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管新規征求意見48小時:銀行網點仍在熱推短期封閉式理財
日前,中國人民銀行、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外匯局聯合發布《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下稱《意見》),並強調對資管產品的資金池業務進行規範。
《意見》指出,為降低期限錯配風險,金融機構應當強化資產管理產品久期管理,封閉式資產管理產品最短期限不得低於90天。
上述“90天最短期限令”一旦結束征求意見並落地實施,無疑將對短期銀行理財產品造成影響。在《意見》出爐後,《證券日報》記者走訪北京地區多家銀行以及撥打銀行客服電話並獲悉,基層網點目前幾乎都未關注到上述《意見》,3個月以下非保本理財產品的市場需求仍較高,理財經理也在重點推薦此類產品。
多家銀行“未獲悉”新規
值得一提的是,監管層在前幾年就曾對超短期限的封閉式產品有所警示。2011年底,銀監會曾叫停多家銀行一個月期限以下超短期理財產品。
此次《意見》發布後,記者對北京地區多家銀行進行了走訪調查。多家銀行網點理財經理表示,尚不知曉相關《意見》正在征求意見。
在一家國有大行網點,該網點的客戶經理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目前,我行3個月以下非保本理財產品仍在售,沒有接到以後不讓發行的相關通知,這種短期理財產品由於資金流動性強,一直以來的市場需求量較大。”
理財經理仍在推薦
《證券日報》記者調查發現,目前3個月以下非保本理財產品仍在發售,而且收益率也很誘人。例如,34天、40天、62天、74天、82天理財產品預期收益率在4%以上,最高可達5%以上。
一般來說,理財產品的投資期限越長,收益率會越高。然而,記者近日走訪發現,銀行發售的理財產品中,一些中長期產品比短期理財產品收益率高出範圍僅在0.05% -0.7%之間,利率差距不算很大。另外,部分銀行代銷的資產管理計劃理財產品預期收益率明顯高於銀行同期發售的自有理財產品。
在一家某國有行支行網點,當記者表示想要谘詢短期理財產品時,該行的理財經理推薦了幾款收益率較高的理財產品。該工作人員向記者介紹說,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不如代銷產品,代銷產品大多屬於資產管理計劃,主要投資於企業債、國債、央行票據、公司債等等固定收益品種,風險不大,收益率一般都可以達到。
某股份製銀行支行網點的一位工作人員向記者介紹說,目前我們行發行的非保本理財產品收益率在5%以上,前來購買的投資者還挺多。該工作人員向記者推薦了目前收益相對較高的三款理財產品:期限69天產品,收益率5.08%;期限82天產品,收益率5.1%;183天產品,收益率為5.18%。
新規擬設過渡期
業內人士認為,《意見》如果實施,專業類投資機構業務空間擴大;各類產品中,受影響最大的是29萬億元規模的銀行理財,3個月以下的封閉式理財產品或從此消失,預期收益型產品將消失,以後銀行理財不再是沒有風險的投資品,需要投資人來獨立判斷、承擔。
為確保《意見》有序實施,《意見》設置過渡期,按照“新老劃斷”原則,允許存量產品自然存續至所投資資產到期。按照規定,過渡期內,金融機構不得新增不符合本意見規定的資產管理產品的淨認購規模。過渡期自《意見》發布實施後至2019年6月30日。過渡期結束後,金融機構的資產管理產品按照規定進行全麵規範,金融機構不得再發行或者續期違反規定的資產管理產品。
(原標題:資管新規征求意見48小時:銀行網點仍在熱推短期封閉式理財)
最後更新:2017-11-21 07:3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