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眾號刷量被曝光 自媒體泡沫被戳破
泡沫是人吹出來的繁華,戳破之後實際上什麼都沒有。想當年鬱金香泡沫,房地產泡沫,都是讓人們給炒作出來的。而如今的互聯網經濟,也是存在很多這種現象。
科技領域,各種A輪,B輪投資;APP被不斷炒作。看似繁華似火,實際上都是在炒作,在炒作一種觀念。
泡沫經濟往往伴隨著商品價格的大起大落,由過度投機而導致的商品價格嚴重偏離商品價值、先暴漲後驟跌的現象,是社會資金過於集中某一部門、同一商品反複轉手炒賣而導致該部門短期內扭曲膨脹、生產部門因缺乏足夠的資金而長期衰退的一種必然結果。
近日,由於微信號刷點擊的工具崩潰,很多微信“大號”露出了真尾巴。不少平時看起來閱讀量上萬甚至10萬+的號,在昨天閱讀量直線下降,閱讀量僅為平時的幾十分之一甚至百分之一部分公眾號在9月28日當天的閱讀數,確實出現了斷崖式下跌,部分公號的閱讀量甚至比平時縮水50倍。
據不完全統計,出現大幅度下滑的大部分是一些營銷類賬戶。其中,靠閱讀量掙錢的娛樂號、食品號、科技號是重災區,這類賬戶往往幹貨不多,充斥著各種軟文和廣告。以“汽車點評”為例,原來動輒“10萬+”的閱讀量,一下子下降到1萬多的閱讀量。某個科技李姓大V的閱讀量更是從平日1萬到2萬,直線下跌到400多個點擊。前丁香園CTO馮大輝在朋友圈點評說,你們不要再去刷量的微信號看閱讀量了。
刷閱讀量、刷點讚數已經成為一條較為成熟的黑色產業鏈,平台與黑色產業鏈之間的技術對抗一直存在,並且在不斷升級。而且這種“貓鼠鬥法”將長期存在。刷量的行為難以根除,在黑色產業鏈摸清微信具體規則後不排除產生新的工具。這條產業鏈的技術、人力、資源成本要求並不高,也不是很難做的事情,有市場需求和利益的存在很容易做起來。
公眾號的泡沫是當前互聯網產業泡沫的一個縮影。電商的刷單、應用商店的刷量、網約車的刷補貼、公眾號的刷閱讀量等等,都是危害互聯網產業的病毒。本來應該公開透明的互聯網,卻因為這些虛假的光環,被催生出一些虛幻的泡沫。與之相隨的後果,則是動輒數千萬乃至上億元的企業估值,吹起了一個個虛胖的企業。
最後,我們還可以發現,這次刷量嚴重的重災區,有這麼幾種情況:
A.科技類媒體,科技類其實受眾群體很小,為了數據好看不得不刷量;
B.自媒體聯盟,有人說自媒體聯盟是新媒體營銷的一大惡,所言不虛;
C.投資機構青睞的領域,刷量或許比接廣告利益驅動力更強。
總之,除了指望官方在技術層麵不斷優化之外,我們要提高新媒體營銷的媒介策略水平,還得持續加強數據積累和分析的能力。
縱觀中國經濟發展曆史,搞炒股,期貨,黃金,投資,貸款,金融,雖然暴利,都是一紙繁華下的泡沫,崇尚實業,實實在在做出一些價值,提高工作的效率才是長久之計。
最後更新:2017-10-08 02:0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