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方合力推動增長 金融穩定聚焦四大領域
2017年10月15日,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在華盛頓出席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年會期間,在G30國際銀行業研討會上就中國經濟前景發表演講。
對於備受關注的中國金融穩定問題,周小川進一步闡釋了今年7月的全國金融工作會議決定成立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重點關注四方麵問題:影子銀行、資產管理行業、互聯網金融、金融控股公司。
“我們觀察到,一些大型私人企業通過並購獲得各種金融服務牌照,但並非真正意義上的金融控股公司,其間可能存在關聯交易等違法行為,而我們對這些跨部門交易尚沒有相應的監管政策。”他表示,未來我們將進一步深化改革,逐步推動經濟去杠杆。同時,加強金融監管協調,推動金融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維護金融穩定。
在演講中,周小川對中國經濟、去杠杆、金融穩定、債務以及中國在國際經濟治理中所承擔的角色等國際關注的熱點問題給以解答。
金融穩定聚焦四大問題
對於備受關注的中國金融穩定問題,周小川進一步闡釋了今年7月的全國金融工作會議決定成立的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重點關注的四方麵問題:影子銀行、資產管理行業、互聯網金融、金融控股公司。
一是影子銀行。周小川稱,事實上我們已於兩年前開始著手應對這一問題,目前已取得積極進展,許多影子銀行業務已回歸銀行部門,被納入商業銀行資產負債表。
二是資產管理行業。這一問題較為複雜,銀監會、證監會和保監會三家分業監管的監管機構針對同一資產管理行為可能有不同的監管規定,我們同意金融穩定理事會的相關建議,應理順和精簡對資管行業的監管。
三是互聯網金融。目前許多科技公司開始提供金融產品,有些公司取得了牌照,但有些沒有任何牌照卻仍然提供信貸和支付服務、出售保險產品,這可能會帶來競爭問題和金融穩定風險。
四是金融控股公司。我們觀察到,一些大型私人企業通過並購獲得各種金融服務牌照,但並非真正意義上的金融控股公司,其間可能存在關聯交易等違法行為,而我們對這些跨部門交易尚沒有相應的監管政策。
“未來我們將進一步深化改革,逐步推動經濟去杠杆。同時,加強金融監管協調,推動金融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維護金融穩定。”周小川稱。
重視政府債務風險
中國的債務問題也是研討會上一個關注的重點。
周小川表示,金融危機以後,中國開始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應對危機,所以在2009年後的兩年內中國債務占GDP的比重大幅上升,但這是值得的,因為中國經濟很快從危機中恢複。現在,中國需要將杠杆率降下來。
周小川表示,分部門看,政府債務占GDP的比例並不高;居民部門債務占GDP的比例仍然處於低位,但增長較快;主要的問題是企業部門債務占GDP的比例較高。得益於低利率環境,當前償債率仍較為合理。
“很多人可能會問,為什麼企業會有這麼高的杠杆率,為什麼金融機構特別是商業銀行願意給企業提供這麼多貸款。其中一個原因,也是很多經濟學家指出的,中國地方政府通過各種融資平台借款,形成了較多的債務,這在統計上體現為企業部門債務,會導致企業部門債務高估。如果將這部分統計為政府債務,企業部門債務會大幅下降,政府債務相應上升,這種債務結構也更加平衡。因此,看待中國的杠杆率,不僅要看國有企業等企業部門債務和銀行信貸問題,還應重視地方政府債務問題,而後者與推動城鎮化進程有關。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第四條款磋商團隊也向我們提出建議,應認真研究政府間財政關係,改革中央與地方財政收支責任劃分。”他說。
周小川在會回答花旗銀行前總裁Bill Rhodes提問中表示,關於債務問題會逐步得到解決,金融市場會變得更加透明、健康。今年7月召開的全國金融工作會議也強調要重視政府債務風險,同時也應看到,與私人部門債務和外債相比,政府債務風險較低,我們將通過推進財政改革積極應對有關問題。
推動中國監管改革
過去幾年來中國經濟增速持續放緩,自此前高於10%降至2012年的8%左右以後,繼續降至2016年的6.7%。但今年以來經濟增長動能有所回升,上半年GDP增速達6.9%,周小川稱,“下半年有望實現7%”。
他並且稱,中國經濟的各種積極表現,似乎為討論儲備貨幣體係改革、特別提款權的作用、貨幣互換機製常態化等問題時推動中國主張提供了一個契機。
國際貨幣金融機構官方論壇(OMFIF)主席David Marsh向周小川提問中表示,有人說當前全球存在“領導力真空”,是否認為此時是中國在國際貨幣體係改革中增強領導力的時刻?
針對這一問題,周小川表示,近幾年,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中國在國際經濟治理中開始發揮一定作用,包括參與儲備貨幣體係改革以及貿易與金融穩定等政策的製定工作。但中國目前仍重點關注解決國內問題,包括如何繼續促進經濟發展,推動監管改革等,從而跟上全球發展步伐。
“很高興看到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將人民幣納入特別提款權貨幣籃子,這令人鼓舞,也會激勵中國進一步推進改革開放,更好發揮人民幣作為可自由使用貨幣的作用。雖然中國更積極地加強了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國際清算銀行以及金融穩定理事會的合作,參與了標準製定工作,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以發揮更大的作用。”周小川稱。
他說,貨幣互換是全球金融危機的意外產物。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伊始,由於缺乏硬通貨,銀行發展代理行關係也麵臨困難,周邊國家提出與中國簽署本幣互換協議,支持區域貿易發展與便利化。起初是韓國、東盟和中亞一些經濟體,後來逐步擴展到世界其他地區,例如阿根廷、烏克蘭和埃及等。因此,貨幣互換機製可以說是金融危機的意外產物。中國支持進一步發展全球安全網,這可能比雙邊安排更為有效。
(原標題:多方合力推動增長 金融穩定聚焦四大領域)
最後更新:2017-10-16 23:4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