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负责“破译” 一个只管收钱,俩山东人网上“偷货”微信销赃
本报讯 两名男子在网络上相识,通过网络作案,为不留痕迹依旧选择网络销赃。黄骅警方辗转追踪,异地侦查,连续奋战20余天,成功侦破一起跨省电信诈骗案,两名诈骗疑犯落网。
9月3日下午,黄骅公安局接到三名上海来的男子报案:8月20日,他们在黄骅某公司购买了价值15万元的产品,暂存于那家公司的账户上。几日后,他们发现账号登录不上去了,立即与这家公司联系,得到的回复让他们大吃一惊。原来,通过网上核查,他们账户上价值15万元的产品已被人分批提走。意识到可能被骗,三人立即向黄骅警方报警。案件发生后,黄骅警方立即成立专案组,从刑警大队一中队和网监大队抽调精干警力,全力展开案件侦破工作。
“通过对这家公司调查走访,发现这家公司的经营模式是公司的会员购买产品后,先暂存在他们的个人账户上,每个账户都有一个原始密码,待会员登录后再自行更改。货物是现用现提,需要时登录账号给公司留言,公司负责通过快递将货物派送到指定地点。报案人称他的账户依旧使用原始密码,还没来得及更改。”本案的负责人刑警一中队队长王仁德介绍说,通过进一步侦查,他们发现在8月20日到9月3日之间,报案人的这批货被分三次被提走,有的寄往邯郸,有的寄到黄骅本地。他们立即与收货人取得联系。
通过收货人介绍,民警得知在此前有一个名为“农村混血儿”的微信号曾在网络上发布信息,自称有一批货物想低价转卖,收货人才和“农村混血儿”取得联系。期间,他们都是通过微信沟通。
由此为突破口,专案组民警通过大量工作,根据多方汇集的线索,判断此人可能在山东一带,立即抽调精干警力进驻山东省,先后辗转多个县市,行程几千里,通过走访排查、分析追踪、精准研判,将潍坊籍两名王姓涉案人员锁定。9月22日晚,经过连续两天的布控蹲守,嫌疑男子王某在家中落网。9月26日7点多,另一名嫌疑男子王某某落网。
两名涉案人员供述,2016年,嫌疑人王某某曾在黄骅某公司注册过会员,购买公司产品。操作过程中,他无意间发现这家公司的会员账号和密码有一定规律。于是,他从网络上不停试验,输入近十位的账号后再输入原始密码,碰上账户里有货的便直接留言,让公司管理员发货,直接寄到从网上联系好的买家手中。为避人耳目,他又从网上联系了男子王某负责收钱。王某为逃避警方追查,专门办了一张四川的银行卡和手机号,负责转账并从中获得10%的好处费。就这样,一个负责破译账号,一个负责资金转账,两人共同实施电信诈骗,涉案金额达23万余元。据他们说,两人虽在同一城市,竟互相都不知道,只是一直通过微信联系作案。
目前,两名犯罪嫌疑人已被黄骅警方依法刑事拘留,案件正在进一步深挖中。
邓春霞
最后更新:2017-10-09 15:1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