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838 返回首頁    go 小米 go 小米6


2017:從感受中國速度到體驗中國質量

誰都沒有想到,2017年8月的俄羅斯莫斯科市年度建築行業質量最高獎“莫斯科優質樣板工程獎”的評選中,排名第一的項目會來自一家中國企業。

從近200家企業的1000多個參選項目的激烈競爭中,由中國建築旗下中建一局負責承建的莫斯科中國貿易中心項目最終脫穎而出。在俄羅斯最低氣溫達零下36攝氏度的環境中,中國的建設者們不僅以先進的建築工法克服了莫斯科125年來最冷冬季帶來的施工壓力,還提前5天完成了結構封頂,在又一次創造了“中國速度”的過程中展現了“中國質量”。

莫斯科國家建築監督建設局局長奧利格·安東辛卡甚至號召,俄羅斯建築企業向中國企業學習,既要學習中國建築先進的管理經驗,也要學習優秀的組織能力和無處不在的工匠精神。

在2017年,世界不僅從中國的發展數據中看到了中國的變化,還從中國貿易中心項目這樣的“中國名片”中深切感受到了中國高質量發展的正向外溢。

經濟速度凸顯發展質量

聯合國近日發布的《2018年世界經濟形勢與展望》預測,2017年全球經濟增長速度達到3%,是自2011年以來的最快增長。其中,中國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最多,約占1/3,是當之無愧的世界經濟增長“第一引擎”。

在這一年,中國經濟形勢好於預期,經濟結構不斷優化,新舊動能加快轉換,質量效益顯著提升,國企改革多點突破,中國經濟韌性不斷增強,總體上呈現出好中趨穩、穩中有進的態勢。

中國社科院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2017年中國經濟增長6.8%左右,實現年初預期增長目標。2017~2018年中國經濟將在新常態下運行在合理區間,就業、物價保持基本穩定,中國經濟不會發生硬著陸。同時,我國經濟增長新基礎初步形成,由降轉穩拐點已經出現。

盤古智庫高級研究院吳琦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2017年我國經濟運行整體保持平穩,通貨膨脹水平總體可控,穩中有進的發展態勢得以延續。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三去一降一補”工作持續取得積極進展。金融領域延續了金融去杠杆和嚴監管的主基調,減少金融行業監管套利行為,促進資金“脫虛向實”,取得了較好的成果。

萬博研究院新供給研究中心主任劉哲告訴第一財經記者,中國經濟的韌性不斷增強,站在新時代的曆史方位上,經濟增長模式正在向高質量邁進。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持續深入推進,經濟結構不斷優化,數字經濟等新興產業蓬勃發展,預計未來幾年中國經濟既有質的積極變化,也有量的邊際提升。

發展質量源於改革創新

什麼鑄造了中國速度?是堅持改革創新的高質量發展。

2017年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化之年。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學術委員會委員王軍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今年經濟發展超過年初預期,排在首位的原因是受益於持續推動的供給側改革。

在這一重大改革的指引下,今年去產能、去庫存、降成本成效明顯。鋼鐵、煤炭去產能年度目標已超額完成。

過剩產能縮減了,價格質量調節機製恢複了,企業利潤就提升了。今年1~10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62451億元,同比增長23.3%,比上年同期加快14.7個百分點。

同時,去杠杆、補短板紮實推進。一方麵,企業杠杆率得到繼續優化。10月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資產負債率為55.7%,比上年同期下降0.5個百分點。另一方麵,中國經濟的短板部位投入增加。1~11月份,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業、公共設施管理業、農業投資同比分別增長23.6%、23.3%和16.6%,分別快於全部投資16.4、16.1和9.4個百分點。

從產業結構來看,今年農業、工業和服務業平衡發展。前三季度第二產業累計同比增速相比上半年下降0.1個百分點至6.3%,但同期第三產業(服務業)累計同比增速提升0.1個百分點至7.8%。

摩根士丹利華鑫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章俊對第一財經稱,這說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提升工業部門生產效率的同時,還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中國經濟結構的調整。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毛盛勇12月14日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不管是從增長指標、民生領域的指標,還是結構、質量、效益的指標來看,中國經濟當前延續著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並且在向高質量發展邁進。

國家發改委國際合作中心首席經濟學家萬喆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中國經濟具有很強的韌性,經濟基本麵健康,整體政策應用得當,在轉型升級的過程中並沒有出現“失速”。國民經濟結構不斷優化,整體朝脫虛向實轉化,轉型升級初見端倪,質量效益明顯提高。

改革創新凝聚中國經驗

中國的成功,經驗在哪裏?中國步入新時代,明年還有哪些變化?這是世界關注中國的新問題。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我國已從高速發展階段轉變到高質量發展階段。而要實現高質量發展,必須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是高質量發展階段的必然要求,是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的重要內容。

很多海外媒體已經敏銳地觀察到了中國的這一新提法,看到了中國的新時代、新氣象、新作為。

在中共十九大召開期間,烏克蘭評論性周報《2000報》在10月20日用兩個版的篇幅深度報道了中國十九大。《2000報》主編謝爾蓋·基奇金對中國媒體表示,他懷著濃厚興趣閱讀了十九大報告,有關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和開啟全麵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表述令他尤為關注。

能“讀懂”中國的基奇金強調,過去5年,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的道路上,中國共產黨致力於提高人民生活質量,消除地區發展差距。這些發展目標在十九大上再次得到確認,並致力於在未來得以實現,中國將由此成為現代化強國。

第一財經在烏克蘭采訪時了解到,不少烏克蘭的政黨領導人還學習了中共十九大報告和中國治國理政經驗,關注中國今後的政策走向,並祝願中國實現經濟發展目標,期待中國共產黨有更出色的成就。

2017年的中國帶給世界的不僅有中國經濟增長的澎湃動能、中外協作項目的快速發展,還有未來可互贏互通的新機會。

以中俄未來雙邊投資發展為例,中國駐俄羅斯大使館公使銜經濟商務參讚李靜援對第一財經在內的媒體表示,中俄跨境電商合作快速發展,已成為雙邊經貿合作的新亮點。中國電商企業積極開拓俄羅斯市場,而且中國已成為俄羅斯電商采購最主要的來源地。

世界好,中國才能好;中國好,世界才更好。中國經驗可為其他國家帶來新的思考,也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提供了可行思路。

(原標題:2017:從感受中國速度到體驗中國質量)

最後更新:2017-12-26 07:50:42

  上一篇:go 今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預計增6.5% 近7年來首現增長加速
  下一篇:go 在岸人民幣兌美元北京時間23:30收報6.5408元