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269 返回首頁    go 小米 go 小米6


實行“三步走”戰略積極穩妥去杠杆 國企仍是重中之重

多位專家近日表示,下一步積極穩妥去杠杆應實行務實的“三步走”戰略:首先,短時間內實現杠杆率增速趨緩;其次,在中短期內實現總杠杆率基本穩定;最後,在中長期內實現總杠杆率趨降。

總杠杆率上升速度放緩

國家發改委有關負責人近日表示,當前我國總杠杆率上升速度明顯放緩,趨於穩定。中國社科院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國家資產負債表研究中心最新發布的《二季度中國去杠杆進程報告》顯示,2017年二季度,包括居民、非金融企業和政府部門的實體經濟杠杆率由一季度末的237.5%增加到238.2%,上升了0.7個百分點,總體態勢趨穩。同時,居民部門和非金融企業部門間存在杠杆率轉移,相比於一季度,二季度居民部門杠杆率上升1.3個百分點,而非金融企業部門杠杆率下降1.4個百分點,表明杠杆率內部結構有所改善。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張曉晶指出,當前,我國去杠杆處於第二階段,即實體經濟總杠杆率趨穩,杠杆率內部結構有所改善,杠杆率風險下降。分部門杠杆率來看,居民部門杠杆率繼續攀升、非金融企業部門杠杆率下降、政府部門杠杆率保持穩定。

“值得注意的是,二季度居民部門在全部實體經濟中加杠杆的速度較快。”張曉晶稱,一方麵,房地產相關貸款增速過高依舊是居民部門杠杆率上升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麵,短期消費性貸款增速過快,在房地產調控趨嚴、按揭貸款額度受到限製後,部分居民或以短期消費貸款的名義套出資金,用於購房。“房抵貸”“首付貸”等資金違規流入房地產市場的可能性增加。

在國家資產負債表研究中心副主任常欣看來,隨著房地產市場進一步回調及各地房地產調控政策的進一步發酵,未來房屋交易量存在下降趨勢,這是抑製居民部門杠杆率的主要因素,預計居民部門杠杆率的上升態勢將有所趨緩。

中信證券認為,監管出手疊加居民杠杆高企難以為繼,房地產走勢將麵臨承壓。當前房地產庫存相當一部分已轉移到居民部門,後續房地產需求缺乏足夠繼續增長的動力。此外,短期來看,在中長期按揭貸款受限且監管開始出手整治短期消費貸的情況下,房地產市場資金流入將在一定程度上減少。長期來看,居民部門杠杆繼續增加的空間不大,居民部門短期內缺少繼續加杠杆的資金,繼續加杠杆的難度會不斷增大。

“雖然二季度政府部門杠杆率保持穩定,不過,下半年國債發行量預計將占全年計劃發行量的一半以上,三季度政府杠杆率將有所上升。”張曉晶表示,一方麵,下半年財政收支缺口加大,帶來政府部門加杠杆的可能,而且,在當前地方政府違法違規融資受到強力監管的形勢下,對地方政府債券融資依賴度進一步提升,也會相應增大債券供給,也會對地方政府杠杆率或形成一定上行壓力。另一方麵,還應警惕PPP項目繼續由地方政府控製並提供隱性擔保的可能。

國企去杠杆仍是重中之重

雖然我國總杠杆率上升速度明顯放緩,趨於穩定,但杠杆率分化較顯著。數據顯示,非國有企業資產負債率為52%,低於平均水平,且有明顯下降的趨勢;國有企業達61%,仍處高位。

張曉晶指出,目前,國有企業總債務占全部非金融企業債務的比例仍在上升,根據從國資部門了解到的數據,國企總帶息負債約占80%左右,國企債務占全部非金融企業債務規模的比例達62%。

“去產能、去杠杆的長效機製依賴國企改革,也是破解其中諸多難題的核心所在。”社科院財經院綜合經濟戰略研究部助理研究員劉誠認為,國企改革與去產能、去杠杆存在千絲萬縷的內在聯係和外在聯係,有必要從國企改革角度切入,深入洞察供給側改革的微觀結構變化。

“未來國企去杠杆仍是重中之重,隻有國企去杠杆取得成績,才能有效緩解杠杆率錯配帶來的風險。”張曉晶說。

國家發改委有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把國有企業降杠杆率作為主攻方向,研究建立嚴格的分行業負債率警戒線管控製度,以體製機製改革逐步降低國有企業杠杆率。把僵屍企業出清作為降杠杆重要途徑,切實破除“僵屍企業”僵而不死的各類障礙,推動通過市場化、法治化實現“僵屍企業”“安樂死”。推動市場化債轉股進一步發揮綜合性作用,使債轉股成為降低企業杠杆率的利器,並以債轉股為契機推動企業尤其是國有企業改革改組改製。同時進一步支持企業兼並重組,提高綜合競爭力。

去杠杆應實行“三步走”

專家表示,未來積極穩妥去杠杆,應實行“三步走”戰略:在短期內實現杠杆率增速趨緩,從快速的攀升到緩慢的爬升;在中短期,是實現總杠杆率基本穩定,即總杠杆率從趨升到趨穩,在此期間,重點在於杠杆率內部結構的調整;在中長期,實現總杠杆率的趨降。

張曉晶指出,要實現積極穩妥去杠杆的“三步走”戰略,就需要從根本上改變信貸驅動增長的模式。擺脫信貸驅動增長的模式,根本在於轉變發展方式,即由投資主導轉向消費主導。隻要增長以投資為主,那麼就需要靠信貸推動,從而帶來杠杆率的不斷攀升;如果增長以消費為主,靠的主要是收入推動,其關鍵在於收入分配而不是信貸增長,盡管信貸增長也會帶來收入增長,但由此帶來的收入差距擴大問題則更為嚴重。

“擺脫信貸驅動增長模式,還要糾正杠杆率錯配問題,提高資金利用的效率。”在常欣看來,杠杆本身無所謂好壞,關鍵是杠杆配置是否體現了效率原則,當前我國杠杆率的主要問題不再總量而在結構,即有限的金融資源,資金杠杆配置到了一些低效率的企業或其他市場主體,導致資金收益率下降。因此,應對的策略就是把有限的信貸資源更多配置到有效率的企業,包括以更市場化的方式配置信貸,同時推進國有企業改革。

中信建投分析師黃文濤認為,“強監管+中性貨幣”可能是當前主動去杠杆的最優組合。一方麵,有助於維持資金麵緊平衡,提高資金進入資產市場和高杠杆企業的成本,防止流動性過於寬鬆而導致信用過度擴張;另一方麵,可以避免政策過於收緊而引起市場不必要的恐慌。當然,“強監管+中性貨幣”政策效果可能需要一段時間才能顯現,這需要政策部門保持必要定力,並加強與市場溝通,做好預期引導。同時,需要央行提高調控能力,把握好力度和節奏,真正做到不緊不鬆。

(原標題:實行“三步走”戰略 積極穩妥去杠杆)

最後更新:2017-10-12 05:48:12

  上一篇:go 牛散覬覦場外期權配資 監管欲封堵“看不見的客人”
  下一篇:go 我國雲計算迎來“黃金窗口”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