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今日頭條化 今日頭條社交化 兩大巨頭想幹啥?
據國內媒體虎嗅報道,有微信公眾號披露:微信訂閱號正在進行重大改造,將傳統的折疊方式變為更直觀的Feed流模式。訂閱後點進去,用戶就可以直接看到內容、音頻和視頻。
微信訂閱號的自我升級
同時,‘新榜’也發文表示:根據已知消息,此次訂閱號的改變主要有三點:一是訂閱號打開就是信息流,而無需打開具體公眾號;其次內容呈現者將更直觀地區分圖文、音頻和視頻;最後打開訂閱號的界麵頂部會提示內容更新,與朋友圈的提示機製類似。
雖然,官方並未對此消息作出回應。但看起來,這事十有八九正在進行。
以後,你的訂閱號也許就成了另一個“今日頭條”。現在的今日頭條,用戶數超過7億,日活躍用戶為1.2億,估值超過200億美元,可稱為當今估值最高的新聞資訊平台。
Feed信息流的橫行 成為新聞展示的標杆
今日頭條的新聞資訊展示就是典型的Feed流模式。在智能手機誕生後,為適應人們的閱讀習慣,新聞媒體紛紛以Feed流的模式展示新聞。這種模式不僅應用於新聞媒體,而且廣泛在社交、娛樂等多種App上實踐。
以Facebook為例,首頁的News Feed可被視為新型聚合器,訂閱源是你的好友或Follow的公眾人物及媒體,內容是他們公開發布的動態。Feed流以時間線為基準,時間越新,越會放置於頂端。
微信反擊今日頭條 構築自我防禦壁壘
而微信的用戶數更是龐大。根據騰訊今天發布了2017年第二季度財報,截止6月底,微信和WeChat的合並月活躍賬戶數達到9.63億,比去年同期增長19.5%。基本上,擁有微信的人都會或多或少擁有幾個訂閱號。由此可看,微信的內容平台潛力遠遠超過今日頭條。一旦微信全麵發力,超越今日頭條隻是指日可待。
在筆者看來,微信在訂閱號上的動作,不僅僅是對今日頭條的一種反擊,更是對微信生態的一種升級和維護。
當今日頭條的內容平台越做越大,它不僅變得能匹敵百度,而且能有效發揮網絡外部性的力量,建立龐大的閉環生態係統。眾所周知,百度搜索的核心還是內容,包括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多種信息。當沒有內容時,這種搜索能力就變成“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於是,我們看到,今日頭條的諸多內容在百度上無法直接搜索到。對今日頭條來說,它已經築起了一座封閉的牆。
業務驅動下 今日頭條的社交化嚐試
在互聯網時代,一個成功地產品一旦連接起無數網民,它就有潛力成為“一隻八爪魚”,把觸角伸向各個地方。如今的今日頭條,不僅成為一個龐大的新聞資訊平台,而且還有火山小視頻、抖音等。
最重要的是,今日頭條的社交化越來越嚴重。不管是學習微博推出的“微頭條”,還是借鑒知乎做出來的“悟空問答”,都顯示著張一鳴的社交化步伐。
而在36氪的一篇文章中,報道了在今日頭條創始人張一鳴最新一次露麵的活動上, GGV 管理合夥人童士豪忍不住向他發問:(你們)原來做頭條的,怎麼會轉去做社交呢?張一鳴回答說,是業務推動改變的。”
在筆者看來,現在的今日頭條在純內容資訊方麵已經到了成熟期,後期不會有很大的改變,隻會側重短視頻類資訊。這個,張一鳴自然明白,因此今日頭條才會主動出擊,孵化出各種各樣的App。
而在9月2日,張一鳴還出席了抖音上線一周年的慶典。當天,他穿著灰色T恤、牛仔褲,現場嘉賓都是抖音的頭部達人,總人數超過三百,平均年齡卻不到20。戴著鴨舌帽的張一鳴,擠在“網紅”紮堆的會場,與他們一同拍攝15秒的抖音小視頻。
如果說,目前的今日頭條成為頭條其他產品爆發的底層平台,這與微信及其相似。不管是火山小視頻,還是抖音等產品,依托今日頭條的7億用戶和推廣,隻要產品做得好,就能夠“爆發”。
在移動互聯網的下半場,當人口、流量紅利慢慢消解,一個成功的產品足以成為底層平台。不管是公司及創始人的野心,還是業務的發展,都會促使產品進化和公司升級。微信如此,今日頭條也是這樣!
最後更新:2017-10-20 15:4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