債券市場再陷震蕩調整
11月7日,央行發布公告稱,以利率招標方式開展了1800億元逆回購操作,其中7天期800億元,14天期400億元,63天期600億元,中標利率分別為2.45%、2.60%、2.90%。據統計,當日有2600億元逆回購到期,實現資金淨回籠800億元,這是央行連續兩日淨回籠資金,共計2400億元。市場人士普遍認為,料央行仍將繼續維持適度偏緊的貨幣政策。
當日,銀行間流動性有所收緊。銀行間質押式回購利率中,1天期品種漲7.83個基點至2.5376%,7天期品種微幅上漲1.08個基點至2.7587%;Shibor(上海銀行間拆放利率)漲跌不一,1天期品種漲4個基點報2.5520%,7天期品種跌0.92個基點報2.7878%。
當日一級市場招標欠佳,國開行5年期固息債中標收益率4.44%,低於中債估值;10年期固息增發債中標收益率4.4658%,投標倍數為1.76,不足2倍,顯示一級市場配置力量不足。此外,監管憂慮仍存,債市情緒依然脆弱。後期需要陸續公布進出口和通脹數據,屆時債市可能會出現一定的反彈。
受上述因素影響,國債期貨高開低走、午後雙雙跳水收跌。5年期國債期貨主力合約TF1712跌0.18%報95.93,10年期國債期貨主力合約T1712跌0.33%報92.70。銀行間現券收益率大幅上行,剩餘期限近10年的國開活躍券170215收益率上行7.13個基點報4.5600%,剩餘期限近10年的國債活躍券170018收益率上行2.76個基點報3.8950%。
監管層最近再度強調金融防風險,表明目前防風險在我國央行多目標體係中排位有所上升。招商債券首席分析師徐寒飛指出,“嚴監管”與“緊貨幣”,央行隻會二選一。一方麵,貨幣政策總量工具難以解決這些金融風險;另一方麵,“嚴監管”和“緊貨幣”雙管齊下,很有可能帶來政策本身所引發的係統性風險。事實上,今年以來央行也常常通過流動性投放與金融監管的“政策協調”來“對衝”政策本身帶來的市場風險。債市目前“超調”,已經具備了相當的配置價值,正在靜待更多“靴子落地”的“催化”。
中信證券研究報告稱,從基本麵來看,隨著供給側改革的推進,雖然短期PPI增速回落難免,但工業品中期漲價趨勢不改,企業資產負債表不斷修複,通脹恢複過程仍將持續,經濟韌性十足。在邊際去杠杆思路的引導下,貨幣政策難言寬鬆,不緊不鬆的流動性狀態仍將維持。從其他經濟體主要貨幣政策走向來看,英國央行加息進程開啟、美聯儲年底加息預期強烈,利空海外債市。隨著歐洲經濟的恢複,主要經濟體貨幣政策終將同步化,全球流動性由鬆轉緊可能性加大,中美十年期國債收益率利差走窄跡象明顯,國內債市存在補跌可能性。
最後更新:2017-11-07 18:1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