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支付寶掃一掃,就能從ATM取錢啦!但用戶隻高興了一天…
“他打開手機,掃描了ATM機上的二維碼,ATM就吐出了一大疊鈔票。”
雖然微信和支付寶讓很多人擺脫了現金的束縛,但人們想要的便利更多——人們甚至想擺脫銀行卡的束縛,直接用手機就完成ATM機的取現(因為有些消費隻接受現金)。
有些敏銳的機構就嗅到了這樣的商機。就在9月4日,地處西北內陸的蘭州銀行,創新性地開發出了這樣一項業務:用戶隻需用微信或者支付寶在蘭州銀行的ATM機上掃碼,就能將微信或者支付寶裏麵的餘額提現出來。
但就是這樣一項看似利好消費者的業務,僅僅1天後就緊急下線了!這其中,究竟有怎樣的隱情?
9月4日,蘭州銀行在其官方微信宣布蘭州銀行ATM上線掃碼取款業務:使用微信或支付寶掃ATM機上的二維碼,即可將微信或支付寶內的餘額提現。
此項業務的開通意味著用戶無需攜帶銀行卡,隻要用微信或者支付寶掃描ATM機屏幕上生成的二維碼,輸入取款金額,就能將微信或者支付寶內的餘額提現。
看上去,蘭州銀行又在創新上為大家提供了便利,這不應該是一件喜聞樂見的事嗎?
為何緊急下線
實際上,盡管多家銀行推出了掃碼取款,但前提是需下載和登陸該行自己的APP。不同於其他商業銀行和蘭州銀行此前的取款方式,蘭州銀行此次將微信和支付寶引入其中,直接對“ 微信”和“支付寶”的餘額進行提現。
而根據《非銀行支付機構網絡支付業務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規定,支付機構是不得經營或者變相經營現金存取等業務的。
中國政法大學金融創新與互聯網金融法治研究中心副秘書長趙鷂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的,“從支付機構的角度來說,這是一項嚴重違規業務。”趙鷂直言稱,支付機構不能夠做現金存取業務,這是底線,不能突破:
“據我了解,老早以前,支付機構就已經找過一些大銀行,希望通過支付賬戶在銀行ATM上取現,馬上就被拒絕了。蘭州銀行這麼做,我覺得是不妥的。”
據經濟參考報消息,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董希淼指出,存取款是央行特許商業銀行的權力,其它機構不能吸收公眾存款,不能提取現金。
此外,《辦法》還指出:
對於支付機構自主或委托合作機構以麵對麵方式核實身份的個人客戶,或以非麵對麵方式通過至少五個合法安全的外部渠道進行身份基本信息多重交叉驗證的個人客戶,支付機構可以為其開立Ⅲ類支付賬戶,賬戶餘額可以用於消費、轉賬以及購買投資理財等金融類產品,其所有支付賬戶的餘額付款交易年累計不超過20 萬元(不包括支付賬戶向客戶本人同名銀行賬戶轉賬)。
董希淼表示,這則條款也明確說明,即便是Ⅲ類支付賬戶也隻能消費、轉賬以及購買投資理財等金融類產品,沒有被賦予提現權限。
為了解蘭州銀行上述業務緊急下線的原因以及應對措施,今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致電蘭州銀行一位副行長,對方並未接聽電話。之後他短信回複記者稱,正在人民銀行開會,不方便接聽電話。晚上20點左右,記者再次致電,已無法接通。
夾縫生存的中小銀行
蘭州銀行此次微信取現風波,也折射出了當下小銀行在大型銀行、互聯網金融雙重擠壓下艱難的生存狀態。小銀行隻有在技術上和服務上推陳出新,才能獲得競爭優勢。
據中國網消息稱,此前,蘭州銀行的創新曾多次被當地領導表揚。稱其“特別是在科技利用方麵,蘭州銀行已經走在了金融機構的前列。”
另外,在其2016年年報中看到,蘭州銀行稱其互聯網金融生態布局基本完成。報告期內,蘭州銀行淨利潤為21.26億元,較2015年又增加了3.77億元,增幅為21.57%。
每經記者 張壽林
每經編輯 湯亞文
點擊播放
GIF/428K
本文為|每日經濟新聞nbdnews原創文章|
未經許可禁止轉載、摘編、複製及鏡像等使用
最後更新:2017-10-08 01:2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