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再好也要保持適當“距離”、微信擅自轉走朋友錢財被訴
正義網南通10月9日電(記者徐德高通訊員馮盼盼)相比較傳統的銀行信用卡,“花唄”“白條”等申請更簡單,授信額度也比較合適,受到廣大網購一族的青睞。然而,任何消費都要量入為出、量力而行。10月9日,江蘇省海安縣檢察院以涉嫌盜竊罪,對一起因無力償還電商賒賬消費而盜竊朋友財產的案件提起公訴。
圖片來源:網絡
今年3月的一天,56歲的海安人航某(女)來到轄區建設銀行,詢問工作人員自己建行卡上的10000元不見了,而且沒有任何短信通知,要求銀行給個說法。後經該銀行的工作人員查詢該卡流水,結果發現這卡上10000元原來已被轉入深圳財付通科技有限公司,即微信。但航某表示自己既沒有提現也沒有轉賬給任何人,怎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建行工作人員隨即又向微信公司客服查詢錢款去向,結果進一步發現該筆錢款已從航某微信轉賬給微信名叫“小薇”的人,並提供“小薇”的微信賬號。得知這一消息的航某這才恍然大悟。
原來,叫“小薇”的是航某做服裝生意時的朋友,今年43歲,遼寧人,真名叫陳虹。幾天前,航某邀請陳虹到海安遊玩,期間,陳虹就住在航某的家中,因航某年紀較大,且對陳虹十分信任,便請陳虹幫忙整理銀行卡及微信綁定的銀行卡。由於航某的手機屏保密碼、微信轉賬密碼及銀行卡密碼全部一樣,且又十分簡單好記,因而陳虹一下子就把這些密碼牢記在心。
圖片來源:網絡
作者:徐德高、馮盼盼
新聞來源:正義網
最後更新:2017-10-10 11:3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