基數高,加上政策約束,今年的增速必然會下降。降幅有望在12月得到放緩。明年起,對外投資增速很可能由降轉升,向理性回歸。”

製造業對外投資增長強勁

高峰介紹,在國內要素成本上升的背景下,開拓國際市場、發揮兩種資源優勢,成為我國工業化發展的必然選擇。“2016年,我國製造業對外投資達到290.5億美元,同比增長45.3%。”

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發布的《中國對外直接投資與國家風險報告(2017)》指出,近兩年來,中國對外直接投資增長迅速,中國企業對外直接投資中製造業增長最為強勁,凸顯了中國企業海外直接投資驅動力向尋求戰略性資產轉變。2016年上半年,中國企業製造業海外並購共計77.27億美元,成為中國企業海外並購的第一大行業。

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國際投資室主任張明表示,隨著中國經濟轉型升級和國際競爭日益激烈,企業需要從低附加值的經營活動向高附加值的經營活動轉移。中國企業傾向通過跨國並購盡快實現核心技術、研發設施、人力資本、品牌、消費者基礎、市場渠道、管理技能等戰略性資產的積累。

商務部的數據顯示,2016年全年,我國企業對製造業,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以及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的投資分別為310.6億美元、203.6億美元和49.5億美元。其中對製造業投資占對外投資總額的比重從2015年的12.1%上升為18.3%。

2016年全年,我國企業共實施對外投資並購項目742起,實際交易金額1072億美元,涉及73個國家和地區的18個行業大類。其中對製造業,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分別實施並購項目197起和109起,占我國境外並購總數的26.6%和14.7%。

白明認為,境外並購已經成為中國企業“走出去”高水平參與國際分工合作的一種重要方式。

“我國企業海外並購,特別是製造業,對全球產業鏈的重構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在互聯網、智能製造等新技術革命推動下,我國企業在製造業的多個領域開展並購,獲取專利技術、品牌、營銷渠道。未來,製造業對外投資將更加聚焦於高端製造業。”白明說。

(原標題:我國對外投資流量五年翻番 連續兩年位居全球第二)

最後更新:2017-10-13 01:18:14

  上一篇:go 國家科技成果轉化引導基金擴容 貸款風險補償模式年內開展
  下一篇:go 央企盈收雙增創十八大以來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